宏观经济学答案版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
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
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
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
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
1(1)失业与通货膨胀(2)失业与产量(3)总需求与总供给(4)通货膨胀与产量(5)就业与通货膨胀(6)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则--------抵消了-------的影响。
2(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4(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
5(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2)降低法定准备率。
(3)降低贴现率。
(4)购买国库券。
(5)以上都不是。
7.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发现其:4(1)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可供其发放更多的贷款。
(2)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
(3)需要更多的准备金,这意味着要停止发放贷款。
(4)持有超额的准备金,这允许其发放更多的贷款。
持有超额的准备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
8.以下除了一项以外都是投资的决定因素。
请选出除外的一项:3(1)预期。
(2)风险的感知。
(3)乘数。
(4)利率。
(5)承担风险的意愿。
9.假设名义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20%,实际利率是:2(1)10%。
(2)—10%。
(3)30%。
(4)—30%。
(5)不确定。
10.利率的下降: 4(1)降低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多的项目有利可图。
(2)降低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少的项目有利可图。
(3)对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没有影响。
(4)提高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多的项目有利可图。
(5)提高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少的项目有利可图11.在总支出的组成部分最,投资趋向于是:4(1)最不易变的,因此它只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次要因素。
(2)最不易变的,因此它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3)最大的,因此它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4)最易变的,因此它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5)最易变的,因此它只是引起国民产出变动的一个次要因素。
12.假设在封闭经济中,税率是0.25,相对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
在收入—支出分析中,要使均衡水平的国民收入增加2.5亿元,投资需要增加多少?2(1)0.5亿元。
(2)1亿元。
(3)1.5亿元。
(4)2亿元。
(5)2.5亿元。
13.以下哪一项正确描述了政府在收入—支出分析中的作用:3(1)政府开支增加总支出,征税增加可支配收入。
(2)政府开支减少总支出,征税增加可支配收入。
(3)政府开支增加总支出,征税减少可支配收入。
(4)政府开支减少总支出,征税减少可支配收入。
(5)政府开支增加总支出,征税对可支配收入没有影响。
14.家庭消费函数可以写成C=A+bY,在此,C表示家庭消费支出,Y表示可支配收入,以下关于这个函数的描述只有一项是不正确的。
请指出不正确的一项:1(1)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1元钱,将1—b的比例用于消费,其余用于储蓄。
(2)A是家庭的自主消费,b是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
(3)家庭的边际储蓄倾向是1—b。
(4)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为零,将用于消费的数量由A给定。
(5)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为零,将有负储蓄。
15.总支出由四部分组成,以下哪一项不是这四个部分之一?2(1)消费。
(2)储蓄。
(3)投资。
(4)政府开支。
(5)净出口。
16.总支出曲线:1(1)是向上倾斜的。
(2)是向下倾斜的。
(3)是垂直的。
(4)是水平的。
(5)是一条45度线。
17.财政政策是指: 5(1)改善货币供应量以改善宏观经济运行。
(2)用征税和补贴的方法对外部性进行修正。
(3)改变利率以改善宏观经济运行。
(4)征税以补贴公共物品的供应。
(5)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以改善宏观经济的运行。
18.假设工资是粘性的,当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1(1)目前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2)目前工资低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3)工资下降到新的市场出清水平,但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4)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导致失业。
(5)工资低于市场出清水平,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导致失业。
19.周期性失业是一种--------失业。
1(1)在衰退时期上升繁荣时期下降的(2)在那些求职者失去找到工作的希望时出现的(3)当(比如说)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出现的(4)在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5)随季节性变化的20.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5(1)一国的所有居民在一特定时期的总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总收入,但不包括支付给国外的报酬。
(2)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的部分。
(3)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4)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过的数值总和。
(5)在劳动力和机器均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21.学生在教育上的投资是投资在:3(1)研究和发展。
(2)物质资本。
(3)人力资本。
(4)股票市场。
(5)厂房设备。
22.在索洛模型中,含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的条件是:1(1)sf(k)=(δ+n+g)k.(2)sf(k)=δk.(3)sf(k)=(δ+n)k.(4)sf(k)=( n+g)k.(5)MP K=δ+n+g.23.随着---------,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24.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25.为了增加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
2(1)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2)降低法定准备率。
(3)提高贴现率。
(4)出售国库券。
(5)以上都不是。
26.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发现其:4(1)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可供其发放更多的贷款,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2)持有的准备金太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3)需要更多的准备金,这意味着要停止发放贷款,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4)持有超额的准备金,这允许其发放更多的贷款,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5)持有超额的准备金,这要求其发放的贷款少些,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27.以下除了一项以外都是引起投资曲线移动的因素。
请选出除外的一项:4(1)预期。
(2)风险的感知。
(3)经济运行状态。
(4)利率。
(5)承担风险的意愿。
28.假设名义利率为12%,通货膨胀率为8%,实际利率是:1(1)4%。
(2)20%。
(3)8%。
(4)—4%。
(5)不确定。
29.利率的提高: 4(1)降低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多的项目有利可图。
(2)降低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少的项目有利可图。
(3)对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没有影响。
(4)提高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多的项目有利可图。
(5)提高现有的投资项目的贴现价值,使更少的项目有利可图30.总支出中最易变的组成部分是:5(1)出口。
(2)进口。
(3)政府开支。
(4)消费。
(5)投资。
31.假设在封闭经济中,相对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
在收入—支出分析中,引入税率为0.25的税收,将使乘数降低到未征税前的-------。
2 (1)80%(2)75%(3)60%(4)50%(5)25%32.在收入—支出分析中,投资的增加:4(1)改变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倍数增加。
(2)改变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等额增加。
(3)对总支出曲线和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都没有影响。
(4)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倍数增加。
(5)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使均衡国民收入以投资增量的等额增加。
33.假设当可支配收入等于20 000元时,消费等于18 000元。
当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2 000元时,消费就增加到19 200元。
那么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3(1)0.9;0.1。
(2)0.87;0.13。
(3)0.6;0.4。
(4)0.4;0.6。
(5)0.13;0.87。
34.对于总支出曲线的描述,以下哪种正确?2(1)斜率小于45。
线的斜率,它从上方与45C。
线相交。
(2)斜率大于45。
线的斜率,它从上方与45C。
线相交。
(3)整条线都与45C。
线重合。
(4)斜率大于45。
线的斜率,它从下方与45C。
线相交。
(5)斜率小于45。
线的斜率,它从下方与45C。
线相交。
35.当经济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时,总需求的移动:4(1)转化为产出的变动。
(2)转化为价格的变动。
(3)对产出和价格都没有影响。
(4)等量地作用于产出与价格。
(5)导致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36.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它是希望:1(1)增加私人投资,增加总需求,提高产出。
(2)减少私人投资,增加总需求,提高产出。
(3)增加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提高产出。
(4)增加私人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产出。
(5)增加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产出。
37.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控称为:4(1)需求冲击。
(2)财政政策。
(3)对市场失灵的修正。
(4)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