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设备概述

锅炉设备概述

锅炉设备概述
北方魏家峁煤电公司发电厂一期2×660MW 燃煤超临界机组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全钢架悬吊结构Π型布置、固态排渣、紧身封闭岛式。

炉后尾部布置两台转子直径为Φ14236mm 的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

炉膛宽度18816mm,炉膛深度18816mm,水冷壁下集箱标高为7500mm,炉顶管中心标高为72500mm,大板梁底标高79800mm。

炉膛由膜式壁组成。

炉底冷灰斗角度为55度,从炉膛冷灰斗进口(标高7500mm)到标高52871mm 处炉膛四周采用螺旋管圈,管子规格为Φ38.1mm,节距为54mm,倾角为18.7493度。

在此上方为垂直管圈,管子规格为Φ34.9mm,节距为56mm。

螺旋管与垂直管的过渡采用中间混合集箱。

水平烟道深度为6108mm,由后烟井延伸部分组成,其中布置有末级过热器。

后烟井深度为14784mm,布置有低温再热器和省煤器。

炉膛上部布置有6 片分隔屏过热器和20 片后屏过热器。

分隔屏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沿深度方向采用蒸汽冷却定位管固定,蒸汽冷却定位管(共6 根,Φ63.5/Φ50.8)从分隔屏过热器进口集箱引出,进入分隔屏过热器出口集箱。

后屏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沿炉膛宽度方向采用流体冷却定位管固定,流体冷却定位管(共4根,Φ50.8)从后烟井延伸侧墙进口集箱引出,进入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

锅炉燃烧系统按配中速磨冷一次风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

24 只
直流式燃烧器分6层布置于炉膛下部四角,煤粉和空气从四角送入,在炉膛中呈切圆方式燃烧。

最上排燃烧器喷口中心标高为35384mm,距分隔屏底部距离为22956mm。

最下排燃烧器喷口中心标高为25124mm,至冷灰斗转角距离为5278mm。

在主燃烧器和炉膛出口之间标高45821mm 处布置有1 组SOFA 喷嘴(距上排燃烧器喷口中心10437mm)。

过热器汽温通过煤水比调节和两级喷水来控制,第一级喷水布置在分隔屏过热器出口管道上,第二级喷水布置在屏式过热器出口管道上,过热器喷水取自省煤器进口管道。

再热器汽温采用燃烧器摆动调节,再热器进口连接管道上设置事故喷水,事故喷水取自给水泵中间抽头。

锅炉本体设有两个膨胀中心,分别在水冷壁后墙前后各900mm 的位置。

运行时炉膛部分以第一个膨胀中心为原点进行膨胀,水平烟道及后烟井以第二个膨胀中心为原点进行膨胀。

炉膛及后烟井四周设有绕带式刚性梁,以承受正、负两个方向的压力,螺旋段水冷壁还设有垂直绷带,螺旋段的支承和悬吊是通过垂直绷带上方的“张力板”与垂直段连接来实现的。

在高度方向设有导向装置,以控制锅炉受热面的膨胀方向和传递锅炉水平荷载。

由于在炉膛上部刚性梁从炉前一直到包复后墙为止的侧墙刚性梁跨距过长,对于工字梁的稳定性较差,同时支点位置较长之后,计算选用的工字梁断面会变得很大,从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给制造过程和安装过程带来困难,因此在上部的刚性梁上增加两个支点而在炉膛及后烟井左右侧墙上方分别布置有一根H1200 及H1000的垂直刚性梁。

炉膛部分设有96 只墙式吹灰器,分四层布置,一层位于燃烧器的下方,其余三层位于主燃烧器与SOFA 之间,由于墙式吹灰器均布置在水冷壁的螺旋段,为了保证吹灰器的横向对称布置且开孔中心位于扁钢中心,各吹灰器的标高均不相同。

在炉膛上部辐射区域、水平烟道部分、尾部烟道的低温再热器区域布置有50 只长伸缩式吹灰器。

省煤器区域布置有16 只半伸缩吹灰器。

每台空气预热器布置有 2 只伸缩式吹灰器(冷、热端各1 只)。

在炉膛出口左右侧均装有烟温探针,启动时用来控制炉膛出口烟温。

在炉膛出口处还装有16 个负压测点(左右侧各8 点)。

锅炉本体部分配有14 只弹簧式安全阀,安装位置为:分离器出口 4 只,过热器出口 2 只,再热器进口 4 只,再热器出口 4 只。

为减少安全阀的起跳次数,在过热器出口还装有 2 只动力释放阀(EBV)。

锅炉启动系统采用带再循环泵的内置式启动系统。

锅炉炉前沿宽度方向垂直布置 2 只外径/壁厚为Φ812.8/87.1mm 的汽水分离器,其进出口分别与水冷壁和炉顶过热器相连接。

每个分离器筒身上方切向布置4 根不同内径的进口管接头、2 根内径为Φ231.7mm 至炉顶过热器管接头,分离器筒身下方设有一个内径为Φ231.9mm 疏水管接头。

当机组启动,锅炉负荷低于最低直流负荷30%BMCR 时,蒸发受热面出口的介质流经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蒸汽通过分离器上部管接头进入炉顶过热器,而水则通过两根外径为Φ324mm 疏水管道引至一个连接球体,连接球体下方1 根外径为Φ406.4mm疏水管道
引至一个三通,一路疏水通过布置在炉前下部8804mm 处的启动循环泵被送至省煤器进口。

另一路接至大气式扩容器中,在锅炉启动早期水质不合格及汽水膨胀阶段排水到扩容器中,汽化的蒸汽通过排汽管道通向炉顶上方排入大气;凝结水则进入集水箱并经过处理后被送往冷凝器。

大气式扩容器和集水箱布置在K、L 柱之间的钢架副跨外,支座标高分别为13.9m 和4.0m 。

在启动系统管道上设有锅炉启动循环泵系统及大气扩容式系统,在启动初期水质不合格以及为了防止启动初期汽水膨胀阶段分离器水位过高,饱和水进入过热器的发
生,通过在大气扩容器进口设置的两个高水位调节阀(V-217、V-219),将分离器中大量的疏水排入大气式扩容器。

为保持启动系统处于热备用状态,启动系统还设有暖管管路,暖管水源取自省煤器出口,经启动系统管道、阀门后进入过热器Ⅰ级减温水管道,再随喷水进入过热器Ⅰ级减温器。

锅炉共设置有18 层平台,其中7 层为刚性平台,为便于操作,个别地方还设置了局部平台。

锅炉运行层标高为13900mm。

运行层平台为栅格结构,预热器支承平面标高为13900mm。

锅炉构架全部采用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

钢结构顶部设有大屋顶。

此外,锅炉还配有炉膛火焰电视摄像装置、炉膛出口烟温探针、炉管泄漏自动报警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