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构成题库

色彩构成题库

色彩构成题库1、简述色彩构成的定义?色彩构成(Interaction 0f color),即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在互相作用下构成新的和美的色彩关系。

色彩构成,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将复杂的视觉表现还原成最基本的要素.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构成,并能发现、把握尽可能美的配色创造。

2、学习色彩构成有何意义?每天我们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在色彩中选择,在色彩中享受,琳琅满目的色彩带给我们丰富的感觉和联想。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色彩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黯淡无光乏味无趣.是色彩赋予形态更丰富更深厚的寓意和情感。

而对于设计来说色彩更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色彩带给人们对设计作品先人为主的第一感觉,由此获得鲜明的视觉感受可以诱发观者进一步体察设计用意.而在进一步为设计服务时,色彩可以结合造型,强化造型的寓意并解释信息增强图像的表现力,烘托出特有的情感氛围。

因此色彩是设计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不可缺少的角色,色彩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作为个设计者必须熟悉色彩了解色彩把握色彩的脾气,使色彩规律融人们的心里,进而可以随心所欲的为己所用。

色彩构成就是本着研究色彩的来源,物理化学性质及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体验,通过大量的系统的色彩训练培养提升我们对色彩的感觉和敏锐度。

3、简述不同工具在色彩构成练习中的作用?色彩构成练习中除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外还大量需要用到手绘表现,在手绘阶段中,主要用到的工具有铅笔、毛笔、鸭嘴笔、各类尺子、还有其他辅助工具、颜料、纸张等。

其中,铅笔中的,HB、B、2B软硬适度,绘制草图时笔触清楚,又便于修改并不留痕迹,对绘制草图较为适合。

毛笔常备大、中、小号各一支。

大号和中号毛笔主要用于大面积的色块填涂,小号毛笔则可用来勾线和绘画细小物体。

绘画时经常用到的毛笔有图案笔、叶筋笔、小红毛、衣纹笔等。

鸭嘴笔主要用于圆规画圆,在正稿中画直线。

使用鸭嘴笔可随意调节线的粗细。

在使用调配好的水粉颜料画彩色的线条轮廓时可用鸭嘴笔。

通常画直线需要用到直尺,图案中需要特殊角度的形状还需要用到三角尺,曲线形需要用到蛇尺、曲线板等。

辅助工具还包括调色盘、水桶、画板、橡皮、美工刀、剪刀、擦笔布、圆规、双面胶、透明胶、固体胶棒等。

色彩构成的颜料主要以水粉颜料为主,可分为灌装或管装;颜料套装可分为十二色、二十四色、三十六色等,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色彩构成所用纸张没有固定要求,但是一般为白卡纸,白卡纸张较硬,纸质细腻,且容易上色。

在实际绘制中,拷贝图形时也会经常使用硫酸纸。

在绘制完成后装裱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用各类彩色卡纸为作品增加美感。

4、简述色彩形成的过程?人们要想看见色彩,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第一是光,光是产生色彩的条件,色彩是光被感知的结果,即无光就无色彩。

第二是物体,只有光线而没有物体,人们依然不能感知色彩,正如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照片,它的背景是漆黑一片的太空,什么也看不见,当然也就看不见色彩。

第三是眼睛,人眼中有视觉感色蛋白质,大脑可以辨识色彩。

人的眼睛与光线、物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光、物体、眼睛和大脑发生关系的过程才能产生色彩。

人们要想看到色彩必须先有光,这个光可以是太阳光的自然光源,也可以是灯光等照明设备发出的人造光源,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吸收了部分光,而反射出来的光线被我们的眼睛看到,视觉神经将这种刺激传递给大脑的视觉中枢,我们才能看到物体,看到色彩。

5、光的三原色和色料的三原色分别是什么?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

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yellow黄、magenta品红(或者叫洋红、紫)、cyan青。

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除色光三原色外,还有另一种三原色,称颜料三原色。

我们看到印刷的颜色,实际上都是看到的纸张反射的光线,比如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调颜色,也要用这种组合。

颜料吸收光线,而不是将光线叠加,因此颜料的三原色就是能够吸收RGB的颜色,为黄、品红、青,(CMY),他们就是RGB的补色。

6、原色、间色和复色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原色,是指不能透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

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其他的新颜色。

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又叫“二次色”。

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

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

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

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在专业上的来讲,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

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

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千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复色可能是三个原色按照各自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也可能由原色和包含有另外两个原色的间色组合而成。

7、简述加法混合、减法混合和中性混合的概念?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

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

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

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

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

8、色彩有哪些分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以色彩的种类来分,可分为原色、间色、复色。

以色彩的系别来分,又可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

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蓝、紫等为基本色。

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诸多的色彩都属于有彩色系。

有彩色都带有某种鲜明的色彩倾向,并具备色彩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纯度。

有彩色有助于增强艺术主题的表现力和设计的艺术感染力,使人们的内心与之产生共鸣。

无彩色系是指由黑、白两色及由黑、白两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系列。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无彩色系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之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

但是从视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来说,它们具有完整的色彩性,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

无彩色系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色彩学上称为黑白系列。

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横向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

9、色彩的属性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三种属性,它们分别是:(1)色相—色彩的第一熟悉,色彩的相貌区别。

(2)明度—色彩的第二属性,表明色彩的明暗性质。

(3)初度—色彩的第三属性,表明色彩的鲜艳程度。

颜色与颜色之间的区别就是由色彩的这三重属性决定的。

10、视觉适应有哪些现象?(1)明适应:人在漆黑的室内突然开灯,最初的一瞬间会什么也看不清,只感觉眼前一片白光,眼睛受到刺激、睁不开,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这种光亮,并能逐渐分形辨色,看清周围的景象,这种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

明适应过程一般比较迅速,大概需要几十秒到几分钟。

人的视觉原理类似于照相机光圈的工作原理,即通过虹膜对瞳孔大小的控制自动调节眼球的进光量,当光线变强时,瞳孔缩小;反之,当光线减弱时,瞳孔扩大。

(2)暗适应: 当人在明亮的室内突然熄灯时,就会感觉得眼前一片漆黑,看不清周围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才能逐渐看清周围的事物,这种由明到暗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暗适应过程相对于明适应过程较慢,约需要5~10分钟。

(3)色彩的视觉补偿:觉补偿是一种由视觉神经系统作用,在视野内产生并感知的色彩补偿的现象。

当人们注视一种高纯度的色彩一定时间后,再看旁边的无彩色区时,视觉中就会出现人们所注视色彩的补色,如人们长时间观察一朵红花后把视线移开会出现绿色的花影。

这种现象在色彩学中称为视觉残像,即色彩的视觉补偿现象。

(4)色彩的视觉恒常性:当光源的照明条件发生变化,人们在观看周围物体的形象时,由于人类长期的经验积累,加之视觉的“惰性”和大脑的调节,人们对物体色彩的知觉依然保持相对稳定,始终觉得色彩没有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视觉恒常性。

11、简述色彩对比在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人们把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进行比较,并比较出明显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称为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在设计中可以产生情感,又可以唤起各种情绪,表达各种感情,甚至影响着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

尤其在展示设计中,必须在形态、色彩及模型等多方面利用新技术、新成果,使参观者产生心灵上的感觉。

合理的色彩运用,能够准确的传递给人们特定的情感,尽管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在设计色彩方面风格万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各自按设计师的规律传达给人们需要的特定情感。

色彩对比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使参观者在参观时可以产生一种心灵上的感觉,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12、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有哪些?1.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的标准。

色相是色彩三属性中最易于识别的色彩属性。

当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时,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

2.明度对比,每一种色彩除了色相不同外,其明度也各不相同。

当进行色彩对比时,人的视觉除了能分辨色相的不同外,还能明显感觉到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差别,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形成恰当的黑、白、灰效果的主要手段,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3.纯度对比是指不同纯度的颜色放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鲜浊程度上的差别。

4.冷暖对比是将色彩的色性倾向进行比较的一种色彩对比方式。

5.色彩的面积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在空间的占有量,即色块的面积、形状和多少之间的对比关系。

色彩面积的分布关系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强度及心理感受。

通过合理的面积对比,可以使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平衡感。

6. 形状对比,对比的色彩也会因色块形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形状会产生色对比的强弱。

通常情况下,越简洁、光滑的形状,与底色形成对比越效果强烈;越复杂形状与底色形成的对比效果就越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