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赏析课件剖析
三、选材与主题
• 刘震云关于《一九四二》的调查研究,对原来计
划主题的修正作用。 • 理查德·布鲁克斯在写《咬子弹》(Bite The
Bullet)这个剧本之前,曾整整用了八个月时间进行 调查研究,在这期间他没有在稿纸上写下一个字。 • 电影剧本《归家》的编剧所做的采访:二十多个越战 伤残老兵的200多个小时的录音
分镜头剧本(导演工作台本)是导演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 确定了拍摄场景之后,按自己对未来影片(电视剧)画面和场 面调度的设想,写出的用于拍摄的台本。
完成台本则是在影视剧制作完成之后,由场记根据已经 定稿的影视剧,将其中的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如场次、镜 号、拍摄方法、场面调度、人物对话、音响音乐以及长度等, 完整地记录下来的台本形式。
出一部很好的影片。
二、何为剧本?
1.剧本的产生
• 剧本大致出现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 • 中国最早的剧本出现在唐代。 • 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使剧本初具雏形。第一个较为完
整的电影剧本则是1925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由洪深 编写的《申屠氏》。
中国最早剧本:展览中展出的一件1975年焉耆县锡克沁佛寺遗 址出土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是唐代的遗物,共发现44页, 皆两面书写焉耆语,此为其中一页。出土时重叠在一起,左端 遭火焚烧而残损,此剧本是焉耆佛教大师圣月由印度语梵文改 编成焉耆语的一部大型分幕剧作,据目前所知,是我国最早的 剧本。
• 在电影和电视剧制作中,按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原定创作进行构思,把这些 不同镜头(画面)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 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快慢不同的节奏等效果,从而 有机地组成一部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片 子,这些构成形式与方法统称为蒙太奇。
• 你应该用大约十页的篇幅来让读者明白谁是你的主要 人物,什么是故事的前提,故事的情境是什么。
二、何为剧本?
• 第二幕是你故事的主体部分。 • 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 • 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
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 • 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
主要人物(重要人物)的特点: 一般是一个男、女主角。引人入胜,不落俗套,能产生强 烈反应,在性格方面足以同其他人产生激烈冲突(即性格 鲜明),既要把其作为“典型形象”来展开描绘,又不忽 略独特的性格美。
四、人物—剧作的核心
• 次要人物:给人以强烈印象,如冷若冰霜,蛮横无理、 诡计多端、愤世嫉俗聪明能干等,也可以具有某种特别 的容貌特征和怪癖、具有某种秘密等。
报纸、新闻、身边的事件都可以成为你的主题。
三、选材与主题
3、扩展主题——形成主题
焦点集中在人物身上,扩展故事线,突出细节。 不断搜集素材——调查研究,从中可以知道自己要写什么。 A 如何进行调查研究? 书报、采访、聊天、观察 B 调查研究的作用:调查研究会给你一些想法,使你对人物、情 境和故事发生地点有所认识。它还可以给你一定程度的信心,从 而使你始终能高于你的主题,让你站在选择的高度而不是强求或 无知的地位上去处理这一主题。
• 积极地参与到情节的运动(或情节的网络)中去,或者从 多方面烘托出主人公生活环境的时代特征,或者从某一 侧面开掘下去,揭示出某种生活的本质意义来。
• 次要人物可以有多个,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仅次于 主要人物。
四、人物—剧作的核心
3、塑造人物必备要点:人物的出场、发展与结局
1)前10分钟,主要人物,故事的前提,故事的情境 2)出场的类型: 先主后宾:《保持通话》、 《风声》 先宾后主:《三傻大闹宝莱坞》《致青春》 人物谁先出场与后出场的问题与剧本结构有关。
时。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 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 • 规矩是不变的──电影剧本中的一页等于银幕时间一分 钟。
二、何为剧本?
• 第一幕是开端,可看成建置(setup)部分,这是因为你 要用30页左右的稿纸去建置(确定)你的故事。
• 如果你去看电影,你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判断──你是否 喜爱这部影片。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你应该及时地抓住你的读 者。
好的主题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必须得到观众的认 同,获得观众的共鸣,符合观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另 外,好的主题通常也必须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三、选材与主题
2、寻找主题: 可通过动作和人物,用寥寥数语说明主题,再对其
进行形式和结构的扩展。动作即发生什么事;人物, 即遇到这件事的人。从寻找一个动作和一个人物开始 做起!
• 要做到这一点,电影剧作者必须具有运用电影思维来 选择素材的能力,知道哪些素材在银幕上将产生什么 样的效果
三、选材与主题
1、 什么是主题?
取材之后你要选择一个表现主题。在下笔写故事之前, 你必须要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题:关于某人做了什么或遭遇什么的故事。 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贯彻始终、毫不怀疑。。
二、何为剧本?
3、电影剧本概况
• 电影剧本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 地方,去做他或她的事情。
• 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它把一个基本的故事线戏剧化 了。即一个电影剧本就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它还 包括对白和描述,而这些内容都将在它的戏剧性结构 之中有所表现。它所打交道的是图像、画面、一小片和一段拍好的
四、人物—剧作的核心
3)人物与动作
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人物,就是遇到这件事情的 人 。需求(need),怎样达到目标?
规定需要—设置障碍—产生冲突 • 4)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死
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
四、人物—剧作的核心
• 4、人物性格刻画
• (1)设置问题,明确人物——传记式
建置
对抗
结局
第1~30页
第30~90页
第90~120页
情节点Ⅰ
情节点Ⅱ
第25—27页
第85—90页
(注:情节点——它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
并且把它转向另外一个方向,它把故事推向前进。)
二、何为剧本?
• 好莱坞标准:一个电影120分钟,一分钟是一页剧本 • 120页剧本中,前10页是关键。 • 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
电影大全 / wenku1
微电影 赏析与制作
一、微电影简介:
•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 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 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 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30秒-300秒)、 “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 (几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
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 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二、何为剧本?
• 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 结局。
• 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 死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
• 你的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 得完整。所有的电影剧本都贯彻着这一基本的线性结 构。
• 近两年来经历了由网络短片向微电影的过渡
一、微电影简介:
• 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 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 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 的第一部广告微电影,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 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 微电影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平民化趋向。各种相机、 DV、手机拍成了各种“小短片”,经过专业机 构的制作提升,可称为微电影。
• 简单地说,蒙太奇就是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
二、何为剧本?
• 把以下A,B,C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 • A.一个人在笑。 • B.一把手枪直指着。 • C.同一人脸上露出惊惧的表情。
• 改变一个场面中的镜头次序,就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 义,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 由此可见,使用蒙太奇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 义,从而大大丰富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增强影视艺术 的感染力。
二、何为剧本?
2、剧本的分类
按
应
用
常
范
见
围
的
划
分
分
类
方
按
式
剧
本
题
材
划
分
话剧剧本 电影剧本 电视剧剧本 小说剧本 相声小品剧本
喜剧 悲剧 历史剧 家庭伦理剧 惊悚剧
二、何为剧本?
常
3.按故事情节划分
见
的
系列剧(如《聊斋》、《西游记》)
分 类 方 式
4.按故事长短划 分
电视短剧(15-30分钟)(《法制栏目 剧》) 连续剧(3至5集为短篇,6至20集为 中篇,
四、人物—剧作的核心
• 1、人物的核心地位:
• 好的剧本以人物的鲜明生动为主要特征 • 人物是主题的体现者,矛盾冲突要靠人物展开 • 情节的安排、场面的处理、细节的选择和运用以人物
为依据。 • 总之,剧本以创造人物(即人物性格)为核心,人物
性格要符合逻辑。
四、人物—剧作的核心
2、人物的设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
20集以上为长篇。)
如《大染房》、《闯关东》《大宅门》
情景剧 (《武林外传》)
二、何为剧本?
在影视剧
的创作过程 中,实际上 存在三种不 同的剧本: 文学剧本、 分镜头剧本 (或导演工作 台本)和完成 台本。
文学剧本是未来影片的基础和框架,它为影片提供了基 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明确了影片的主题、情节、人物 性格和风格样式
• 时间效果的营造手法:利用光影的变化、季节的变化、 景色的变化、服饰的变换等方式去表现时间。
二、何为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