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制定方法)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制定方法)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制定方法)论合同法

的基本原则

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摘要]

[关键词]

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基本原则体现了合同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合同法的依据,是合同法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征。

壹、平等、自愿原则

《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壹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壹方。”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壹)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首先是指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壹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壹方。这也是民法首要的核心原则,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行政法、刑法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于的基础。于法律上,合同当事人双方或各方,无论身份如何,均是平等主体,没有从属、高低之分,也不存于管理和被管理或命令和被命令的成分。平等协商订立合同。其次,平等仍指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对等,即当事人各方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比同时存于。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作为壹项重要的基本原则,是指当事人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自愿决定和调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而特有的原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该原则既表当下当事人之间,因壹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可撤消;也表当下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均不得非法干涉。因为这里的“自愿”必须是于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的。

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壹,自愿原则贯穿于合同活动的全过程,具体表现为:1、当事人依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合同;2、于订立合同时,有权选择对方当事人;3、所订立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于不违法的前提下自愿约定;4、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协商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补充或变更;5、能够约定违约责任,于发生争议时,仍能够自愿选择解决方式;6、当事人仍能够自愿协商解除所订立的合同。

需要强调补充说明壹点,自愿原则赋予当事人于合同活动中壹定的意志自由,从而要求当事人真实表达自己的意志,但自愿也不是绝对的,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扰乱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只有这样,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把平等、自愿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首要原则,于我国目前刚刚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同法》第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有效地避免了壹些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司法审判人员意识淡薄,滥用行政权力或自由裁量权,把不合理的干预当作保护,损害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合同法》对合同当事人的服务和保护的功能。

二、公平原则

《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里的公平既表当下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能够撤消;也表当下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要公平处理,既不能损害守约方的合法权益,也要让违约方按照过失大小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因较小的过失而承担过重的责任。当事人应当根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进行民事活动,设定民事权利和义务。

案例A:2001年9月,甲以价值10万元的房屋作抵押,于信用社贷款7万元,期限半年。双方且于借款抵押合同中约定,若甲到期未仍清借款本息,则甲的房屋归信用社所有,

且由甲负责办理过户手续。借款到期后,甲无力仍款,信用社要求甲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甲称房屋现值11万元,贷款本息不足8万元而拒绝办理,双方形成纠纷。

于上述案例中,甲和信用社所签定的借款抵押合同中,借款部分合法有效,抵押部分除约定“若甲到期未仍清借款本息,则甲的房屋归信用社所有”的无效外,其余部分应为有效。这是因为,甲和信用社于借款抵押合同中所约定的该部分内容,违反了《合同法》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全来和义务”所确立的公平原则,且亦为《担保法》第四十条“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于合同中不得约定于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的规定所禁止。因此说,应认定该约定无效。若认定有效,甲的房屋归信用社所有,显然甲吃亏3万元,信用社不当得利3万元,有违公平原则。于实践中,切忌把整个抵押合同认定无效,损害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

公平原则就是要求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平衡。合同中的负担和风险要合理分配。这壹原则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公德的壹种体现。符合商业道德的要求。将公平原则作为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准则,能够防止当事人滥用权力,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公平既是壹种道德情操,又是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作为道德情操,公平要求人于利益不自取太多,而和人过广,于损害亦不自取过少,而和人太多。作为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要求立法和司法均必须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合同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然应当把公平作为壹项基本原则。为诚实信用原则树立判断标准。

三、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也就是指合同当事人于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合同或合同关系终止等各个阶段,无论行使权利,仍是履行义务,均应讲诚实、守信用,相互协作配合,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

公共利益。从其本质上来说,该原则实际上就是壹个道德规范,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评价壹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基本标准。因此,能够说诚实信用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石,实现当事人各方利益均衡的意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壹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具有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双重约束的作用。体当下合同订立、履行和终止的各个阶段。《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于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壹,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壹)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和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于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俩条法规就规定了对缔约过失责任(包括恶意缔约、欺诈缔约以及有违公序良俗等)就应承担先合同义务即缔约过失赔偿责任。《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义务。”这就要求当事人于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仅要承担合同明确约定的给付义务,而且仍要承担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各种随附义务,以保证合同正常履行。《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义务。”按照传统民法的规定,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彼此不再承担任何义务。而统壹后的《合同法》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于合同关系终止后,当事人仍负有某种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义务,即后合同义务。

案例B:吴某系某化工厂的技术主管。2000年4月,吴某带队赴美,引进了美国壹公司的塑料用涂料生产技术,对该技术进行了吸收改造后,采取了壹系列的保密措施。吴某于2000年底劳动合同期满后离开了化工厂,2002年3月和某树脂厂签定承包合同且担任该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