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启蒙到小升初的英语学习路径详细规划

从启蒙到小升初的英语学习路径详细规划

从启蒙到小升初的英语学习路径详细规划&各年龄实用推荐,深度好文!在成长过程中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上周,“大手牵小手”独家刊登的《鸡血妈八卦,有哪些秘而不宣的小众精品英语机构?既要会选,还要会搭!》,据说在家长圈里刷屏了,一直到这两天还有很多家长发来消息问机构的名称。

关于机构名称,很抱歉手手没来得及一一回复,除了《你们都在问的那家JD机构,网址在这里~》,因为部分机构明确表示不希望透露名称和联系方式,有些报名的waiting list已经排到2020年了。

机构的想法,我们也是要尊重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写机构又不公布名称的文章,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且让手手君随手贴一张图,也是“大手牵小手”家长群里一位英语启蒙上的牛妈当时在朋友圈的感言:其实,挑选机构只是“战术”,更重要的是“战略”。

孩子的教育路径如果没有规划,贸然报班是要吃大苦头的。

仔细看那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欧妈一步步都是有明确规划的,什么时候选什么机构、为什么要停下A机构改换B机构,怎么同时搭配不同的机构……这些抉择的背后,是她对孩子英语乃至整体学习路径的规划!所以今天,“大手牵小手”力邀欧妈分享更重要更实用的第二弹——从零基础启蒙到小升初的英语学习路径规划&实用推荐TO YOUR CITY第一步明确择校路径TO YOUR CITY择校路径,指的是你想让孩子从小学开始,选的是体制内的学校,还是体制外的学校。

无论选哪一种路线,在最初的英语启蒙阶段,基本都是按照原版路线来培养,重点都是提供英语环境,唤起孩子自发的内在兴趣。

上一篇文章里我就提到,我儿子中班才开始去蹦跳机构上课,而在那之前,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如何规划过他的英语培养路线,原因是当时孤陋寡闻,各种英语学习的经验贴也不像这两年那么。

那时候,我儿子接触最多的英语就是广播电台的调频89.7。

被迫收听的时间久了,很多歌曲他能跟着唱,完全不懂歌词和词意的他,也能模仿到个七八成像。

除了一直听歌,在家也会看看英语动画片,看了最多的就是《爱探险的朵拉》和《米奇妙妙屋》。

后来有个牛妈说,可以从动画片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

也就是选择那些有配套音频和书籍的动画片,类似粉红猪这种,在孩子熟悉了动画片内容后,开始反复听音频磨耳朵,最后再给孩子看原版书,进行自主阅读。

而我只做了第一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我家的启蒙方式很不专业,但也可以算是原版路线吧,毕竟我们听的看的都是原版。

基本上,英语启蒙从原版路线开始,这是已经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路径。

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长就必须要考虑今后择校的方向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了。

有些家长的择校方向明确得比较早,在选择幼儿园甚至托班时,已经选择了双语学校,然后就是一路原版娃路线。

还有些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还没有想好以后到底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也不用急,还可以再权衡一段时间。

但不管读的是双语还是体制内幼儿园,我认为,在孩子大班时必须作出决定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选择接下去的培养路线和机构。

TO YOUR CITY第二步规划原版/应试学习路线TO YOUR CITY确定了择校路线后,接下来就是安排相应的学习路线,原版or应试。

那么,原版/应试路线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如果用最简单直白的概念来解释——原版=大量阅读和写作应试=刷题和考证原版/应试路线具体区别在哪里因为侧重点不一样!先拿写作来说吧,原版路线讲究的是文本结构和写作手法。

我就用我儿子在JD上“阅读和写作技巧G1下”时学到的内容来举例说明,大家可以看一下,同一项内容,原版路线和应试路线各有什么要求。

文本结构按照原版路线的写作课培养方式:拿到作文题目后,在写正文前,需要完成以下这些步骤:划出命题中的关键字——给文章起个名字——确定好四大金刚,即人物、时间和地点、发生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题纲。

以上这些全部完成后,就开始正文描写了。

一篇文章基本要写三遍:first draft—second draft—final draft。

写作手法图片仅供参考,我自己把这些写作手法总结为:三四五,即三种结尾+四种开头+五感描述:▲三种结尾方法▲四种开头方法▲五感描述除了三四五,还要加上连接词和对话,这样才能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是不是觉得原版的方法真好?让孩子get了很多?然而,在面对体制内的考试时,这些压根就派不上什么用场。

体制内的考试,写作评分是自有一套标准的,比如字数是否达到要求,拼写有没有错误,几个要点是否都写到。

一般体制内考试的培训班,老师会根据不同的写作题型,给到一个通用模板和一些万能句子,要求孩子尽量套用,并且不要写很生僻的单词,以免拼写错误被扣分。

所以,按照原版写作方式去写体制内考试的作文,得分未必会比按照应试套路写的作文来的高,而且还有可能因为时间关系来不及写完。

听力再来看听力。

应试的考试会有辨音的题目,比如让你根据听到的单词,选择正确的音标。

原版路线是不需要学国际音标的,他们只学自然拼读。

这样一来,原版路线的孩子碰到这类听力题就很容易失分。

就像有些家长会问我:为什么你们学了自然拼读,还要学国际音标?原因就是体制内考试的需要!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当孩子渐渐长大,再按照原版路线来学习英语的话,对于体制内应试的帮助不大!原版/应试路线分别如何规划原版路线自然拼读——自主阅读——阅读与写作技能学习原版路线需要进行大量阅读,包括fiction和non-fiction的两大块内容。

fiction就是虚构的故事,non-finction就是非虚构的、常识性的,包括历史、科学、自然、地理,传记等方面。

应试路线自然拼读—WTE(welcome to English)或同类教材(如JN的台湾教材和AR的综合英语)—SBS (一)—新概念(一)下—新概念二+国际音标应试路线除了常规班的学习,还会穿插一些杯赛的考前培训班,比如3E、全能五星、信息杯、基础口译等。

应试路线需要做的就是大量刷题,获取含金量高的证书。

注:以上是比较常见的两种路线具体规划,也欢迎专业人士补充意见。

第三步制定各种课程的学习时间TO YOUR CITY自然拼读& 国际音标1自然拼读的学习规划自然拼读,是英语母语国家的儿童普遍使用的英语学习方法。

简单来说,通过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各种独特的发音规律,可以“见词知音,听音写词”。

这个就和通过拼音来认识中文字一样。

有人说学自然拼读前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积累。

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认同。

我儿子学自然拼读时,只认识26个英语字母。

我觉得这个观点应该改为:要学好自然拼读,必须配合阅读。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习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自然拼读机构。

之前那篇文章有说过,我儿子是在中班升大班的暑假开始学自然拼读的。

当时我试听了两家专门教自然拼读的机构。

第一家机构的教材是黑白印刷的,整页都是密密麻麻单词,每节课要求背诵至少30个单词。

我这个大人看了教材都觉得好枯燥,别说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了。

第二家机构就是LL。

它的教材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眼球,它把每一个字母都比做了一个人物,形象生动。

比如学的第一个发音是“S”,它的人物代表叫Sammy Snake,孩子们记的是S的发音“斯”,而不是字母本身的读音“艾斯”。

每个字母都有一个自己的小故事,简单易记。

看一下第一册的目录和内页,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很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手手君注:你们一直问LL是哪家,图片上已经暴露信息了~~)LL教材一共有三级,第一级只要求完成配套练习册、熟读课文,还是很轻松的。

但是到了第二级,就要听默单词和句子、背诵课文、熟读拓展文章了。

这是我们当时听默的内容和拓展的文章。

第三级开始,回家作业还增加了造句和基础写作,拓展文章要全篇背诵!LL适合中班以上的孩子去读,否则二级开始难读,很容易影响亲子关系的。

中班的孩子适合读普通班,进度不用很快,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大班的孩子可以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普通班或菁英班。

如果读小学了才开始学自然拼读,那就选择20次左右上完的课程,比如AR的面授课或者eva妈妈的微课。

这里再说一个我们的经验:同时学习自然拼读和拼音,是不会混淆哒。

2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一套为全世界所有语言注音的符号系统。

它能让孩子通过学习音标来掌握单词的发音,有利于提高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它也有助于规范发音,加强单词记忆,改善语音语调。

是体制内英语学习必学的一门技能。

国际音标没必要太早学,我觉得三年级左右开始学更合适。

一般国际音标都是短期课程,可以选择在寒假或者暑假去上。

我儿子2升3的暑假在AR上了她们的“音标集训班”。

AR的音标课分常规班和集训班两种,常规班是1.5小时/次,共16次,集训班是3小时/次,共8次。

AR的音标课内容很多,一次三小时的课,当中就休息5分钟。

每节课开始都有堂测,回家作业除了笔头的,还要发朗读视频到到班级微信群,老师听完后一一点评并纠正发音。

最后的考试内容涵盖了所有语音方面的题型。

看看我儿子当时的成绩,应该是掌握得挺不错的。

入门级应试英语在大班的时候,可以开启小学应试英语学习了。

主流教材有:WTE(FW制定教材)/Let's Go(YKPao指定教材)/小学综合英语(SWFX指定教材)/Joy of Learning (SW指定教材)等。

基本上2A/2B学完,差不多一年级的时候,可以转SBS(一)或者加一门SBS(一)。

1SBSSBS全称Side by side,它的特色是词汇和短语量很大(涉及的词汇完全超出小学范围,部分词汇是初中,甚至雅思托福内容),因此扎实的自然拼读技能能够让SBS学起来更轻松。

另外,SBS的题材也是注重口语的,以生活场景为素材,可以学到很多日常用语。

所以SBS的文章和对话建议背出来。

如果孩子二年级及以上,建议直接去学习新概念(一),从第一课开始学,一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都到了一定程度。

二是再学习SBS有点晚了。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法,收获也是不同的。

有些机构可能只是把SBS作为口语补充教材,而有些机构则是从词汇、语法、口语、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

所以家长选择SBS 机构的时候,可以从机构的教学方法和布置的回家作业来判断这个机构是不是符合你的需求。

2新概念SBS是新概念的过渡,SBS(一)学完,可以接新概念(一)第77课,差不多一升二的暑假可以开始学习了。

到新概念(二)的第48课学完,应该在三年级下,可以转基础口译的培训班。

当然,基础口译和新概念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很多没有学过新概念的原版娃都是直接报名基础口译培训班的。

只是三年级下的这个时间点,比较合适。

因为基础口译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听和背,再说基础口译也不是一次就能通过的。

所以要拿到基口证书,差不多也要四年级,甚至五年级了。

而且要冲击一流私立初中,还需要奥数证书。

早点拿到基口证书,可以全力去拼四年级的奥数证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