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探讨当前,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日渐完善的情况下,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仍屡禁不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因而,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得出结论并提出了提升餐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进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推动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餐饮业;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对策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019-021 引言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消费多元化,外出就餐次数增加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此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期,扩大内需已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餐饮业固然发展前景良好。

然而,近年来,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

从南京“小龙虾”、味千“猪骨汤精”、“地沟油”到麦当劳“鸡翅、甜品派过期仍销售”等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权益被严重侵害,人们要求餐饮业整顿的呼声日渐高涨。

同时,在“2012年两会调查”结果中发现,网民最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之一就包括“食品安全监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虽然早在1995年我国就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并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2009年6月出台实施了《食品安全法》。

但是为何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不得不说,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主要原因。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诚信缺失进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屡见不鲜。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关于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观点。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卡罗尔(1981)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

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就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郑丽娜(2010)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公司承担的,针对非股东利益的,对内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产品质量,对外保护消费者、债权人和环境的义务。

很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与此同时还伴随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

另外,国内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研究重在卫生方面,虽提出了一些对策,但大多集中在政府监管方面,对餐饮企业自身问题,尤其因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而造成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

因而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探讨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以及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外部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餐饮业健康发展。

2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基本现状我国餐饮业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也从2010年起将餐饮收入作为“消费形态的类别”单独进行统计。

2011年全国餐饮收入2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3%。

不过尽管我国餐饮业快速发展,但在这背后却是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的盘点,主要的事件有五十多起。

下面列出近年来我国重大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由表1可知,我国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

从以上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中反映出我国的餐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化学污染;食品营养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国家严格监控,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另外,餐饮食品不安全的直接后果往往是食物中毒。

按食物中毒场所不同,可以分为:集体食堂、家庭、饮食服务单位、其他场所四大类。

表2反映出2005年到2011年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现状。

如表2所示,2006年的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数高达14800。

2007和2008两年的中毒事件也较多,对人们的伤害也比较大。

2009年以后中毒事件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2009年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的原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仍是见效的。

但由于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每年的中毒事件仍超过100起,伤亡也比较严重。

通过对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这就不得不归因于当前我国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现状,那么为何餐饮企业会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违背社会道德甚至违背法律责任去欺骗消费者呢?为了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剖析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3 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3.1 餐饮企业内部原因(1)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其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增加企业的成本。

因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餐饮企业往往对社会责任熟视无睹,不惜以牺牲公众利益为手段来谋求自身的最大利润。

可见,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未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在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企业误读了此概念包含的深刻含义,他们只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片面地等同于公益捐赠。

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是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的,企业要对每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负责。

而作为餐饮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保证食品安全,若做不到这一点,公益事业做得再大也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履行者。

(3)餐饮企业自身环境不完善。

我国的餐饮企业多为小企业,生产不规范,设备简陋,卫生状况恶劣、技术落后、标准化程度低,进而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

在自身发展都成问题的基础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更是难上加难。

同时作为我国餐饮业的领头羊,“俏江南”、“小肥羊”、“真功夫”这些知名餐饮企业也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进而导致整个餐饮行业存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问题。

(4)餐饮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从原材料的种植或养殖过程到加工、包装过程再到运输过程直至最后流向餐桌,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食品安全直接或间接危害,因而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食品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餐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就变小,企业社会责任感变弱,进而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另外企业与监管人员的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都减弱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从而为其提供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机会。

3.2 餐饮企业的外部环境(1)政府方面。

首先,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食品质量标准重叠混乱,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同时存在很多漏洞,加剧了监管的难度。

另外,和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标准和法规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些都让餐饮企业有空子可钻,继而抛弃企业社会责任。

其次,监管不力使得餐饮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约束。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个多头分段监管体制,这种监管容易出现监管的交叉和真空,进而导致执法不到位,执法成本高,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另外,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也让不法餐饮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不法企业对其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甚至违法成本估计很小,因而会冒着风险去从事不法行为。

(2)餐饮行业方面。

在我国,餐饮行业巨头是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跨国公司,它们是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肯德基的“苏丹红”和麦当劳的“麦乐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却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餐饮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失去信任。

另外我国本土的知名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也接连不断。

餐饮行业中坚力量的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之间互相包庇纵容,也就造成了如今整个行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3)消费者方面。

消费者是餐饮业中非常重要的监督力量。

但我国消费者消费心理不成熟,维权意识弱,被侵权后大多忍气吞声,这就放纵了餐饮企业逃脱社会责任。

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组织没有代表消费者进行诉讼的职能,只能提供咨询服务和法律支持。

然而,一些消费者势单力薄,举证困难,维权成本很高,因而只能采取忍让态度,这也让餐饮企业逃脱社会责任有了可乘之机。

(4)其他社会力量。

除了消费者,企业员工、媒体、非政府组织都是重要的监督力量,但他们的监督作用未充分发挥也让餐饮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熟视无睹。

企业员工直接接触到企业的每一环节,因而也就最了解内部情况,然而其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却不敢监督甚至揭发。

我国的媒体力量虽日益增强,但仍明显不足;另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够充分,话语权仍较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

4 结论与对策4.1 结论在餐饮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渐趋完善的今天,餐饮食品安全事件仍屡禁不止,究其主因,不得不说是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餐饮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做公益事业,以及餐饮业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都促使了餐饮企业抛弃社会责任;同时政府监管不力、餐饮行业缺少规范体制、消费者维权难等社会因素也让餐饮企业忽视了履行社会责任这一任务。

在餐饮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下,公众对餐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餐饮企业也必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获得社会的认可,树立企业形象,获得持续发展。

4.2 对策(1)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建立餐饮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身作则,为企业做出表率。

其次,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保障的政府监管制度必须完善,解决好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减少监管交叉,做好全程全时“无缝”监管。

同时,应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诉讼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典治乱,给予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者最大震慑,抑制违法冲动。

另外,我国可以制定一部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有影响力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2)餐饮行业内部制定规则,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在餐饮行业发展如日中天,食品安全事件却接连不断的情况下,行业协会应制定一些行业标准与规则来规范各个餐饮企业的进入以及经营。

同时在行业内应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要求大企业做出行业表率,给小企业参考标准。

同时可以实行餐饮企业互相监督机制,鼓励其互相举报违法行为,进而交与相关部门制裁。

(3)建立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作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餐饮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使社会责任承担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餐饮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最佳的社会责任策略,并付诸实施。

同时,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应定期发布真实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动接受监督。

对餐饮业而言,安全责任观念与企业成功与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餐饮业一定要主动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企业的基本职责来加以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