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密度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初步研究姓名:朱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设计艺术学指导教师:张葳20100501摘要随着人口大幅度增长、土地开发的过度,居住形式从传统开放式的自然住屋形式演变为高度密集的社区公寓楼,虽然城区人居环境和各种物质条件都有显著地提高,但城市机理、人文环境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居民的交往逐渐淡漠,相互间的了解越来越少,交往危机的出现,激起了很多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如何促进人们的交往呢?本文就现阶段社区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研究“人们居住范围内促进居民间的交往”为目的,尝试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分析与讨论。
论文的理论研究主要放在激发交往的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上,结合心理学、景观规划等。
首先,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居住模式及其公共空间的演变,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提出了高密度社区公共空间的问题。
其次对社区公共空间的空间形式和层次进行了分类,从三个层面提出设计的原则——与心理方面相关的“整体性”、“人性化”、“多元化”原则;与景观规划方面相关的物质完善原则;与前期相关的主观人为因素原则。
论文在实践研究方面,重点将社区公共空间分为五个子空间——边界空间、广场空间、庭院空间、道路空间、剩余空间。
结合前面提出的有利于激发社区公共空间交往的原则作指导,再对各空间下的“节点”进行仔细分析,进行完善,为现实生活中实际案例,给予一定的可实施的建议。
最后,把模糊的书面理论进行具体化,对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如何有利于人际的交往做全面的解析。
关键词:社区,公共空间,交往,高密度AbstractWith the significant population growth, over land development, the living forms evolved from the natural huts of traditional open-ended form to the high-density apartment buildings. Although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urban mechanism of human environment has been damaged greatly.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among residents gradually faded, and their mutual understanding become less and less. The communication not only provoked a lot of social problems, but also aroused a strong reaction. How to promot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the people? This paper take the current public space of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and try to mak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public space for community.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stimulating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communitie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Firstly, discuss the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space,from th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rise the problem of high-density community public space according to our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lassify the public space by spatial forms and different levels, then put forward design principles in three dimensions, such as "holistic", "humanity",and "multiple", all of these are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aspects, and material completion principles related to the landscap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principles related to the previous design.In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ut its focus on the division of community public space, divides it into five sub-space: the border space, plaza space, garden space, road space, the remaining space. Combination the previous principles of stimulating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public space of communities,the paper makes a careful analysis to the "nodes" under various space, and tries to improve it in order to give practical suggestion to the real-life practical examples. Finally, the paper makes a specific explaination to the written theory and do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how public space is conducive to interpersonal exchanges.Keywords:community, public space, communication, height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北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第1章引言1.1 概念的界定1.1.1 社区(1)定义“社区”一词在1881年被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首先运用于社会学,1887年出版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
滕尼斯认为,表示一种由相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1]。
他是从的人意愿、情感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社区,没提及地域特征。
中文“社区”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自英文意译,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带入中国,费孝通先生将其定义为: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一般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直接发生互动的地理范围;也可指那些能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设施、机构所能发挥作用的地理范围,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因涉及了区域的范畴,所以社区含有了地域的意思,但社区地域到底包括多大的范围并无确切的、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的规定。
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指街道、居委会;农村社区一般指乡镇、村。
社区人口一般在2万左右。
(2)社区的构成要素①人民:社区由一定数量的人群所组成,也是构成社区的第一要素。
不论什么样类型的社区,皆因人群的聚集与互动交流,才能满足各自对方的需求。
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为其带来一定的不便。
确定到一个具体的数据,目前并无定论。
②地域:地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构成社区的重要条件。
一般,以地理的范围来界定社区的大小,最能被人们所接受的社区定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有明确的地域上的划分。
如果“界”的区域定义的不合适,将会导致社区资料收集程度有一定的困难。
③社会互动:社区内的居民由于生活所需,因而彼此产生一定的互动,如社区居民的食、衣、住、行等皆需与他人发生联系。
因此,相关的一些经济、交通、娱乐等系统即因此而形成。
再经由不同的系统发挥各自的功能,满足居民生活的必需。
④社区认同:是相对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下社区内的居民相互关联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种社区防卫系统,使居民产生明确"归属感"及"社区情结"。
(3)社区的类型社区的类型有很多,按照它的不同划分方式,呈现不同的类别。
以社区的发展状况为标准来划分,分为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按社区功能来划分,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特殊社区;按社区区域特征来划分,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镇社区;按社区形成方式来划分,分为自然性社区、法定性社区、专能的社区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