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2.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趋向公开公平。 (2)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 (3)选拔形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授官,趋向制度化、严 密化。
拓展:全面看待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开放考试,吸收寒士进入政权,扩大统治基础; ②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③将选拔人才权力集中于中央,强化中央集权; ④营造了尊师重教和勤奋读书的社会氛围; ⑤促进文学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2)消极方面 ①明清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思想,不利于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 ②脱离实际的学风,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历代(汉、唐、宋、元)中央集权体制演变(地方官制、中央官 制、选官制)
(一)中央集权(地方官制)的演变及特点 1.演 变: (1)西汉:①初郡国并行制②东汉武帝推恩令、设刺史。 (2)唐朝:节度使---藩镇割据 (3)北宋:①收精兵;养兵政策 ②行政权、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削实权、制钱谷); ③文官管理地方、通判监督; (4)元朝:行省制度(宣慰司)
②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分 宰相军权)、三司(分宰相财权)。 (5)元朝:一省两院制----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2.趋 势: 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三)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及特点 1.演变 (1)夏商周:世卿世禄制度 (2)春秋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3)汉武帝察举征辟制:孝廉(品德)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入仕。 (5)隋唐宋元科举制:才学 补:明清科举:八股取士,束缚士人思想。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周 (一)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传承方式转变) (二)商朝:
1.王位世袭制 2.内服与外服制度 (1)内服(中央):商王直接控制 (2)外服(地方):附属国管辖 (3)关系:商王控制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是有限。 3.政治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4)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 治阶级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西)周 (一)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传承方式转变) (二)商朝:
1.王位世袭制 2.内服与外服制度 (1)内服(中央):商王直接控制 (2)外服(地方):附属国管辖 (3)关系:商王控制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是有限。 3.政治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制、行省制度; 4.选官制度(演变):
④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央和地方的矛盾。君权不断加
逐渐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 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
中到中央。
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政治、经济、军 事、法律、文化 手
段
君主专制 皇权至上
核心
战国形成
专制主义(决
秦朝确立
特点:高度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
至上,个人独裁,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中央集权”是一种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模式,即中央控制地
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1.内容: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权)、皇位世袭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朝议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划分行政区域和层级,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代地方体制的演变 (1)初期:沿袭元代行省制 (2)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2.明代中央体制的演变 (1)初期:沿袭元代中书省体制 (2)明太祖: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3)内阁体制的逐渐形成:
①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②明成祖时,选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确立; ③明宣宗时,大学士拥有票拟权----发展 ④明神宗时:内阁首辅-----全盛
2.影响: (1)奠定古代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基础。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历代沿用。 (2)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有重要作用。 (3)对古代农耕经济及文化发展及中华民族形成(民族融合)起重 要作用。 (4)专制色彩浓厚,阻碍近代民主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制度发展过程中: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中 央与地方。
拓展阅读:内阁首辅与丞相比较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对皇权影 响
宰相
内阁首辅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
议
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 物
内阁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只是皇 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无决策权。
(二)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1.清代地方体制的演变(略) 2.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
思 (3)政治-君臣;血缘-兄弟。 考 思考2: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扩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 展 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 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 者尚未实现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2.趋 势:不断削夺地方实权(分割、限制),加强中央集权。 3.影 响: (1)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2)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
(二)君主专制(中央官制)的演变及特点 1.演 变:
(1)西汉: ①汉初,仿秦代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时,形成内(中)外朝制
(2)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①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三)西周: 1.分封制:(1)目的、(2)过程、(3)内容、(4)影响 2.宗法制:(1)目的、(2)内容、(3)影响 3.礼乐制
2.宗法制(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1)含宗义:法是形用式父:系①血家缘谱关;系的②亲宗疏祠来;维③系族政规治等。级、巩固国家 统 (治2)的目制的重度:要。观念:①“亲亲尊尊”;②“修身、齐家、
(1)初期:设内阁、置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 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设军机处 标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①职能:跪受笔录、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②特点:简(机构简单)、速(效率提高)、密(决策保密) ③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三)西周: 1.分封制:(1)目的、(2)过程、(3)内容、(4)影响 2.宗法制 3.礼乐制
1.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过程:两次分封:周武王、周公旦 (3)内容:
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②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 ③诸侯的权利:a.受封时获得土地和人民;
巩固治分国封、制平形天成下的统”治;秩③序“,男解尊决女贵卑族在”权;力④、“财裙产带和土地 继承上的风矛气盾、。荫庇心态”。
(3)内容: 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划分、关系),周王是天下大
宗。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家”与“国”密切结合。 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④等级森严;
2.不同点:
分封制
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
与中央政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 府的关系 的独立性,封位世袭
影 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 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封建社会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拓展2:秦朝的中央机构有何特点及作用?
1.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作用: (1)分工明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2)君主专制。“三公”相互牵制,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3)重策朝议。先由“三公九卿”朝议,后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
特点: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 袭;皇权独尊。 2.中央体制(演变):
三公九卿制度、三省六部制
①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 中。 ②人治高于法治。
度、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 ③政治机构完备,统治网络严
3.地方体制(演变):
密。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
分封制、郡县制度、郡国二 强化。
……
二、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政治局势: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一)春秋时期 (二)战国时期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诸侯称王; 地主阶级(士)兴起; 各国改革变法(商鞅变法); 兼并战争,统一趋势增强; 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县制的出现)。
三、秦朝 (一)秦国统一与秦朝疆域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周 (一)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传承方式转变) (二)商朝:
1.王位世袭制 2.内服与外服制度 (1)内服(中央):商王直接控制 (2)外服(地方):附属国管辖 (3)关系:商王控制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是有限。 3.政治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