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解读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P5-6)(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自发、零散的世界观不叫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6)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相互区别:(P6-7)(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相互联系:(P7-8)(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P9-1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运用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什么是物质?(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P28~30)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世界的本原)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所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世界的状态)(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2、马克思主义哲学(P17-2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P17-19)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20-21)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P21-23)①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②邓小平理论(主题: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解读
4-1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课程标准
学 习 要 求
标准解读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了解哲学பைடு நூலகம்生活的关系。
理解世界观。哲学是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理解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了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P10-11)(1)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来源于时代)①哲学属于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①哲学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P10-11)(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什么是运动?(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2《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程标准
学 习 要 求
标准解读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P2-5)(1)哲学就在身边(哲学离不开生活):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生活离不开哲学):①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与人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2、什么叫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5-6)(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6)(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