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技术 概论

机械制造技术 概论


二、发展
18世纪70年代,瓦特改进蒸汽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工 业化大生产从此开始; 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尔建立电磁场理论,电气化时代开始; 20世纪初,福特汽车生产线,泰勒科学管理方法,标志着制造业 进入“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的时代; 二战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软科学的发展,以及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多样性的趋势,使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 成为可能,并产生了综合自动化和许多新的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进入21世纪,制造技术向自动化、精密化、柔性化、集成化、智 能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刀具材料朝超硬刀具材料方向发展。
●生产规模由小批量和单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变 批量的方向发展。
●生产方式由手工操作、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刚
性流水线自动化向柔性自动化和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的先进制造技术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课程的要求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切削加工参数 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本门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
毛坯通过什么样的工艺路线加工成为合格的零件? 选择什么样的机床、工艺装备? 使用什么样的刀具? 工件如何进行装夹? 如何检测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如何研究加工过程的切削机理和现象? 零件加工完后如何将零件装配成一个机器或产品?
一、概论
图1 当今制造业的社会功能
一、概论
3、机械制造技术
是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课程研究对象)
机械加工主要是指通过金属切削的方法改变毛坯的 形状、尺寸的过程。
原材料
锻压
毛坯
机械加工
零件
装配
机器
铸造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课程研究对象)
图2 车床加工零件示意图 1 -刀具 2 -工件 3 -夹具 4 -机床
课程的考核
成绩评定:
总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一、概论
1、制造 广义理解:制造 = 生产 定义:制造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制造生产、质 量保证、管理和营销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运作和活动。 狭义理解: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成品直接起作用的那部分工作 内容,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检验、包装等具 体操作(物质流)。 2、制造业 美国将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列为制造 业。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机械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 学生具有选择切削加工设备、刀具的能力 制定工艺路线的能力 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课程的内容
机械加工及设备的基础理论 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及刀具的选择 金属切削机床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装配工艺 先进制造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 ●企业资源计划(ERP);
●物料搬运等单元技术。
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及其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机械制造工业的主要任务是要以新兴微电子、光电子技术, 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和基础机械的关键制造技术为重点。 依靠技术进步,研究开发优质高效的工艺与装备,提高产品 的制造质量和制造技术水平。

二、发展 下图是公元 1668年(明代)加工天文仪器上铜环的方法和设备
图3 1668年的畜力铣磨机
图4
1668年的人力脚踏刃磨机
因我国长期的封建历史,到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械厂
才生产了第一台国产车床。
1947年我国民营机械工业仅有3千多家,机床2万多台。 当时的刀具材料是碳素钢,最高切削速度是16m/min。 建国后,我国的金属切削技术发展迅速。机床年产量 已达13万台,品种达1千多种。切削速度大大提高,1950
年首创切削速度达550m/min。同时兴起刀具改革热潮,
研制出了大批先进刀具。 改革开放以来,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国际学 术与技术交流,使我国金属切削加工设备及技术水平进一 步提高,逐步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三、发展方向
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 方向: ●加工设备朝着数控技术、精密和超精密、高速和 超高速方向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