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强做大猕猴桃产业
猕猴桃是当今最年轻的栽培植物之一,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水果”,有“绿色金矿”、“仙果”、“职明果”等美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
我国从1978年开始选育良种,建立人工栽培基地,1983年小规模建立示范园,1990年后大规模迅速发展。
眉县属秦岭北麓冲积平原,气候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PH值在5.5-7.0之间,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猕猴桃最佳优生区。
发展猕猴桃产业有以下几个有利因素:
1、生态环境最佳。
猕猴桃的生长发育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下才能完成,对温度、土壤、光照、水分、风、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要求。
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太白山脚下,属于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温暖气候带,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
土质中PH值适宜,富含有机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污染,植被繁茂,年平均日照2100小时,平均气温12.9℃,平均降水589mm,海拔在700—1300米之间,且生长季节风力弱,是猕猴桃最佳优生区。
在眉县地区栽植的猕猴桃具有根系发达、枝叶茂盛、产量高、品质好、口味佳等特点。
2、种质资源丰富。
县境内的秦岭山区中蕴藏着大量的野生猕猴桃资源。
1978年,眉县农业科技人员在开展资源调查、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始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1988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建立生产基地,到2006年,栽植面积达8万亩,栽植主要品种有:秦美、哑特;自选自育品种金香(95—1);中早熟品种红阳、徐香;优质品种海沃德等10多个品种。
这些优良品种在眉县已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是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宝贵品种资源。
3、市场潜力巨大。
猕猴桃作为一种稀奇珍果,因其风味独特、果肉翠绿、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保健果品——猕猴桃的需求与日俱增。
加之眉县交通便利,距离需求量较大的东南亚、日本、香港、台湾、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较近,猕猴桃生产成本较低,据调查,2005年亩均生产经营成本为1455元,每公斤生产成本0.55元,仅为新西兰、意大利等主产国成本的17%左右,价格优势明显。
另外,由于受适生区和优生区的限制,国内外不可能大面积发展,优质猕猴桃相对紧缺,而眉县30万亩耕地处在我国最佳优生区,其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4、产业基础良好。
眉县猕猴桃产业经过近30年的培育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目前,全县面积发展到8万亩,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达到2.2亿元;全县有近3万农户从事猕猴桃种植,有4000多农民季节或长年从事猕猴桃信息、技术、加工、贮运、销售等服务;全县已建成猕猴桃果脯、果汁加工企业3户,鲜果销售企业11户,贮藏冷库550多座,中介服务组织和销售经纪人500多个。
去年,县政府与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经销企业——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签订了“猕猴桃自动分检线、气调冷库和出口基地”建设协议,现正在全面实施。
5、技术支撑能力强。
在猕猴桃产业的推进过程中,眉县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良种繁育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队伍,从事猕猴桃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县乡科技人员达100多人,农民乡土技术人才300多人,全县有近2万个农民初步掌握了猕猴桃生产的常规技术;宝鸡市农业局组建了猕猴桃专家组,全面指导眉县猕猴桃的发展。
6、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猕猴桃产业是一个高效益产业。
2005年通过对10户秦美猕猴桃种植户调查,亩均单产达到2648.5公斤,毛收入4565元,扣除生产经营成本1455元,亩均纯收入3110元,投入产出比为 1:3.14,明显高于农业其它产业。
据测算,2005年全县猕猴桃总收入2.2亿元,农民人均猕猴桃收入815元。
可见,猕猴桃产业是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朝阳产业。
今后,眉县发展猕猴桃产业应坚持“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的总体思路。
具体抓好如下工作。
1、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规划(下转19页)(上接16页)布局。
“十一五”期间,要大幅度地调整猕猴桃的品种布局和区域布局,多方筹资,实现连片整体开发。
通过高接换头和建立新园,大力发展海沃德和我省已经审定的金香、徐香等市场认可的、消费者欢迎的猕猴桃新品种,使全县猕猴桃面积达到15万亩,带动5万农户增收致富。
同时要建成2万亩海沃德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和5万亩优质无公害猕猴桃生产基地。
大力示范推广优质猕猴桃生产“改架形,巧施肥,育好果,无公害”关键技术,坚决杜绝“大果灵”等激素类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大力提升生产水平,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力争把眉县建成全国一流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绿色猕猴桃出口基地。
2、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技术创新。
首先,要整合县内外农业科技资源,精心组织,积极实施好“眉县猕猴桃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
充分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优势和专业技术人才,依托西农大在眉县建立的全省首家猕猴桃试验站,精心打造眉县猕猴桃品牌,提高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要组建起“眉县猕猴桃专业网站”和简报,并以此为平台,为果农和企业提供快捷的高科技信息、产销信息及技术服务。
第三,坚持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猕猴桃新品种选育、苗木扩繁、标准化技术推广等,使猕猴桃的品种、品质、产量有一个新的提高。
3、抓好典型示范,实施整村推进。
从今年开始,要抽调40名县乡农业科技人员,配合西农大专家组进驻10个乡镇、20个重点村,指导并协助村组制定产业规划,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技术,建立无公害基地和出口示范基地。
各个重点村以能人为牵头,组建猕猴桃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把所有的种植户都纳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的技术服务和销售合作,使全县50%以上的村达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要求。
4、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今后,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猕猴桃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绿色无公害基地及产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支持鼓励营销企业和农民经纪人走出去宣传推介产品,让眉县优质猕猴桃走遍全国,推向世界。
5、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要尽快把眉县的资源、区位、规模优势转化为商品、市场、经济优势,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通过眉县猕猴桃原产地保护;二是建设2万亩绿色食品猕猴桃生产出口基地和5万亩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并通过认证;三是尽快确立2—3个龙头企业和申请注册眉县“太白山珍果”商标品牌;四是组建完善猕猴桃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3—5名专职工作人员,独立办公,全面负责、协调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负责实施本乡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