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五单元第20课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五单元第20课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
赏析:诗人笔锋一转, 五)》,主要写诗人
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 离京的感受,展示了
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 诗人博大的胸怀,揭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 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 生命价值观,具有涵 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 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 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容量,堪称定庵诗的 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压卷之作。诗人以落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望岳》通
赏析:这两句是写细望 过描绘泰山雄伟
之 景 。 见 山 中 云 气 层 出 不 穷 ,磅礴的气象 ,热
故 心 胸 亦 为 之 荡 漾 。 “ 决 眦 ”情赞美了泰山高
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展现 大巍峨的气势和
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 神奇秀丽的景色,
面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一 流露出了对祖国
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
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
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 己亥杂 《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诗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这年 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
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了
》 登 望 的 描 作 愉 远 负 为 政 往 畏
《登飞来 以作者亲 临千寻塔 ,一览无 视角作直 写,抒发 者心中兴 悦的心情 大的政治 ,反映诗 实现自己 治抱负而 直前,无 惧的精神。
构思的精深。
游山西村 陆游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层。 峻 最 目 行 心 诗 点 说 所 倒 一 这,,语睛 果 虽以”新 境 过可于,语之的是不“赏法结,来怕此序气畏笔倒作析句末,有,诗者势应浮置诗:用俗高恰,先已夺是云的诗乱瞻败说“正,莫见人“遮常中真远于果在身说甚端。因目法瞩此结在明“”,倪于为欲之语最诗不,。”后,。身成气高眼说畏而诗。,亦“在就概层的因王人见”若但浮大最转;安良出就作二”。云事高换一石 苦 作情者字拔 作业层因推 用 者却境遮作高 者。, ,峰 身 远 余 接 出 奋 和 抱 人 的 勇 所
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则天不仅不听,还把他降
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
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他的诗约有1 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其诗诗 望 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岳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 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 开始过上了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
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登飞 等。 来峰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从浙江鄞县知 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 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 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也 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 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12岁即能 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文 集存世,存诗9 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 游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 间万首诗”。其中许多诗篇抒发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 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 游山 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卓越 西村 成就,在生前陆游即有“小李白”之称,他不仅成为南宋 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地位,是 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游山西村》这首 诗是作者蛰居山阴老家 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 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 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 流溢出喜悦、挚爱的感 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 人情美、风物美、民俗 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 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 映了他乡居闲散的状态。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 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人入胜。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切看个够,看个明白。这情 山河的热爱之情,
景将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 表达了诗人不怕
更为形象、鲜明。“归鸟” 困难、敢攀顶峰、
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 俯视一切的雄心
薄暮,而诗人还在望。其中 和气概,以及卓
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 然独立、兼济天
爱 和 对 祖 国 山 河 的 赞 美 之 情 。下的豪情壮志。
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 兴写下了《己亥杂诗(其五)》。
2. 诵读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
赏析:这两句诗从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 悠,
独怆然而涕 下!
时间角度写出了时间之 悠久绵长,表现了主人 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 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 君的崇敬之意。缅怀古 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
《登幽州台歌》 是一首吊古伤今,吟 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 眺,凭今吊古,抒发 了怀才不遇,理想破 灭的孤寂沉
望岳 杜甫
诗歌背诵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喻、拟人、象征等。
语文要素
典型例题:品析下列语句。 语 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
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 文
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要。 素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丽江古城在皎洁的月光下正安谧的沉睡 的景象。
1. 背景解读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 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 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 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他在故乡山阴所作。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出身于
名师导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
川)人,唐代文学家,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
诗发展颇有影响。
登幽州
台歌登
幽州台 歌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 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 征讨,当时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 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则天不允。随后,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
语文要素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验一滴水的奇幻 学 生命旅程。 习 2. 诵读课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目 标 3. 体会本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法。
语文要素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 物,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 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 语 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 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 文 切景语皆情语”。
(5)默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_____前__不__见__古__人_______,______后__不__见__来__者______。 _____念__天__地__之__悠__悠_____,____独__怆__然__而__涕__下______! 2. 理解性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 是:____念__天__地__之__悠__悠___,_______独__怆__然__而__涕__下___! (2)《登幽州台歌》中写生不逢时的句子是: _____前__不__见__古__人_______,_____后__不__见__来__者_______。 (3)《己亥杂诗(其五)》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 别绪的句子是:浩__荡__离__愁__白__日__斜_,__吟__鞭__东__指__即__天__涯_。
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漫游途中
所作,其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抚州临川(今 属江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 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 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 红自喻表现了诗人不
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 畏挫折、不甘沉沦,
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 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
报国之志。此联充分表现了 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默写杜甫的《望岳》。 ___岱_宗__夫__如__何____?__齐__鲁__青__未__了____。__造__化__钟__神__秀____, ___阴__阳__割__昏__晓___。 ___荡_胸__生__曾__云____,__决__眦__入__归__鸟____。_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__, ___一__览__众__山__小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