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__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01

15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__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01


r
1
exp
3
Nvg3t 4
约翰逊—梅尔(Johnson-Mehl)方程,适用于 4个条件(均匀形核、N和Vg为常数,小的孕育期) 下的任何形核和长大过程。
2. 纯晶体凝固时的生长形态
纯晶体凝固时的生长形态与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和界 面前沿液相中温度分布有关。温度分布有两种情况:
(1) 正的温度梯度:随着离开液-固界面的距离z的增 大,液相温度T随之升高,即dT/dz>0
6.2.6 高分子的结晶特征
高分子结晶与低分子结晶的异同性。
高分子中的晶体像金属、陶瓷及低分子有机物一样 ,三维方向长程有序,与低分子结晶具有相似性。
高分子是长链结构,使高分子长链排入晶格要困难 得多,呈现出不完全性和不完善性、熔融升温和结 晶速度慢的特点。
1. 相似性 (1) 晶粒尺寸受过冷度影响。△T越大,形核率升 高,球晶尺寸小,密度大。 (2) 包括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
A
B
2.相律
相平衡条件下,系统的自由度数、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 系表达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只考虑温度和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相律表达式 f=c-p+2
式中 p—平衡相数 f—体系自由度数
c—体系的组元数 2-温度和压力
凝聚体系,在恒压下: 相律表达式:f=c-p+1
3. 相律的应用
① 确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最多平衡相数
生长形态为树枝状长大:
a 光滑界面,树枝晶不明显 b 粗糙界面,树枝晶明显
负温度梯度下的界面形状
树枝晶长大 具有一定的 晶体取向, 与晶体结构 类型有关。
面心立方 <100> 体心立方 <100> 密排六方 1010
钢中的树枝状晶体
Ni-Ta-Mn-Cr合金中的树枝状晶体
3. 凝固后晶粒大小控制
单元系,因f ≥0,故P≤1-0+2=3,平衡相最大为3个。
② 解释纯金属与二元合金结晶时的差别。
纯金属结晶,液固共存,f=0,结晶为恒温。 二元系金属结晶两相平衡,f=2-2+1=1,说明有一个可 变因素(T),表明它在一定(T)范围内结晶。 二元系三相平衡,f=2-3+1=0,温度恒定,成分不变。
结晶潜热只能通过固相而散出,相界面的推移速度 受固相传热速度所控制。
生长形态与界面结构有关:
a 光滑界面,生长形态呈台阶状 b 粗糙界面,生长形态呈平面状
正温度梯度下的两种界面形状
(2) 负的温度梯度:随着离开液-固界面的距离z的增 大,液相温度T随之降低,即dT/dz<0
相界面上产生的结晶潜热即可通过固相也可通过液 相而散失。
6.2.2 金属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金属凝固时压力不变,两相共存f=0 则温度不变。
在熔点(Tm) Gs =Gl, △G = 0 △Gv =-Lm ·△ T/Tm △T= Tm-T △Gv < 0 △T>0 才能发生凝固。
即凝固热力学条件是:需要有过冷度
6.2.3 形 核
凝固过程包括形核和长大
形核方式分为: (1) 均匀形核 新相晶核在母相中均匀生成,
3个单相区: C=1,P=1,f=2 固相区、液相区和气相区
如果外界保持一个大气压, 根据相律,C=1,P=1则 f=1。系统中只有一个独立 可变的变数。
单元系相图可用一个温度轴 来表示。
2.纯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纯铁的相图
3.化合物中的同分异构转变 SiO2的相图
6.2 纯晶体的凝固
6.2.1 液态结构 液态结构可由X-ray衍射分析测定 液态结构特征: 近程有序,结构起伏。 原子间距、配位数、体积与固体有差别。
(3) 非均匀形核时所需△T较均匀形核小。
(4) 高分子等温结晶转变量可用阿弗拉密方程描述。
2. 差异性 (1)链的对称性 对称性越高越易结晶。
(2)链的规整性 主链具有规则的构型,有结晶能力。 (3)共聚效应 无规共聚无结晶能力。共聚物有相 同的结构类型,能够结晶。 (4)链的柔顺性 柔顺性好,结晶能力高。
(2)二维晶核:适于光滑界面结构 。 液相 中原子沿二维晶核侧边所形成的台阶不断地附着 上去,使薄层晶核很快扩展而铺满整个表面。
(3)螺型位错生长 :存在螺型位错时,原子 逐步填充螺旋形的台阶。
6.2.5 结晶动力学及凝固组织
1.结晶动力学
新相的形核率N及长大速率vg在一定温度下随时 间改变的转变量
晶核与变质剂符合点阵匹配原则: 结构相似、(原子间距)大小相当。
错配度: δ= |a-a1|/a
控制晶粒大小措施之三
物理法
a.振动:对金属熔液凝固时施加振动可得到细小的 晶粒。
机械式、电磁式、超声波振动。振动使枝晶破 碎,碎片又可作为结晶核心,使形核增殖。
b.搅拌:对金属熔液凝固时施加搅拌可得到细小的 晶粒。
(1) 光滑界面:液固界面上的原子排列规则,界 面处液固两相截然分开。从微观上是光滑的,宏 观上是由若干个小平面组成。
(2) 粗糙界面:液固界面上的原子排列混乱,原 子分布高低不平,存在几个原子层厚的过渡层, 在过渡层上液固原子各占一半。
2. 晶体长大方式及生长速度
(1)连续长大:适于粗糙界面结构。几个原 子厚的界面层约一半空着,原子进入这些位置与 晶体结合起来生长,又称为垂直长大。
晶粒大小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大,实践证明,材料的 屈服强度σS与晶粒直径d符合Hall-Petch公式:
σS= σ0 + K d -1/2
σ0和K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可见,晶粒越细小, 材料的强度越高。
晶粒大小用晶粒度来表示,标准分为8级;1级最粗 ,D≈0.25㎜;8级最细,D≈0.02㎜。
八级标准晶粒图
若,P=1,则f=2 可用温度和压力坐标平面图 (p-T图) 来表示系 统的相图。
f=0,则P=3,最多有三相平衡。
1. 水的相图分析
相图分析
O点是三相点:气、液、固三相的平衡共存点 f=0
3条线:C=1,P=2,f=1 OA是水与冰两相平衡线 OB是冰与蒸汽两相平衡线 OC是水与蒸汽两相平衡线
非均匀形核所需的过冷度小。
非均匀形核还与液体内悬浮质点及数量、形貌等 因素有关。
6.2.4 晶体长大 晶体长大是液体中原子迁移到晶体表面,即液固界 面向液体中推移的过程。 晶体长大的条件:
(1)液相能继续不断地向晶体扩散供应原子
(2)晶体表面能不断接纳这些原子。
1. 液固界面的构造
按原子尺寸把液固界面分为:
材料的性能
种类
组织结构
数量

尺寸
形状
分布
第6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6.1 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 6.2 纯晶体的凝固
6.1 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
组元:组成体系的最基本、独立的物质。是单一 元素或稳定化合物。
相:体系中具有相同物理与化学性质,且与其他 部分以界面分开的均匀部分。
相变: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若转变 前后均为固相,则成为固态相变。
(5)熔融过程出现升温现象(边熔融边升温)。
控制晶粒大小措施之一 增加过冷度
根据凝固理论,细化晶粒的途径是提高形核率和 抑制晶体的长大速率。
Pt
k
N vg
3
4
式中,k为常数,与晶核形状有关;晶核数P(t)与晶 粒尺寸d成反比。由上式可知,形核率N越大,晶粒 越细;晶体长大速度vg越大,则晶粒越粗。
控制晶粒大小措施之二
变质处理
形核剂作用(变质处理):熔液结晶前加入人工形 核剂(即孕育剂或变质剂)作为非均匀形核的晶核。
单元系:独立组元数为一的体系。n个组元都是 独立的体系为n元系。
6.1.1 相平衡条件和相律
1. 相平衡的条件
相平衡:某一温度下,系统中各个相经过很长 时间也不互相转变,处于平衡状态。
系统相平衡条件dG=0:处于平衡状态下的 多相体系中,每个组元在各项中的化学势都 彼此相等。
相平衡:各组元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同 相平衡是一种热力学动态平衡
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
(2) 非均匀形核 新相晶核优先在母相中的异 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表面形核。
1. 均匀形核
A. 晶核形成时能量变化 B. 临界晶核 只有达到临界半径时才能使晶胚成为稳定晶核 过冷度越大,临界半径越小,则形核几率增大, 晶核的数目增多。
C. 形核率
2. 非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所需的形核功小。
使用相律的限制:
(1)适用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各相温度相等(热量平衡) 、各相压力相等(机械平衡)、各相化学势相等(化学平 衡)。
(2)只表示体系中组元和相的数目,不能指明组元和相的 类型和含量。
(3)不能预告反应动力学(即反应速度问题)。
6.1.2 单元系相图
组元数 C=1 根据相律: f=1-P+2=3-P ∵f≥0, ∴P≤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