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要点】一。
繁荣1南北重归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2.隋文帝统治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难点解析】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
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知识要点】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1)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因此他重视发展生产,实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唐太宗治国措施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已的享受欲望。
C、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d、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形成局面: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统治为“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地位: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政策: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评价:“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难点解析]1.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相同之处?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就是注意“节俭”,不奢侈、浪费和享受,唐太宗不愿意浪费民力修建宫殿,汉文帝修建陵墓时只用陶瓦装饰,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出二位都在实行“仁政”治国。
另外,在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减轻农民负担上,二人也很相同。
2.对比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想一想秦朝和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国?唐太宗重视百姓以民为贵,实行轻徭薄赋,属仁政治国。
秦始皇和隋炀帝都好大喜功,迫求享受,极尽所能地挥霍浪费国家财产,而且还役使全国人民为其个人效劳,以满足自已的享乐欲望。
因此,导致赋税徭役沉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最终人民反抗,推翻暴政。
[重点考点]1.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2.唐朝最有名的谏臣是(魏征)。
3.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在位时的宰相。
4.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后人评价她(“治宏贞观、政启开元”)5.“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因此他重视发展生产,实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不断加强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知识要点]1.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措施:重视吏治,任用贤臣,提倡节俭。
结果:政局稳定,史称开元之治2.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新品种传入;饮茶之风盛行;改进曲辕梨,创制灌溉工具筒车等(2)手工业:丝织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
唐三彩是闻名世界的工艺珍品(3)商业: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3.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先进地位,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唐朝的灭亡(1)唐玄宗后期,出现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
(2)907年,唐朝灭亡。
”[难点解析】[重点考点] 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历史上把这个局面叫什么?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唐朝出现繁荣的盛世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先进地位,其民族交往中心,国际性大都市是(长安)。
3.唐朝手工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4.唐玄宗即位时,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5.史书上评价“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指的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治世局面。
6.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历史上评价她是“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知识要点】一。
科举制度的诞生(隋朝)1.背景:魏晋以来,只有权贵子弟才能做官,有真才实学但出身低微的人没有机会做官。
2.过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
科举制度的完善(唐朝)1.增设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唐玄宗将诗赋列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注重面试。
三。
科举制的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
科举制度的废除隋朝创立,清末废除。
存在了1300多年。
[重点考点]1.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是在(隋炀帝)统治时期,他设立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隋唐的哪几位君主为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完善做过贡献?做过什么贡献?隋文帝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了。
完善科举制度有三个重要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开设殿试武举,唐玄宗将诗赋列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3.科举制度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4.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是(隋文帝)时开始的。
5.科举制度开始时,录取的名人有(房玄龄孔颖达),后来(房玄龄)成为唐初名相。
第5课和同为一家[知识要点]1.唐朝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
2.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
3.唐朝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4.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
唐与吐蕃两件大事:文成公主入吐蕃,金城公主入藏唐与回纥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与靺鞨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与南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难点解析]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意思是历代君王都重视中原汉族人民,轻视少数民族,惟我对他们一视同仁,同样看待。
体现了他的“民族平等”政策。
[重点考点]1.唐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各民族一律平等)2.唐太宗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3.唐与吐蕃关系中的两件事是什么事?有什么意义?(文成公主和亲,金城公主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知识要点]1.唐朝的对外交往政策-----“开放”的外交。
①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②当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美国有一条大街叫“唐人街”是指华人居住区。
2.唐对日的交往①遣唐使(吸取唐朝文化)②鉴真东渡(唐玄宗时)贡献,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奉为“艺术明珠”。
3.唐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 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引入中国的天文、医学、历算等科技成就。
(4)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4.唐与天竺的关系①最杰出的交往使者是高僧玄奘。
②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③玄奘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重要典籍。
[难点解析]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盛况是空前的,为什么能达到这种盛况?请用相关史实说明频繁的对外交往对唐朝有何影响?唐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政策;唐都长安是国际大都市;对外交通贸易发达。
影响:(1)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如唐朝商业的繁盛,城市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展,朝鲜、波斯、大食的许多物品输入我国,天竺的熬糖技术也传入我国);(2)也促进了我国文化的繁荣(如高丽乐,天竺的佛经,石窟艺术,大食的伊斯兰教文化,习俗等)。
[重点考点]1.唐朝的对外交往政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开放”的外交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2..哪个国家受唐影响较大?有哪些影响?日本受唐的影响较大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文字是参照汉字进行创制的;日本社会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习俗。
3.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4.《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5.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鉴真),中印交往的使者是(玄奘)6.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朝做官并写下大量诗文。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知识要点]一、高超的建筑水平1.隋唐建筑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桥梁工程方面突出。
3.代表建筑-------赵州桥①设计者:隋工匠李春。
②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4.代表建筑----唐都长安 ①特点:规划整齐。
②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二.雕板印刷术的发明 1.出现:隋唐时期 2.成品:《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板印品。
3.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2.唐朝有两千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重点考点]1.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
2.唐朝时世界上最大城市是(长安),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