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知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学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

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作为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公共课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专业领域核心课为必修课,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5门,每门课程3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每门课不超过2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公共课(10学分)
1、自然辩证法32学时(2学分)
2、逻辑学32学时(2学分)
3、外语72学时(4学分)
4、计算机32学时(2学分)
(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5学分)
1、体育课程导论48学时(3学分)
2、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48学时(3学分)
3、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48学时(3学分)
4、社会体育学48学时(3学分)
5、运动医务监督48学时(3学分)
(三)专业课(4学分)
包括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专题讲授,计72学时。

(四)选修课(6学分)
1、体育科研方法24学时(1.5学分)
2、体育管理实务24学时(1.5学分)
3、体育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48学时(2学分)
4、休闲体育学24学时(1.5学分)
5、运动心理学24学时(1.5学分)
6、奥林匹克运动24学时(1.5学分)
7、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24学时(1.5学分)
8、文献检索24学时(1.5学分)
9、养生健身方法24学时(1.5学分)
10、主要运动项目的教学与实践72学时(3学分)
⑴篮球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⑵排球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⑶足球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⑷游泳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⑸网球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⑹健美操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⑺体育舞蹈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⑻艺术体操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注: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开设6个项目。

(五)教学实践课(8学分)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前(每年4月20日以前)进行。

(三)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四)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运动训练方案与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体育活动实践方案等,字数不少于23000。

(五)学位论文预审及答辩工作按照《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预审及答辩工作实施意见》执行。

(六)申请硕士学位,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课考试成绩须达76分以上,同时英语六级考试300分以上,小语种(日、俄语)大学四级考试45分以上,同等学力考试40分以上。

(七)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达到学位外语标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二00九年七月
附: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汇总表
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



任课教师
开课
学期
备注
1、自然辩证法公共课32 2 王民康 1
2、逻辑学公共课32 2 李蓉 2
3、外语公共课72 4 李在辉1-2
4、计算机公共课32 2 王岚 1
5、体育课程导论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王广虎 2
6、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刘建和 2
7、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李林 2
8、社会体育学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卢锋 1
9、运动医务监督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侯乐荣 1
10、体育科研方法选修课24 1.5 刘建和 1
11、体育管理实务选修课24 1.5 刘青 1
12、体育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选修课48 2 郭兴艳 1
13、休闲体育学选修课24 1.5 卢锋 2
14、运动心理研究的前沿问题选修课24 1.5 叶平 1
15、奥林匹克运动选修课24 1.5 郝勤 2
16、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选修课24 1.5 袁琼嘉 2
17、文献检索选修课24 1.5 尹红 1
18、养生健身方法选修课24 1.5 温佐惠 2
19、主要运动项目的教学与实
选修课72 3 1-2 践
⑴篮球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郭永东 1
⑵排球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张伍平 1
⑶足球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余吉成 2
⑷游泳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丛宁丽 1
⑸网球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唐小林 2
⑹健美操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邱建钢 2
⑺体育舞蹈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陈琴 1
⑻艺术体操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洪小平 2 注: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开设6
个项目。

20、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72 4 导师1-2 专题讲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