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建建设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基建建设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基建建设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基建建设行业的监管体制 (4)1、主要监管部门 (4)2、基建建设行业主要的法律法规 (5)3、基建建设行业企业相关资质类型 (6)(1)工程总承包资质 (6)(2)施工总承包、专业总承包和劳务分包的资质 (6)(3)对外承包工程及对外劳务合作资质 (6)(4)安全生产资质 (7)二、基建建设行业概述 (7)1、我国基建建设市场总体发展情况 (7)2、我国水运建设市场发展情况 (9)3、我国路桥建设市场发展情况 (10)4、我国铁路建设市场发展情况 (12)5、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发展情况 (14)6、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情况 (14)(1)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4)(2)中国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情况 (16)(3)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地位 (18)7、基建建设行业的特点 (19)(1)行业周期性 (19)(2)行业区域性 (20)(3)行业季节性 (20)三、基建建设行业竞争状况 (20)四、基建建设行业的进入壁垒 (21)1、国内基建建设行业的进入壁垒 (21)2、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进入壁垒 (21)一、基建建设行业的监管体制1、主要监管部门我国基建建设行业涉及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主要包括:(1)国家发改委及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其主要负责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工程的规划、核准审批,以及项目招标管理等职能。

(2)住建部及地方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其主要负责对本行业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包括各类建筑企业进入市场的资格审批、查验和资质的认可、确定,行业标准的建立等职能。

(3)商务部及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其主要负责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资格、项目投标、对外投资设立公司以及外商投资经营建筑业的监督管理等职能。

(4)交通部及地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其主要负责道路、水路等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行业的制定,负责提出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等,在公路、水路工程建设项目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5)铁道部,其主要铁路行业规划、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铁路建设、运输工作、运输价格和运输安全等职能。

(6)国家安监总局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其主要负责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等职能。

(7)环境保护部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其主要负责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审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等职能。

2、基建建设行业主要的法律法规(1)与我国工程承包业务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

(2)与境外建筑承包业务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投标(议标)许可暂行办法》、《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外派劳务管理暂行办法》等。

(3)与工程承包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等。

(4)与工程承包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等。

(5)与工程承包过程中的保证工程质量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3、基建建设行业企业相关资质类型(1)工程总承包资质根据住建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等规定,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可以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2)施工总承包、专业总承包和劳务分包的资质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我国将建筑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各个序列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各资质类别又按照规定的条件划分为若干资质等级。

建筑企业资质实行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

(3)对外承包工程及对外劳务合作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实行经营资格许可制度。

商务部对具有特定资质或符合特定标准的大型实体企业、设计院、外贸流通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国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等相关企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书》。

此外,从事对外劳务合作的企业亦须经商务部许可,依法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并在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后,方可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活动。

(4)安全生产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规定,国家对建筑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二、基建建设行业概述1、我国基建建设市场总体发展情况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及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国内贸易及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高达29,728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2001-2010年,我国货物运输量从140亿吨增长到320亿吨,年复合增长率达9.62%。

我国国内贸易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直接拉动了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为了满足我国高速增长的国内贸易及对外贸易需求并有效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加大。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大规模的交通基建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且通常要经历近30 年的建设时期,才能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建设,按照国际平均建设周期来看,预计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尚有较大规模的交通基建投资。

2、我国水运建设市场发展情况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高速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长,以煤炭、金属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需求不断提升,我国港口吞吐量持续增加。

2001-2010 年期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0.27 亿TEU 增长到1.46 亿TEU,年复合增长率达20.63%;货物吞吐量从24 亿吨增长至89 亿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5.72%,其中沿海港口吞吐量从15 亿吨增长至56 亿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6.30%,内河港口吞吐量从10 亿吨增长至33 亿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4.79%。

随着我国港口吞吐量大幅提升,部分主要港口曾一度超负荷运行,为此,在过去几年中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001-2010 年,我国水运基础建设投资从174 亿元增长至1,17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60%。

其中,沿海港口建设投资从124 亿元增长至83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63%;内河港口及航道建设投资从50 亿元增长至33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51%。

由于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国家交通建设投资政策将趋稳,市场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内需拉动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内需增长和近年来重工业化和化工产业的发展将带动聚集在环渤海地区的专业化码头吞吐能力扩充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大型化、专业化深水泊位码头建设以及运输繁忙的航道扩容工程仍具有良好前景。

沿海港口方面,国家将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新港区建设,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继续推进重点区域煤炭、外贸进口铁矿石等重点物资运输系统码头建设和布局。

内河水运方面,将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高等级航道建设,全面加强长江干线航道建设,加快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基本建成并继续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等。

3、我国路桥建设市场发展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对公路运输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具体表现为公路货物及旅客周转量的持续增长。

2001-2010 年,我国公路货物周转量从6,180亿吨公里增长至43,005 亿吨公里,年复合增长率达24.06%;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从7,047 亿人公里增长至14,914 亿人公里,年复合增长率达8.69%。

由于我国公路运输需求逐年增加,部分地区的公路已出现运输能力瓶颈,此外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也加大了对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运输保障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01-2009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从2,670亿元增长至9,6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45%。

其中,公路重点项目投资从1,148亿元增长至4,3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02%;路网改造投资从1,164亿元增长至3,2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54%。

尽管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公路网密度及人均公路资源仍然偏低。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公路网规模总量,提高公路网的覆盖率和通达能力,优化公路网布局,完善国家公路、省区市公路和农村公路三个层次路网;构建国家公路体系,公路网总里程预计达到450万公里。

东部地区以扩容改造和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未完工程和部分跨海大桥为重点;中部地区以路网加密、与周边地区联网的断头路为重点;西部地区仍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建设重点;国省干线改造工程将大规模推进。

4、我国铁路建设市场发展情况为满足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需求,我国政府自2005年开始不断加大对铁路基建建设项目的投入。

特别是2008年11月,为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铁路建设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001-2010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从509亿元增长至7,0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99%。

尽管近几年我国铁路建设实现了高速发展,但目前铁路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仍需扩大铁路网络规模及实现铁路现代化。

根据铁道部2008年调整后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

规划建设新线由1.6万公里调整为4.1万公里,增建复线建设规模由1.3万公里调整为1.9万公里,既有线路电气化建设规模由1.6万公里调整为2.5万公里,总投资规模由1.5万亿元调整为5万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