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产业现状暨技术路线图一、发展现状与前景(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栽培总面积1.2亿亩,年总产1.16亿吨,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生产柑橘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40余个,最主要的有中国、巴西、美国、墨西哥、印度、西班牙、伊朗、意大利、尼日利亚和土耳其等国家。
中国柑橘面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柑橘是我国南方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2014年全国柑橘栽培面积3782.03万亩,总产量3492.66万吨。
在国内果树产业中总面积居第一位、总产仅次于苹果居第二位。
近年国家实施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我国柑橘生产已逐渐向湖南、江西、广东、四川、湖北、广西、福建、浙江、重庆等9省(市、区)优势产业带集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该优势区域柑橘面积已占全国的94.67%,产量占全国的94.96%。
柑橘品种结构方面,全球甜橙总量比例占53%,宽皮柑橘占21%(2013年),早中晚熟及鲜食加工配套。
中国品种结构以宽皮橘为主占65%,甜橙占20%,柚类约占10%,柠檬及金柑等5%。
中国优质甜橙和柠檬比例偏小,加之柑橘早熟品种约占10%(主要为蜜橘),晚熟品种不足5%,中熟品种比例过大,上市期集中,加上品种结构问题,导致国内柑橘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和价低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国际柑橘鲜果针对我国缺口缺陷,进口则稳步上升。
国内柑橘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近年大幅提高,尤其江西赣南,新建现代化分级包装线达100余条。
在赣州寻乌县,杨氏果业公司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果实分级包装厂,处理效率非常高,可以按24个指标分级,每小时完成120吨果品分级,自动化程度很高,许多工序由机器人完成。
世界柑橘总量的40%用于加工,中国加工仅占5%左右。
全球橙汁原汁年产量约1300至1600万吨。
巴西和美国是世界橙汁生产和贸易大国,两国柑橘汁年均出口量占世界的87%,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举足重轻。
中国橙汁生产发展滞后,目前国内年产浓缩橙汁3万多吨(约相当于20万吨原汁)。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分析柑橘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水果种植、加工、贸易、消费的地位没有改变,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出和升级。
但近10年国际柑橘产业和中国柑橘产业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变。
一是毁灭性病害柑橘黄龙病肆虐,对美国、巴西等柑橘大国带来沉重打击,我国南方和东部产区也受到黄龙病、溃疡病重创,原有产区格局和供求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中,柑橘产业已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总体产量稳中有升,比例大幅增加。
部分主产国柑橘产业也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我国也正在由东部沿海一带向中西部转移。
国内外柑橘产业的变化也为我省发展、转型、调整和提升带来新的机遇。
全球柑橘市场消费保持稳中有增。
2014年全球柑橘出口总量为1561万吨,出口总金额128亿美元。
主要出口国家是西班牙、南非、土耳其、埃及、中国和美国,这六个国家的出口量占全球65.31%。
2014年全球柑橘进口总量为1316万吨,进口总金额132亿美元。
主要进口国家是俄罗斯联邦、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这七个国家的进口量占全球51.07%。
中国柑橘以鲜食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柑橘消费国之一,生产的柑橘主要供国内鲜食,出口量较少。
2014年中国出口柑橘鲜果97.99万吨(其中宽皮柑橘74.9万吨),仅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28%,出口金额11.7亿美元。
进口柑橘鲜果16.18万吨,其中甜橙9.03万吨、宽皮柑橘1.73万吨、柠檬2.98万吨,近年柠檬进口量增加明显。
国内柑橘消费特点变化,深刻影响、预示和决定市场前景。
一是在温饱基础上柑橘消费量不断增加,逐步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必需品。
二是橙汁消费出现快速增长态势,国内产能严重不足,95%的冷冻浓缩橙汁依赖进口。
三是从传统品种消费转向青睐特色品种、高品质品种、剥皮方便的品种(后者如部分宽皮橘类和杂交柑橘类)。
四是从鲜果+贮藏保鲜果的持续消费转向全程消费鲜果(早、中、晚熟鲜果+留树保鲜采收的鲜果)。
五是从营养型、享受型消费转向保健型和辅助治疗型消费(功能成分含量丰富的品种如血橙、柠檬成为新的大众消费和生产发展热点)。
二、四川发展基础(一)产业基础分析四川是柑橘大省,省政府将柑橘列为优势产业和十大特色效益农业之一。
四川长江上中游柑橘带属于国家柑橘优势区。
2015年四川省柑橘种植面积412万亩,产量374万吨,产值150余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柑橘产业代表性产品是晚熟杂交柑橘、晚熟甜橙(血橙)和柠檬,在国内最具优势,晚熟柑橘面积产量和中熟柑橘留树保鲜晚季上市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四川晚熟杂交柑橘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88%,晚熟无核血橙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90%,柠檬面积产量占全国85%,年加工浓缩橙汁总量占全国60%以上,柠檬加工企业和系列加工产品数量高居全国第一位。
四川晚熟柑橘在全国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全省果树产值仅次于粮食、蔬菜和油料,在各类果树中柑橘种植区域最广、面积最大、涉农人口最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四川农业的重要产业项目。
四川柑橘产业链上主要种植企业有杨氏果业(阆中)公司;四川可士可果业公司、海升果业发展(四川)公司、四川本味农业有限公司、四川华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主要有四川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属下2个加工厂,分别位于内江市东兴区和南充市蓬安县,主要生产橙汁;安岳安德利柠檬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岳县,主要生产柠檬果胶、柠檬精油和浓缩汁等;成都圆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蒲江县,主要提取柑橘果实生物黄酮/多酚系列等高附加值生物功能成分产品,包括飞燕草素、圣草次苷、柑橘川陈皮素等,出口欧洲。
目前四川柑橘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1)现代良繁体系不健全,危险性病虫害威胁堪忧我省柑橘良繁体系和引种监管机制尚不健全,乱调乱运苗木和接穗品种时有发生,黄龙病、溃疡病等检疫性病害侵入的威胁日趋严重,目前黄龙病、溃疡病等已对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巴西和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另外,省内近年新发现的黄脉病(病毒病),在安岳等产区迅速蔓延传播,已导致数万亩柠檬果园濒于衰毁,对柑橘产业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柑橘衰退病、裂皮病、碎叶病和温州蜜柑萎缩病等,可通过嫁接等方式传播,导致柑橘植株早衰、低产或无产、品质低下。
食蝇类虫害卷土重来,木虱等传毒虫媒随疫区苗穗入川。
国际上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无病毒苗木, 而我国目前柑橘无病毒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只能满足生产需要的5%。
落后的育苗方法和繁育体系,严重制约我国我省柑橘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削弱柑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主导品种和区域特色品种推广应用不足,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调整不力我省柑橘分布面积广、栽培品种多,土壤与气候呈现多样性差异。
但生产现实中,种植者和地方部门对品种选择未充分结合区域实际,不同产区间品种雷同,同一产区内品种混杂,优新主导品种和区域特色新品种应用规模和占比扩展缓慢,导致品种优势和区域优势均不突出。
严重影响了柑橘品种结构调整和效益发挥。
四川晚熟柑橘在国内最具优势,占国内晚熟甜橙和橘橙鲜果市场的90%以上,竞争力强,效益突出。
目前四川柑橘熟期结构和品种结构优于全国,但中熟品种比例仍然偏大,需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晚熟柑橘品种比例从现有25%增加到40%以上。
(3)产业化优质丰产关键技术集成度和转化度不高生产上较普遍存在重栽轻管、重量轻质、种药轻肥等倾向。
大面积平均单产低,果实品质偏酸,果品安全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际柑橘平均单产为14.50t/hm2,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大面积平均单产达到30~37.5 t/hm2。
而四川柑橘2014年平均单产仅12.63 t/hm2(亩产842kg),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甚大。
单产和品质的双重制约,导致柑橘种植效益尚低。
(4)采后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滞后国际柑橘商品化处理率达90%以上,我省仅为15%,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严重滞后。
国际柑橘加工比例达45%,我省目前柑橘加工比例仅4%。
我省是国家规划的柑橘加工生产区,省内已建成多条柑橘加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但严重缺乏加工原料,加工周期极短。
除此外,柑橘果胶、精油、高附加值功能成分提取制备等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转化技术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此外,与国内其他柑橘产区一样,四川柑橘产业发展还存在农村劳动力短缺、生产者科技素质与职业技能低、小农户生产与规模化、商品化、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凸显、食品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创新基础分析主要包括重点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和重大成果等。
重点科研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创新团队: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中晚熟柑橘综合试验站;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柑橘)创新团队;四川省“十三五”果树育种攻关“柑橘新材料创制、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及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专题组。
创新平台:柑橘育种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西南区域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柑橘新品种与栽培新技术示范基地)、农业副产物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土肥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三、四川发展目标与创新需求(一)产业发展目标分析预计到十三五末,全省柑橘总面积将达到500万亩,柑橘年总产量500万吨,果实商品化处理率达到30%,年加工能力实现50万吨,柑橘产业综合产值达200亿元。
四川柑橘产业发展路径:通过优化布局、改良品种、调整结构、完善良繁体系、标准化建园、科技创新与推广、打造区域品牌、发展物流营销、开拓产品市场等措施,在全省建设晚熟甜橙和杂交柑橘优势区、普通甜橙和血橙生产加工区、柠檬生产加工区和宽皮柑橘生产区四大优势区域和新建高标准生产基地。
实现我省柑橘产业做强做大,由布局分散向优势区域集中规模发展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鲜销为主向鲜销与加工并重转变,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和产业效益。
通过构建四川现代柑橘产业体系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增强我省柑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努力提高我省柑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
重点在雷波、宁南、金阳发展优质脐橙;在泸州、宜宾发展晚熟血橙、优质椪柑、优质脐橙;在资中、富顺、高坪和营山发展晚熟血橙和晚熟杂交柑橘;在眉山、成都发展晚熟杂交柑橘;在安岳稳定和巩固柠檬基地。
(二)产业发展创新需求分析制约我省柑橘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优新品种推广和结构调整不力;育繁推一体化技术的构建和基地建设缺失;针对不同产区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技术不完善;缺乏应对黄脉病、黄龙病、溃疡病等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与无害化贮藏技术发展滞后;果园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发严重缺位;精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尚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