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结构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结构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二节第1部分的教学内容,计划用1课时进行教学。

“结构与稳定性”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结构的认识”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到深由易到难。

“结构与稳定性”是“结构与设计”这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结构与强度”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结构与稳定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二年级学生。

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经过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学习后,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

但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本节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演示探究:
1.试验一:(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高低的关系)
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假如给它头上加上铁环还能不倒吗?
通过学生动手演示实验,认真观察自然得出影响结构稳定的第一要
素:重心越低越稳定。

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用到这一要素?
2.试验二:
先提问比萨斜塔为什么能斜而不倒?人可不可以不借助外物45度
斜立?
说明: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
范围内有关。

试验:请同学做试验让易拉罐不借助外物保持斜立?(论证)
3.试验三:(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的大小的关系)
将两瓶矿泉水放在桌面上,正放和倒放,当摇动桌子时,哪个先倒下?
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结构与接触面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
要因素之一。

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用到这一要素?最后提
出是不是支撑面越大越越稳定呢?
4.试验四:让一张纸立起来
说明:结构的形状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A形梯和三脚架进一步论证
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用到这一要素
(四)知识拓展迁移
1、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的结构稳定条件不相同:
(1)自行车骑起来时,只有两个支撑点,为什么不会倒下呢?
(2)静止状态的陀螺会倾倒,但它转动时却可以立起来?
2人们又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
(1)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预报地震
(2)运动员跨栏用到的栏杆
简单的演示过程
和常见材料却能
让学生很轻松,快
乐的得出实验结
论。

通过一定深度的
提问激发学生对
知识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对这部
分的内容有了更
深刻的思考,激发
学生对这部分的
内容的延展性学
习。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的内容作简单的回顾,消化课堂教学。

作业:在PPT上演示选取的一些紧扣课题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习题。

知识的巩固和
升华,让学生回归
到生活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