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集锦

(完整版)《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集锦

《五柳先生传》中考试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每有会意颇示己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5、赏读与拓展(4分)
课文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
6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分)
答:
9.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10.《五柳先生传》的结尾,有一段评论性的文字。

请你默写出其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品格的一句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分)
12.“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13.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2分)
14、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1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3分)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________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置:______________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去: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一)
(甲)先生不知...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因以为号:②期在必醉: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何陋之有: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2.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23.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的“赞语”既进行了评论,又照应了前文。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C.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
的隐士形象,但思想过于消沉,不足为取。

D.本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甲)先生不知...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

祖②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①大司马:官名。

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

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
B、博学善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或置酒而招之黔娄之妻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27.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阅读材料一]
五柳先生传(全文)
[阅读材料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群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8、指出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1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D、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9、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许学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
B、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C、会每有会意会宾客大宴
D、而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
30、“好读书,不求甚解“在[阅读材料一]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2分)
答:
3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写的自传,他“性嗜酒”,“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请问他内心在意的是什么?试结合[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2分)
32.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

(12分)
(甲)《五柳先生传》全文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33、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造饮辄尽
③不戚戚于贫贱
④人问其故
34、翻译划线的句子。

(4分)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译:
35、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

(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