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15-12-10T11:57:29.3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1月总第173期供稿作者:郭杰
[导读]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朝阳小学教学中只有以生为本,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郭杰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朝阳小学138000
摘要:教学中只有以生为本,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为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生本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教学策略
实践证明,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加强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的语言应“少而精”,以引导性内容为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当学生在进行思考和体悟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而是通过积极地巡视来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写情况,以及思考情况,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例如,在教学“求最大公约数”时,教师可以先不用教材中的例子,而是用“56”和“72”这两个数进行教学,让学生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在找出两数的公约数,然后给出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接着再出示问题:要想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真的有这么麻烦吗?有没有规律性的、简单一点的方法呢?如果学生经过思考仍然毫无头绪,此时教师也不要直接说出答案,而是给出关键性的提示:将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8”进行质因数分解,然后比较这个质因数和“56”、“72”的质因数,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通过语言性提示让学生自主发现最大公约数的内在特点。
然后要求学生运用“短除法”求出最大公约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在争辩中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争辩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其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即使针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因此,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争辩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找准契机点燃争辩的导火索,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完成自己的引导职责。
例如,小学生刚刚接触除法时,主要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在计算“130÷20”这一算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运算。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所以在具体计算过程中不会产生太多问题,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然后再组织学生针对结果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商6余1”,有的学生说“应该是商6余10”,所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争辩,同时允许学生提出其他的观点。
经过一番争辩和讨论,持错误观点的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操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人机互动的特点以及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表现手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线段、射线、直线”形成的过程,首先在大屏幕上画一个灯,然后让灯沿着某一个方向射出一束光线,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射线的概念有个更深刻的认识,然后再在射线上取两个点,将两个点之间的部分标注上其他的颜色,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并且意识到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接着将线段沿着两个端点进行无限延伸,形成一条直线,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了解直线的特性,知道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无法度量其长度。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让孤立的、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帮助学生找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建立清晰的知识表象,牢牢掌握几何的概念。
四、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作为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本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
例如,这样一道题:某个旅游景点的门票每张10元,购买50张以上就可以享受8元的团购价格,某班一共有45人,那么怎样购票才是最划算的?这一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于是学生纷纷思考和计算,最终总结出了多种解决方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然后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切身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孔企平 “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学科研,2007,(02)。
[2]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