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迷迭香酸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其来源研究进展

迷迭香酸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其来源研究进展

1 图1迷迭香酸的结构
与类黄酮相比,迷迭香酸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 性,可能是由于其A环、B环上的邻位羟基上的氢原 子的脱离能力,氢原子的不断脱离最终将形成半醌或 醌的结构。B环和A环具有相似的活性,但是B环 上比A环有更强的电子捐献能力,A环上氢原子脱 离后形成的自由基比B环更稳定。有2个因素决定 抗氧化活性的大小,(1)基态分子的脱氢原子能力; (2)形成的自由基的稳定性。A环和第9个碳原子基 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0,∽。舯=175.7。),这样就能形 成一个大的共轭系统。但是B环和第9个碳原子不 在同一水平面上(0¨。.1lm=63.5。),而第11个碳与 B环之间的扭转角就更大了(0¨¨¨:一124.9。)。第 11个碳的sp3轨道使得整个分子处于不同水平面 上,从而A环和B环之间的联系性不大。而且A环 和B环上的邻羟基之间的氢键都很弱。2个氢键分





等人【l列研究了夏枯草提取物迷迭香酸的防紫外线作 用,研究发现迷迭香酸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升高 ATP、减少谷胱苷肽,从而说明迷迭香酸可以减少由 紫外线引起的自由基含量,而且它还可以减轻DNA 的损伤。因此迷迭香酸可以用于生产防晒品。 关于迷迭香酸的作用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迷迭 香酸与黑色素生成有关。Lee等人经研究黑色素的 含量和酪氨酸酶的表达与迷迭香酸含量呈剂量依赖 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迷迭香酸可 以激活蛋白激酶,打开黑色素生成的信号通路。根据 迷迭香酸的这个功能,可以用于治疗与色素不足相关 的疾病,或用于制造褐色肤色拉0I。
870.6 rag/L)。Georgiev
vera
等人m研究了非生命诱导物质对Lavandula
MM培养细胞产迷迭香酸的影响。苯并噻二唑和茉 莉酸甲酯诱导物对迷迭香酸的积累有很大的促进作 用,50“mol/L的茉莉酸甲酯可使迷迭香酸产量达到

348mg/L;苯并噻二唑的作用相对较小。

迷迭香酸的功能
第一作者:学士.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8一09一09,改回El期:2008--11—14
定分子结构,减弱氢原子的脱离能力;另一方面,氢原 子脱离后形成的自由基可形成很强的分子内氢键,使 得反应更容易发生。总之,迷迭香酸的主要活性基团 是A环和B环上的邻羟基,其抗氧化活性主要体现 在氢原子的脱离,进而形成半醌和醌结构。而且2个 环上的氢原子脱离能力基本上一样。另外,双键(C,
M,Muto Y,Fukuda K,et a1.Determination of
in Perilla
rosmarinic acid and luteolin
frutescens Britton
(Labiatae)I-J].Journal
culture,2006:897~901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
1.2迷迭香酸的结构与抗氧化之间的关系
食品和肉类制品保鲜上。天然活性物质——迷迭香
酸,是迷迭香植物中一种主要的抗氧化物质,已被美 国FDA认可为“公众安全食品”产品。 与其他天然抗氧化剂相比,迷迭香酸具有极强的 清除体内自由基的活性,其抗氧化活性强于咖啡酸、 绿原酸、叶酸等。吕晓玲等人Hj发现,含有迷迭香酸 的紫苏提取物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等特性,认为迷迭 香酸是紫苏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此外,研究 表明,迷迭香酸具有免疫调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 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紫外线[21等生理活 性功能。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对迷迭香酸的来源和生 理活性功能的研究进展。

吕晓玲,朱惠丽,姜平平.等.紫苏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体外 实验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5):22~25

Psotova J,Svobodova A,Kolarova H,et a1.Photoprotec— tive properties of Prunella human vulgaris and rosmarinic acid of Photochemistry
3.4护肝作用 Min—Kyung Kim等人[16]研究了紫苏的水提取
MM细
胞培养液中糖含量对细胞产量和迷迭香酸产量有影 响,研究结果发现7%糖浓度具有最佳效果,可使细 胞干重达到29.2 g/L,迷迭香酸含量达到507.5 rag/ I.t引。除了对培养液营养成分的研究外,Pavlov等 人邛1研究发现,30%的溶氧率和300 r/min的转速产 生迷迭香酸的含量最高(1
Psotova
果。
自由基可引起各种疾病诸如衰老、心脏病、动脉 硬化、静脉炎、关节炎、过敏、早老性痴呆、冠心病及癌 症等。迷迭香酸具有极强的清除体内自由基的活性 和抗氧化作用,且其抗氧化活性高于V。。迷迭香酸 又是1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对身体无害,可用作治疗 自由基引起的多种疾患,还可被应用于医药行业,具 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但是目前为止, 迷迭香酸的大量生产还不能实现,且其市面上的产品 价格昂贵,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如何获取大量、廉 价的迷迭香酸产品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之一。
别是2.112 A和2.124A。邻羟基之间的氢键可以稳
迷迭香酸的性质与结构
1.1迷迭香酸的性质 迷迭香酸的化学名称为[R(E)]Q一{E3一(3,4一二 羟基苯基)一1一氧代一2一丙烯基]氧基卜3,4一二羟基 苯丙酸,分子式是C。。H。。()。,易溶于水及乙醇水溶 液,不溶于油脂、无水乙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其抗氧化能力高于V。。
gg/mg(干重)。 Midori Natsume等人[4]研究了不同月份及不同
地区的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变化。发现在8月 份含量达到最高,可达(18.2±O.2)rag/g(鲜重)。 2.2细胞培养液产迷迭香酸 迷迭香酸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但其在植物中含 量比较低,不适于大量生产。而迷迭香酸是植物组织 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因此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液大量生产迷迭香酸引起了人们关注。 早在1977年,就有了细胞培养液产迷迭香酸的 研究,至今为止已有很多关于如何提高迷迭香酸在植 物组织细胞中积累的研究。Lavandula
物对鼠的肝脏的保护作用。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 比,肝细胞经过紫苏的水提取物治疗后,减少了肝内 过氧化物水平,例如谷胱甘肽二硫化物含量和脂质过 氧化物含量,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还可以增加肝的 7一谷氨酰半胱氨酸的合成。由实验可得紫苏的水提 取物可保护由过氧化物引起的肝损伤和脂质过氧化。
3.1抗菌活性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迷迭香酸有许多医药功能,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 用嗍。迷迭香酸不仅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其对真菌也 具有抑制效果。郭道森等人‘93研究了迷迭香酸对不
on
keratinocytes[J].Journal
and
Photobiology,2006,84:167~174 3 Tepe B,Eminagaoglu O,Akpulat H A,et a1.Antioxi—
dant potentials and rosmarinic acid levels of the methanolic
extracts
of Salvia verticillata(L.)subsp.verticillata and
S.verticillata(L.)subsp.amasiaca(Freyn
8L Bornm)
Bornm[J].Food Chemistry,2007,100:985~989
4 Natsume
vera
Makino等人[1妇验证紫苏提取物对皮
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认为是由其中的迷迭香 酸发挥作用,另外可能还有一些大分子成分在起作 用。而且迷迭香酸的抗过敏效应比曲尼斯特(1种抗 过敏药物)的效果更好。此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迷迭香 酸具有抗过敏作用,并且在体内也有治疗作用。 紫苏及其提取物迷迭香酸已被证明具有抗过敏 的活性。但是对抗过敏性哮喘仍鲜有报道。San— bongi等人[1朝以被粉尘螨抗原引起过敏性哮喘的老 鼠为研究体,研究了口服紫苏叶提取物的抗过敏性哮 喘的作用。研究表明,口服含迷迭香酸的紫苏提取物 对过敏性哮喘,1个有效治疗手段,这可能是通过增 加细胞因子,生化因子和抗过敏抗体的生成来完成这 一功能的。
2008 V0f 34 No 12(Totaf
252)
万方数据
并且鼠的肝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紫苏的水提取物具 有潜在的防止过氧化氢物对鼠肝的损伤。 3.5抗血小板和血栓作用 邹正午等人[173研究了迷迭香酸抗血栓和抗血小 板聚集作用。大鼠体内实验表明,它能抑制静脉血栓 形成,阻抑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 解活性。迷迭香酸有温和的抗血栓作用,其机理可能 与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关。 3.6其他活性 Takeda等人[18j验证迷迭香酸及其代谢产物咖 啡酸具有抗抑郁活性,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迷迭 香酸可有效地减少小鼠的不动性。 迷迭香酸还具有防紫外线的作用,Jitka
迭香酸的生理活性功能和作用机制,及其主要获取来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迷迭香酸,生物活性,迷迭香酸结构.迷迭香酸来源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osA)是有一定生理活性 的酚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以唇型科和紫 草科植物中含量最高。1958年,意大利化学家Scarpati 和Oriente首次从Rosrnarinus officinalis分离出迷迭香 酸,并根据其植物名称,取名为迷迭香酸。 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是研究迷迭香抗氧化 剂最早的国家,已先后研制出迷迭香抗氧化剂系列产 品,经毒理实验证明具有安全性,广泛用于油脂、富油
迷迭香酸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其来源研究进展
苏 平,王根女,吴 丹,盛雪飞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迷迭香酸主要存在于唇形科(Lamiaveae),紫草科(Boraglnaceae)和伞形科(Apiacea)植物中,是1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