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七年级上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最新七年级上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
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 ,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 以后又成为 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
。清
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
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有《新序》 、《说苑》、《列女传》 、《五经通义》 、《刘中垒集》等著作传世。 二整体感知
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 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 《韩 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 《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
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 孔子被尊为 “圣人”,孟子也被称为 “亚圣”。
与论语一样, 《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
《论
语》的文字简约、含蓄, 《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
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 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值得我们
永远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专题——天下国家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
行的一部书。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 ,离孔子的故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
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同时, 思想也
更加活跃正当 “百家争鸣” 的时代。 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
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
的激烈交锋中, 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 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 成为仅次
地利不如人和” 这一论断,希望大家踊跃发表自己
六、作业: 搜集关于《孟子》的内容与故事
第 5 课 戒子歆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戒子歆书》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向是沛县人, 是刘邦的同父兄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 是著名的经学家、 目录学家、 文学 家。 先后担任过谏大夫、 宗正、 光禄大夫、 中垒校尉等职。 他曾奉命领校秘书, 所撰 《别录》 ,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 ,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第 4 课《孟子》选读
教学目的: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 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章等人著书立说, “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 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
?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 ,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
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
教学重点: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 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 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 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 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 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 的基本根源, 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 弘扬祖国优秀的 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 ,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 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 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 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这几篇便相继亡佚
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
管《汉书 ?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
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 、《孝经》、《孟子》、《尔雅》各
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
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 ,这
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 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 荀子把子
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三、背景介绍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 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 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 与学生万
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五、合作探究
你怎样看待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 的看法。(师生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