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法·1(词类)(精)
现代汉语·语法·1(词类)(精)
(三)功能标准1
目前,汉语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功能 标准,所谓功能标准,包括如下一些东西: 1.能否与其它词语组合,前面能出现什 么词语,后面能出现什么词语。 2.能充当什么成分,不能充当什么成分。 3.对一些界限需要划清的词语可以通过 矩阵图的形式来辨别。
(三)功能标准2
例如: 不+ 名 词 - 动 词 + 形容词 + 很+ - - + 数量+ + - - +助词 - + -
(三)形容词
1、性质形容词前面能加“很”。双音节的 通常能AABB重叠。 2、状态形容词前面不能加“很”,双音节 的重叠形式常用ABAB,如: 冰凉冰凉、通红通红 形容词都不能带宾语。
(四)动词和形容词的分别1
例:
强烈 的 北 风 居 然 吹 跑 了 地 上的 小石子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⑶转换生成语法学
简称“生成语法”。 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为“深层语义”,具体说出 来的词语所构成的意思为“表层语义”。如“身 体健康”也可以表达为“没痛没病”“一顿能吃 3大碗米饭”。 认为人的大脑中有词库,有若干语言框架,有若 干变换规则,说话时就是运用规则变换这些语言 框架。如: 代词+动词+了+名词 ─(移动)─→名词+代词+ 动词+了
三、语法分析的目的
语法分析想知道: 语法结构一共有多少种语法单位; 最小的语法单位是什么; 语法单位之间有些什么组合模式; 有些什么组合规律。
四、汉语语法学简史
汉语最早的语法学著作是1898年马 建忠的《马氏文通》。 1、草创阶段:1898-1928 《马氏文通》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该书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
3、只能修饰其他词语而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的 是修饰词。能被修饰又能修饰其他词语的是主体 词。例如: “很”可以修饰其他词语,如:很好、很认 真,但不能被其他词语修饰。所以“很”是修饰 词。 “知识”可以被修饰如“语文知识”,也 可以作修饰语如“知识的力量”。所以“知识” 是主体词。
四、词类划分顺序5
3、普及阶段:1949-1979
丁声树《汉语语法讲话》。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汉语词类划分问题、汉语主语宾语区分问题、单 句复句问题的讨论。 中学教学语法暂拟系统。 《现代汉语词典》出版。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4、发展阶段:1979-2009
五、汉语语法的特点
五、实词的类别
(一)名词
1、普通名词前面已论述。 2、方位名词。一般附着在其他名词后面, 如: 房子后面、大桥上面 3、处所名词。能用“哪儿”提问。 4、时间名词。能用“什么时候”提问。 5、方位、处所、时间名词前面都能加 “在”。
(二)动词
1、一般都能带“了”“着”“过”。如: 吃了、走着、看过 2、趋向动词可以独立运用,但一般出现在其他 动词后面。如: 走进来、爬上去 3、能愿动词也可以独立运用,但一般出现在其 他动词前面。如: 会说话、能说普通话
教材167-170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 大影响。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 要作用。 3、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 一一对应的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 基本一致。
第二节 词类的划分
一、词类的定义
词是什么?词汇部分已经解释过,我们按 词汇部分的解释来理解:词,指一定的语 音形式跟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 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P111) 语法部分指出: 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2、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语言的构造 规则。(P172)
现代汉语· 语法
第一节
概述
一、语法是什么
1、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P167) , 是用词造句的规则。 2、其实,语法只是说话时大家的共 同约定,是说话时的一些习惯。
比如:按数学的组合公式n·(n-1)·(n-2), 3个词的组合应有3×(3-1)×(3-2)=6种, “我”“吃” “饭”3个词就有: 我吃饭 √ 我饭吃 饭我吃 √ 饭吃我 吃我饭 ? 吃饭我 6种组合模式。
三、汉语的词类体系
词 ┌────────┴────────┐ 实词 虚词 ┌───┼───┬───┐ ┌──┴─┐ 主体词 数量词 修饰词 声音词 关系词 语助词 ┌─┼─┐ ┌┴┐ ┌┴┐ ┌┴┐ ┌┴┐ ┌┴┐ 名 动 形数 量 区 副 拟 叹 介 连 助 语 容 别 声 气 词 词 词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词 └┄┄┄┄┄┄┬┄┄┄┄┄┄┄┘ 代词
二、词类的划分标准
词类划分的标准一般认为有三种: 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
(一)形态标准1
形态标准也就是以词语的外部形式为标 准,如有些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开头的 字母是什么,结尾的字母是什么,有些 什么样的变化形式等。比如欧洲的语言 中可以规定以o结尾的是名词,汉语可 以说凡是结尾是“子”的是名词,等等。 欧洲的语言有形态变化,如,词语后面 可以加上ing、ed、ness等。
四、词类划分顺序7
例:名词 1、语义特征: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2、语法特征: 2.1 前面可以加上数量词组。例如: 一本书、三艘船、五个人 2.2 汉语没有“数”的形式变化,无论几本书,“书”的写法 是不变的。但是,汉语可以在指人的名词后面加上“们”表示多 数。例如: 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孩子们 2.3 前面不可以加副词,这是名词与其它词类的显著差别。例 如: 不能:不汽车、不电灯、不同学;很飞机、很粮食、很房子 2.4 不能重叠,有些单音节的名词转化为量词后可以重叠,重 叠后有遍指(全部)的意思。 例如: 天天、人人、家家、村村
按说这6种组合模式都是对的, 但我们只选用了其中3种,并没 有全部都用。用了的,我们就说 是对的,没用的,我们就说不V,肯定否定疑问式 为V不V; 若V=AB,则V不V=AB不AB。 若AB=睡觉、休息、学习、讨论……,那么, AB不AB= 睡觉不睡觉 休息不休息 学习不学习 讨论不讨论 恐怕不少人说“A不AB”。
(四)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1
例句:干燥而寒冷的寒流居然刮到这座城市了。 用平面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如下: (干燥而寒冷)+的 [居然] ↓ ↓ 【{寒流→刮→城市}+了】+。 ==== — ~~~~ ↑ ↑ 〈到〉(座) ↑ (这)
(四)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2
那么,按照功能标准,首先就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位置 考虑它们的词性。比如做主语、宾语的是名词,做谓语 的是动词,做定语的是形容词,做状语的是副词,如此 等等。如: 量词 形容词─┐ 助词 副词 趋向动词│ 语气词 │ │ │ │ │ │ │ 干燥+而+寒冷+的+寒流+居然+刮+到+这+座+城市+了+。 │ │ │ │ │ 连词 名词 动词 代词 名词
若肯定式为“A得B”,否定式为“A不B”, 疑问式就应该为“A得BA不B”,如: 行得通行不通 吃得了吃不了 做得完做不完 来得及来不及 恐怕不少人说“A不A得B”。
语法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语言就一定 有语法。语法不是语言学家们主观确定 的。
二、语法学及其种类
1、人如果对客观存在的语法展开研究,那 么这种人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的主观的系统 的认识就可以叫做语法学。 人的主观认识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观察 角度不同,占有材料不同,方法不同,观 察角度不同都会造成差别,所以语法学有 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一)形态标准2
在有形态的语言中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汉语能称得上 形态的东西却很少。 1.可以称得上为“词缀”的,如教材所例: _子 _儿 _头 _家 _者 _化 阿_ 2.重叠形式 ABAB式、AABB式、ABB式。 3.数的表现 汉语能够称得上“数”的表现形式的是“们”,但“们”使 用的范围很有限,只能用来检验是否表示“人”的名词。 4.时、体的表示 汉语是在动词前加时间词表示“时”,在动词后加“着、了、 过”表示“体”的,但并不是所有动词都可以后加“着、了、 过”,例如可以“死了”但不能“死着”“死过”,又如“出 神”“带头”“打猎”等不及物动词。 所以汉语的词类划分难以完全依靠形态标准。
2、革新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1942年,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兼顾文言 与白话的对比,注重句法结构的变换关系。 1943年,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强调建立汉 语独特的语法结构,提出“仂语”(词组)的观 点。 1948年,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强调汉语没 有形态变化。 同时代的其他著名学者:方光焘、陈望道。
1、语法学
人的主观认识有可能跟客观相一 致,也有可能不一致,由于语法 潜藏在人的大脑当中,看不见摸 不着且常常变化,所以至今为止 人类还无法真正掌握语法。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是语法学。
2、语法学的种类
⑴传统语法学 A.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句子是由词组 成的,词在一个平面上组合。 B.词类与句子成分相对应: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形容词 名词 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例:
强烈的北风居然吹 跑了地上的小石子儿。 ( ) ===[ ]-〈〉( ) ~~~~~~~ 定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语 语 语 语 语 语 语 这种分析法称为“中心词分析法”。
⑵描写语法学
又称为“结构主义语法”或者“结构 语法”。 从目前在中国的运作来看,该理论的 特点是: 词组也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词类的划 分以其分布为主要依据。 语法单位内部存在层次,所以对语法 单位的分析应该采用层次分析法。
4、划入修饰词的再分区别词和副词。 区别词只能做定语,不能做其他成分。 副词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其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