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思考题:1.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用NaOH 直接滴定法?+的K a=5.6 ×10-10,其Ck a<10-8,酸性太弱,所以不能用NaOH 直接滴定。
答:因NH 42. 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基红作指示剂?答: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可完全将甲酸中和,若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 滴定,指示剂变为红色时,溶液的pH 值为 4.4,而甲酸不能完全中和。
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时,铵盐就有少部分被滴定,使测定结果偏高。
3.NH 4HCO 3 中含氮量的测定,能否用甲醛法?答:NH4HCO3 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 因用NaOH溶液滴定时,HCO3- 中的H+同时被滴定,所以不能用甲醛法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思考题: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原理是什么?答: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
以HCl 标准溶液连续滴定。
滴定的方法原理可图解如下:2.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的组成?1(1)V1=0 V 2>0(2)V1>0 V2=0(3)V1>V 2(4)V 1<V2(5)V1=V 2-①V1=0 V 2>0 时,组成为:HCO 3②V1>0 V 2=0 时,组成为:OH -2-+ OH- ③V1>V 2时,组成为:CO3- +CO 32- ④V1<V 2时,组成为:HCO32-⑤V1=V 2时,组成为:CO3实验六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思考题:4.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 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
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
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5. 用Na2CO3 为基准物。
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标定EDTA 浓度时,应控制溶液的酸度为多大?为什么?如何控制?答:用Na2CO3 为基准物质,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标定EDTA 浓度时,因为钙指示剂与2+在pH=12~13 之间能形成酒红色络合物,而自身呈纯蓝色,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颜Ca色由红色变纯蓝色,所以用NaOH 控制溶液的pH 为12~13。
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 2+ 标定EDTA 浓度的实验中,溶液的pH 为多少?解:六次甲基四胺与盐酸反应为:(CH2)6N4+HCl==(CH 2)6N +H+·Cl-反应中盐酸的物质的量:1 5 12210003.10 3 mol六次甲基四胺的物质的量:12001141.43 10 2 m o l故六次甲基四胺过量。
缓冲体系中剩余六次甲基四胺的浓度为:220010 1000 1 5 3212 21000 1401C b0. 30mol L1000六次甲基四胺盐的浓度为:1 52121000 3210001C a0.15mol L根据一般缓冲溶液计:CbpH pKlg 得:aCapH (14 pK ) lgBCbCa14 8.85 lg 5.457. 30 4.(六次甲基四胺 pK b =8.85)1.44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那些不同点?操作中应注意题? 答: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下面两个不同点: ① 络合滴定中要求形成的配合物(或配离子)要相当稳定,否则不滴定终点。
② 在一定条件下,配位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配合物) 。
七 水的总硬定 思考题:1.什么叫水的总硬度?怎样计算水的总硬度?2+、Mg 2+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答:水中 Ca 计算水的总硬度为: (cV ) EDTA M CaO -1) 1000 (mg ·L V (cV )EDTA M CaO 水 o 100 ( )V水2+、M g 2+总量时p H ≈ 10,而滴定 C a 2+分量时pH 为 12~13?2.为什么滴定 Ca32+对结果有? 若 pH>13 时测 Ca2+、M g 2+总量时要T 作指示剂T 在 pH 为 8~11 之间为 答:因为滴定 Ca 蓝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紫红色,终点时溶液为蓝色。
所以溶液的 pH 值要控制为2+时,要将溶液的 pH 控制至 12~13,主要是让M g 2+完全生成 Mg(OH) 10。
测定 Ca 2 沉淀。
2+的含量。
在 pH 为 12~13 间钙指示剂与 Ca 2+形成酒红色配合物,指示 以保证准确测定 Ca 剂本身呈纯蓝色,当滴至终点时溶液为纯蓝pH>13 时,指示剂本身为酒红色,而无 法确定终点。
2+的含量?如何测定? 3.如果只T 指示剂,能否测定 Ca 答:如果只有铬黑T 指示剂,首先用 NaOH 调 pH>12,使 Mg 2+生成沉淀与 Ca 2+分离, 分离 Mg 2+2+的含量。
标准溶液滴定 Ca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续测定思考题: 8.按本实验操作,滴定 Bi 3+的起始酸度是否超过滴定 Bi 3+的最高酸度?滴定至 Bi 3+的终 点时,溶液中酸度为多少?此时在加入 10mL200g · L -1 六亚四基四胺后, 溶液 pH 约为多少? 答:按本实验操作,滴定 Bi3+的起始酸度没有超过滴定 Bi 3+的最高酸度。
随着滴定的进 行溶液 pH ≈ 1。
加入 10mL200g · L-1 六亚四基四胺后,溶液的 pH=5 ~6。
9.能否取等量混合试液凉粉,一份控制 pH ≈ 1.0滴定Bi3+,另一份控制 pH 为 5~6 滴定 Bi 3+、Pb 2+总量?为什么?答:不能在 pH 为 5~6 时滴定 Bi3+、Pb 2+总量, 因为当溶液的 pH 为 5~6 时,Bi 3+水解, 不能准确滴定。
2+时溶液 p H 为 5~6,为什么加入六亚四基四胺而不加入?10.滴定 Pb 答:在选择缓冲溶液时, 不仅要考虑它的缓冲范围或2+时,若用 N a A c调酸度时, A c -能与 P b 2+形成络合物Pb 2+的准确滴 反应。
再滴定 Pb定,所以用六亚四基四胺调酸度。
4实验十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思考题:1.配制KMnO 4 标准溶液时,为什么要将KMnO 4 溶液煮沸一定时间并放置数天?配好的KMnO 4 溶液为什么要过滤后才能保存?过滤时是否可以用滤纸?答:因KMnO 4 试剂中常含有少量MnO2 和其它杂质,蒸馏水中常含有微量还原性物质它们能慢慢地使KMnO 4还原为MnO(OH) 2 沉淀。
另外因MnO 2 或MnO(OH) 2 又能进一步促进KMnO 4 溶液分解。
因此,配制KMnO 4 标准溶液时,要将KMnO 4 溶液煮沸一定时间并放置数天,让还原性物质完全反应后并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滤取MnO 2和MnO(OH) 2沉淀后保存棕色瓶中。
2.配制好的KMnO 4溶液为什么要盛放在棕色瓶中保护?如果没有棕色瓶怎么办?答:因Mn 2+和MnO 2 的存在能使KMnO 4分解,见光分解更快。
所以.配制好的KMnO 4溶液要盛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如果没有棕色瓶,应放在避光处保存。
3.在滴定时,KMnO 4 溶液为什么要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答:因KMnO 4 溶液具有氧化性,能使碱式滴定管下端橡皮管氧化,所以滴定时,KMnO 4溶液要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4.用Na2C2O4标定KMnO 4 时候,为什么必须在H2SO4 介质中进行?酸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可以用HNO 3 或HCl 调节酸度吗?为什么要加热到70~80℃?溶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答:因若用HCl 调酸度时,Cl-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 4 作用。
若用HNO 3调酸度时,HNO 3 具有氧化性。
所以只能在H2SO4介质中进行。
滴定必须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若酸度过低KMnO 4 与被滴定物作用生成褐色的MnO(OH) 2 沉淀,反应不能按一定的计量关系进行。
在室温下,KMnO 4 与Na2C2O4 之间的反应速度慢,故须将溶液加热到70~80℃,但温度不能超过90℃,否则Na2C2O4 分解。
5.标定KMnO 4 溶液时,为什么第一滴KMnO 4 加入后溶液的红色褪去很慢,而以后红色褪去越来越快?答:因与KMnO 4Na2C2O4 的反应速度较慢,第一滴KMnO 4 加入,由于溶液中没有Mn 2+,反应速度慢,红色褪去很慢,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中Mn 2+的浓度不断增大,由于Mn 2+的催化作用,反应速度越来越快,红色褪去也就越来越快。
511.盛放KMnO 4 溶液的烧杯或锥形瓶等容器放置较久后,其壁上常有棕色沉淀物,是什么?此棕色沉淀物用通常方法不容易洗净,应怎样洗涤才能除去此沉淀?答:棕色沉淀物为MnO2 和MnO(OH) 2,此沉淀物可以用酸性草酸和盐酸羟胺洗涤液洗涤。
实验十一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思考题:5.用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 时,能否用HNO 3 或HCl 来控制酸度?答:用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 时,不能用HCl 或HNO 3来控制酸度,因HCl 具有还原性,HNO 3 具有氧化性。
6.用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 时,为何不能通过加热来加速反应?答:因H2O2 在加热时易分解,所以用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 时,不能通过加热来加速反应。
实验十二软锰矿中MnO2含量的测定思考题:1.45为什么MnO 2不能用KMnO 4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答:因MnO 2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所以不能用KMnO 4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1.46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软锰矿中的MnO2 的含量时,应注意控制哪些实验条件?如控制不好,将会引起什么后果?答:应以H2SO4 控制溶液酸度,酸度不能过低,否则KMnO 4 生成MnO(OH) 2 沉淀。
溶液的温度应控制在70~80℃,若超过90℃易引起Na2C2O4 分解。
实验十五I2和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思考题:3.如何配制和保存I2 溶液?配制I2 溶液时为什么要滴加KI ?答:因I2 微溶于水而易溶于KI 溶液中,在稀的KI 溶液中溶解也很慢,故配制时先将6I2溶解在较浓KI 的溶液中,最后稀释到所需浓度。
保存于棕色瓶中。
2.如何配制和保存Na2S2O3 溶液?答:水中的CO2、细菌和光照都能使其分解,水中的氧也能将其氧化。
故配制Na2S2O3 溶液时,先将蒸馏水煮沸,以除去水中的CO2 和O2,并杀死细菌;冷却后加入少量Na2CO3使溶液呈弱碱性以抑制Na2S2O3 的分解和细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