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二生物 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微课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 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微课教学设计
2.寒冷环境下的调节
寒冷条件下,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发生兴奋,并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从而减少散热。与此同时,机体的产热也应该增加,具体有哪些途径?首先机体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另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促进新陈代谢的激素分泌也会增加,从而增加产热。但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过程有所不同。肾上腺素的分泌是神经调节,通过下丘脑和传出神经直接作用效应器,即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环境下,通过上述途径,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使体温回升,回到正常体温。
人体体温保持动态平衡的实质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相对平衡。人体主要的产热途径是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骨骼肌和肝脏。、
人体的散热途径主要是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另外,呼气、排尿、排便等过程也能带走一部分热量。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2.皮肤调节散热的途径
皮肤内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寒冷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会收缩,从而使皮肤血流量减少,因此散热量减少;而炎热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会舒张,从而使皮肤血流量增加,因此散热量增加。
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微课教学Βιβλιοθήκη 计授课教师姓名微课名称
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
知识点来源
□学科:生物□年级:高二□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第2章第3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
Camtasia Studio录制PPT
设计思路
先把体温恒定调节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如产热、散热途径、温度感受
器、体温调节中枢等讲清楚,再与学生一起具体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
3.人体的温度感受器
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炎热环境下温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寒冷条件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4、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三、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1.炎热环境下的调节
炎热环境下,皮肤温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把兴奋传至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下丘脑感受到刺激后会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减少散热。这其实是一个神经调节的过程,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充当了效应器的功能。炎热环境中除了增加散热外,下丘脑还可以通过调节使机体肌肉和肝脏的产热减少,从而使体温下降,回到正常体温。
显然不是的,比如在极端环境下,如极地或高温车间,机体不能完全依赖自身的能力去调节体温,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穿防寒服、防护服等,因为人的体温调节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人体的体温可能会失衡。
五、练习反馈
两种题型:判断题、选择题。用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更容易理解,最后用几道练习题检测教学的效果。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概述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由内环境的稳态可知,健康人的体温不管是在炎热还是寒冷环境中,基本都保持在37℃左右。那么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
二、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相关问题解读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途径
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即包含了神经调节,如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或收缩、汗腺分泌等;同时也包含了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体温恒定的调节是一个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过程。
3.归纳小结
体温的平衡实质是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动态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四、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设问: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