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BM XIV系列存储快速维护手册

IBM XIV系列存储快速维护手册

IBM XIV系列存储快速维护手册目录一、XIV的基本架构和组成: (3)二、XIV的基本管理: (5)三、XIV的安装环境要求: (6)四、XIV安装上电 (8)五、如何升级XIV的微码 (11)六、如何收集XIV的System Data(XRAY) (11)七、如何通过GUI更换单个的DDM (15)八、如何通过GUI更换一个模块(Interface Module 或Data Module) (20)附录A:参考文档: (25)一、XIV的基本架构和组成:IBM的XIV系统存储2810-A14,提供了高性能、可扩展性、易于管理功能。

同时采用了SATA磁盘,更加降低了单位容量的成本。

XIV存储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6个主机系统接口模块(Interface Module),它提供FC以及iSCSI接口,同时每个模块包括了12块1TB的SATA硬盘。

2.9个数据模块(Data Module),每个模块包括了12块1TB的SATA硬盘。

3.3组不间断电源模块(UPS),提供掉电保护功能。

4.2个以太网交换机,提供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功能。

5.一个维护模块(Maintenance Module)6.一个自动电源分配管理模块(ATS),管理外部输入电源的冗余。

7.一个Modem,连接到维护模块,提供CallHome和远程维护。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和外部系统相连接,XIV将所有要和外部相连接的端口都集中到了一个叫Patch Panel的模块。

Patch Panel位于机柜后面右上角。

具体的端口定义如下图。

二、XIV的基本管理:XIV主要是通过XIV Storage Manager GUI进行管理的。

通过GUI完成以下的管理功能:1.XIV硬件的维护和备件的更换2.XIV存储容量的逻辑划分3.XIV和主机系统连接的配置管理4.系统性能的检测5.系统快照、拷贝、远程拷贝、数据迁移功能的管理除此之外XIV还提供了命令行方式的管理XCLI,所有能在GUI中完成的功能也都够通过XCLI完成。

XCLI软件包是和GUI一起安装的。

如果没有安装GUI,也可以单独安装XCLI。

以下是GUI的界面:三、XIV的安装环境要求:1.电源要求:XIV使用双路单项电源,180-264VAC,50/60Hz,最大电流60A。

2.环境温度要求:发热量:15Module:26K BTU/小时;6Module:10.5K BTU/小时。

空气循环:冷却风从前面进入机柜,从机柜后面排出。

空气流量:15Module:750cfm;6Module:300cfm。

运行环境:温度:10-35℃(50-95℉)相对湿度:25-80%最高海拔:2133M(7000Ft)3.物理空间和承重要求:机器尺寸:1991(高)×600(宽)×1091(深)机器重量:876KG走线方式:XIV和外部连线可以上走线和下走线。

如果是下走线,地板开口在机柜后部。

安装位置要求:4.四、XIV安装上电1. XIV电源的准备:XIV的电源配置通常有两种,一种是2路220V 60A的,一种是4路220V 30A的。

根据配置不同按照以下的安装图进行电源线的准备:电源线的线序分别如下图:2. 确认电源的零-地电压小于1V,接地电阻小于1OHM。

3. 连接电源线到相应的ATS或UPS电源接口。

4. 将ATS上的3个开关打到“ON”的位置,ATS上的绿色电源指示灯应该亮起。

5. 将3个UPS的前面板卸下。

检查UPS上的电池组的是否正确连线,在运输过程中,有一组电池会没有连线。

将其连线连好并紧固。

6. 当电池组的连线都连接好后,3个UPS前面的风扇会转起。

如果没有转,检查UPS后面的电源连线和ATS开关的状态是否在“ON”的位置。

7. 重新安装上UPS的前面板。

8. 检查3个UPS后面的输出的开关,应该在“ON”的位置。

9. 检查3个UPS后面的“Online/Bypass”开关应该设置在“Online”的位置。

10.按下3个UPS的“test”按钮。

整个XIV开始上电自检。

如果XIV正常上电自检完成就可以用lantop连接到patchpanal上module 5 laptop port通过GUI或XCLI进行逻辑安装配置了。

五、如何升级XIV的微码XIV的微码升级是通过一个“IBM-XIV Technician Assistant utility”的工具来完成的。

XIV 的微码文件、升级手册和IBM-XIV Technician Assistant utility的下载地址:https:///webapp/iwm/int/reg/pick.do?source=IIPxiv 除此之外,升级微码还需要准备putty和pscp或者WinSCP工具。

Putty的下载地址:http://the.earth.li/~sgtatham/putty/latest/x86/putty.exeWinSCP下载地址:/eng/download.php微码升级步骤根据初始微码版本和要升级的微码版本的不同,步骤不完全一样。

具体的升级步骤参考各微码版本对应的升级手册。

六、如何收集XIV的System Data(XRAY)在出现复杂的情况,不能马上找到问题时,SSR需要收集XIV的System Data提供个support 进行分析。

此System Data类似于DS8000的papkg。

在XIV里称为XRAY。

XRAY的收集是SSR通过安装有XCLI的laptop生成和收集的。

1.将laptop连接到Patch panel上的module 5 laptop port。

通常DHCP会分配给laptop 一个14.10.202.xx的地址。

如果没有分配到地址,手工将laptop的地址设成14.10.202.1。

用“ping”命令检查和14.10.202.250地址是否可以通讯。

2.在laptop的命令行执行收集程序,即运行xray_collect IP 来收集XRAY,这里的IP是直连时的IP(即14.10.202.250)。

注:如果XIV 的微码是10.1或以上的,使用xray_collect_v2.0.1.exe文件。

否者使用xray_collect.exe文件。

(xray_collect.exe 和xray_collect_v2.0.1.exe 文件在对应的微码的包里面)XRAY收集完成后会自动Offload到lantop上运行xray_collect.exe的目录下,是一个压缩包。

文件名类似system_xray_2810A147801224_2009-12-04-1441.tar.bz2。

如果Xray文件没有能够正常地offload到lantop,可以采用以下的从GUI的方式Offload。

Xray的文件可以直接上传到PFE的website。

在XIV GUI2.4.1版本开始,XIV支持用GUI的方式收集XRAY。

在GUI界面中用technician用户登录(密码是:teChn1cian),选中要收集XRAY的XIV 系统。

选择菜单中的“Help” “Support Logs…”选择选中要要download的XRAY文件和保存的目录。

七、如何通过GUI更换单个的DDM1.将laptop连接到Patch panel上的module 5 laptop port。

通常DHCP会分配给laptop 一个14.10.202.xx的地址。

如果没有分配到地址,手工将laptop的地址设成14.10.202.1。

用“ping”命令检查和14.10.202.250地址是否可以通讯。

2.在laptop上打开XIV Storage Manager GUI,输入用户名:technician,密码:teChn1cian。

(注意区分大、小写)3.进入后选择对应的XIV和要更换的DDM,点击鼠标右键,选择“Phase out -> Failed”:4.这时可以看到整个XIV的容量已经由79302GB减少到78907GB。

系统的状态也由原来的Full Redundancy变成了Redistributing。

表示系统在将数据进行重新分布,重新分布的时间取决于损坏的DDM上数据的多少。

5.这时的DDM的状态已经变成了“Failed”,Functioning是“no”。

6.将Failed的DDM拔出来,插入新的DDM。

这时在GUI上选择对应的DDM查看,Functioning状态变成了“yes”。

7.再选择对应的DDM,选择鼠标右键。

选择“Test”。

等完成后,DDM的状态会变成“Ready”8.再次在对应的DDM上选择鼠标右键,选择“Phase in”。

这时系统又开始进行“Redistributing”9.等到“Redistributing”完成,系统再次恢复到“Full Redundanc”。

系统总容量也恢复到79302GB。

更换DDM工作完成。

八、如何通过GUI更换一个模块(Interface Module 或Data Module)1.将laptop连接到Patch panel上的module 5 laptop port。

通常DHCP会分配给laptop 一个14.10.202.xx的地址。

如果没有分配到地址,手工将laptop的地址设成14.10.202.1。

用“ping”命令检查和14.10.202.250地址是否可以通讯。

2.在laptop上打开XIV Storage Manager GUI,输入用户名:technician,密码:teChn1cian。

(注意区分大、小写)3.进入后选择对应的XIV和要更换的Module,点击鼠标右键,选择“Phase out -> Failed”:4.这时可以看到整个XIV的容量已经由79302GB减少到73392GB。

系统的状态也由原来的Full Redundancy变成了Redistributing。

表示系统在将数据进行重新分布,重新分布的时间取决于损坏的Module上数据的多少。

5.等待Phase out完成,在GUI上Module由桔黄色变成红色。

这时的Module的状态已经变成了“Failed”。

6.按照Service Guide的步骤将Failed Module从机柜中取出,将新更换的Module插入机柜,并将原Module中的DDM插回新更换的Module。

这时在GUI上选择对应的Module,选择鼠标右键。

选择“Test”。

这时新Module开始Initializing。

7.等待Initializing完成后,Module的状态会变成“Ready”。

8.再次在对应的Module上选择鼠标右键,选择“Phase 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