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6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思想品德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其中历史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每小题2分,共30分)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下列由于运用了先进技术而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A.耒耜 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②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③官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小报。
下列能入选的一组是A. 都江堰、祖冲之、毕升、《天工开物》B. 大运河、《红楼梦》、华佗、郑成功C. 《伤寒杂病论》、指南针、张骞、郑和D. 《清明上河图》、火药、司马光、戚继光4.“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
这说明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A. 晋商思想守旧,不愿远离故土B. 晋商农本观念,阻碍资本积累C. 晋商攀比虚荣,回乡盖房炫富D. 晋商不思进取,乐于享受生活5.下列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中,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政府需同英国商定②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③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④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①③④②D .③④①②6.观察右边《百团大战形势图》,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 B.战役的特点是交通破袭战 C.山西是这场战役的主要战场 D.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7.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连接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 现出重要性。
”“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指的是 A.出席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8.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工具,能及时报道国内外的重大历史事件。
对下面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相同点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A.都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又一次合作B.共产党都从国家利益出发做出努力C.都是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发生D.都初步出现有利于中化民族的局面9.右图是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国防科技的成就 B.民族关系的发展 C.祖国统一的历程 D.科教事业的进步10.下面是小丽同学归纳“上古时期”文明成就时制作的表格,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序号 文明成就 影响A 《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B 《汉漠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立法典C 司母戊鼎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D伊斯兰教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主题: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辽宁号航母出海试航11.15-17世纪的西欧最早出现了许多影响世界进程的大事,这些大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锻炼了人们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与这一表述相符的历史事件有①城市重新兴起②文艺复兴③新航路开辟④工业革命A. ①②③B. 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12.乔治·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厂厂主。
1785年后,他把工厂由山涧河谷地带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
促使他搬迁工厂的决定性因素是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 内燃机的发明C. 火车、轮船的出现D. 蒸汽机的改良13.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
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苏俄开始实施A. 新经济政策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4.“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朝鲜战争的爆发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 北约组织的建立15.“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A. 互联网完全取代了其他大众传媒B. 中国城镇居民全部接入了互联网C.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已经完全融合D.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6.文化的发展承载着人类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观察下面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论语》图二《人权宣言》图三《新青年》(1)图一著作中哪些主张是我们至今仍在传承与发扬的?(2分)(2)图二、图三文献反映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3)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1分)17.数据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下列图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一1842-1942年美国对外贸易变化图图二1979-1989年中美贸易统计图(1)简述图一中1902-1932年间美国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2分)(2)图二中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呈现怎样的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共22分)18.召开会议或成立组织是化解矛盾、协调利益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11月—1922年2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指导东亚行为的新原则,这些新原则包括:第一,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第二,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不再苛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第三,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和制度化。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材料二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保证缔约各国互相合作,竭尽人力物力,打败德意日及其附庸国,不得单独停战媾和。
签署这个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居于领衔地位。
——《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材料三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所谓“大家庭”“集团政治”“势力范围”等方式都没有处理好国与国关系,反而带来了矛盾、激化了局势。
万隆精神,真正超越了冷战的时空束缚,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凝聚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让万隆精神绽放新的光彩”》材料四欧洲一体化已经改变了欧洲的面貌:它是欧洲人民愿望的自然产物;自由和永久的和平取代战争,理解和尊重代替冲突,猜忌与仇恨……这是我们创建一个更加光明、更加强盛的未来的关键,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
——2006年欧盟委员会公告(1)材料一中,与会各国为实现“开放原则”与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简述其影响。
(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在两次华盛顿会议上国际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分)(3)根据材料三写出万隆精神的作用,促成这种精神形成的方针是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欧洲一体化改变欧洲面貌”的具体表现。
(2分)(5)概括上述国际会议和组织所起的共同作用。
(1分)19.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安定的基本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初兴时期,人们曾经对自由贸易带来的个性解放和精神独立充满期待,以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笨重体力劳动和贫困后,人类可以得到解放和独立的空间……但是,与原来的期待相反,人类却陷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贫富两极急剧分化的世界,无休止地追求发展成为存在本身的唯一意义。
——乐黛云《人文主义与新人文主义》材料二1861年的美俄两国,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面临了同样的危机阻碍。
美国为扫清障碍,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不仅调动了北方人民参战的积极性,也满足了群众对土地的基本要求。
而同一年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在法律上宣布农奴是“自由人”,获得自由的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以高价赎买的方式获得的。
——改编自人教版教材九上材料三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定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定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训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摘自高中人教版选修Ⅱ材料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初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特点。
后来,实际遭遇了哪些问题?(2分)(2)材料二中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面对的共同危机是什么?解决危机的共同之处有哪些?(3分)(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罗斯福新政既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也维护了工人的利益。
(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解决民生问题的共同因素。
并就民生问题提出一点合理化建议。
(3分)四、探究题(本题共15分)20.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张老师运用多种呈现方式设计了下面的复习学案,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编制年代尺—梳理历史线索】(3分)(1)下面年代尺呈现的是近现代史上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一些“周年”大事,请分别指出序号①②对应的历史史实,并简述②处史实的意义。
任务二【列表对比法—评价历史人物】(3分)(2)根据下表信息,归纳两位帝王的共同之处。
任务三 【解读概念法—解释历史事件】(3分)(3)历史概念来源于历史史实的高度概括。
仿照下面示例,解释“明治维新”。
[示例] 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依靠光绪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