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甘正传电影鉴赏

阿甘正传电影鉴赏


• 所有的这些意象告诉我的是,怀揣信念去往远方,看到沿 途的美丽风景和无数值得铭记的片段,变成属于自己的回 忆,有一个人一同分享,最后回到叫做家的地方。这就是 人生了。
2018/9/22
zzplovezzp
鲍勃迪伦
• Blowing in the Wind-Bob Dylan • 鲍勃· 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 。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 • 2016年10月13日,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 鲍勃· 迪伦(Bob Dylan)获得2016年诺贝尔 文学奖。
2018/9/22
zzplovezzp
• 人生主题电影——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甘一样找
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 ,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 废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象片头和片尾中 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 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 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 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要计 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 你会发现,越往高处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 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2018/9/22
zzplovezzp
2018/9/22
zzplovezzp

2004年,《滚石》杂志评选出史上最伟 大的500首歌,鲍勃迪伦的《Like a rolling stone》名列首位,这首歌被引申为一种摇 滚精神,一种生活态度。而他的另外一首 作品《Blowing in the Wind》同样进入史上 最伟大500首歌曲,是“民歌摇滚”的代表 作,被奉为民权运动的圣歌。
zzplovezzp
2018/9/22
• 诗意的歌词是他作品中最核心的因素
• 民谣是迪伦成名和探索世界的方式,而诗意的歌词则是他作品中最核 心的因素。他的歌词完全能够脱离曲调而被当作诗作来阅读,而他的 文学成就也完全可以在他的传记里独立成章。 •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主流评论开始推崇迪伦文学方面的造诣, 有批评家称他为现代美国继卡尔桑德堡、罗伯特弗罗斯特之后最伟大 的诗人;1976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活动中引用迪伦的诗句并称其为“ 伟大的美国诗人”;1990年,法兰西文学院向迪伦颁发“文学艺术杰出 成就奖”。外界的各种褒奖没有使迪伦沦陷,他对自己的评价调侃而 中肯:“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游吟诗人,一个摇滚民 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 来的虚构的国家首脑。我处在被文化遗忘的无底深渊之中。”
2018/9/22
zzplovezzp
形——人物情节
• 阿甘
一、“美国精神”的象征 在阿甘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坚韧不拔这些人性中最 为熠熠生辉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 二、人性美德的化身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 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的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的 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都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 ,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断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 的橄榄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南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 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人生的终点。 阿甘的成功是因为他的纯洁以及简单却从不曾改变过的信念。 2018/9/22
2018/9/22
zzplovezzp
• 4. If you are ever in trouble, don’t try to be brave, just run, just run away.(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 你就跑,远远跑开) 5.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 要做的一件事) • 6. 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ze.(我不懂我们是否有着各自的命运,还是只 是到处随风飘荡)
2018/9/22
zzplovezzp
• 一座山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冲进海洋? 一个民族要生存多久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扭多少次头还是假装看不见?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答案在随风飘荡。 一个人要抬多少次头才能看清天空? 一个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要死多少人才会知道太多的人已死去?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答案在随风飘荡
2018/9/22
zzplovezzp
B
“色香味形意” 鉴赏
色——色彩画面
2018/9/22
zzplovezzp
2018/9/22
zzplovezzp
香——台词音乐
• 1.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生命就 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2.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蠢人做蠢事, 也可理解为傻人有傻福) 3. 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 (奇迹每天都 在发生)
2018/9/22
zzplovezzp
味——主题思想
• 反智题材电影——聪明的人未必一定能成功 。阿甘的智商极低,却情商极高。他一直 怀着单纯的心,做了在别人眼里了不起的 事,也尽力照顾身边的人。 成功充满必然 与偶然。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
2018/9/22
zzplovezzp
• 励志电影——电影以一个虚构的人物阿甘为 主线巧妙的融入了越南战争,水门事件, 总统被刺,乒乓外交等多项历史事件,以 一个小人物的视角看待历史问题,故事采 用阿甘对白的方式讲述故事。电影展现了 阿甘的乐观坚强与永不放弃,感染了全世 界数以亿计的人。
2018/9/22
zzplovezzp
• 7. We all have a destiny. Nothing just happens,it's all part of a plan. (我们都有各自的命运。没有事情随随便便发生, 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 8. A promise is a promise. (一诺千金) • 9.There is an awful lot you can tell about a person by their shoes.Where they're going. Where they've been.
通过人家的鞋可以了解别人很多的东西。
zzplovezzp
片头片尾音乐
• 简单纯净的钢琴演奏的主旋律,我们的视角也跟着那根羽 毛飘啊飘,突然一阵风吹过,羽毛再次高高飞起,弦乐代 替钢琴成为旋律的演绎者,温暖的圆号适时加入的副旋律 让音乐变得饱含深情。而当羽毛最终飘落到阿甘的脚下, 落于尘土,音乐也回复简洁,渐行渐远。
zzplovezzp
三、社会现实的揭露 阿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 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主流性。阿甘的经历让许多“聪明人”相相形见 绌。我想导演就是想通过阿甘形象的塑造来揭露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 状,比如对人的异化、堕落的揭露等,借此来引起人们对社会与人们命 运的关注。 智商只有75的阿甘几乎代表了美国当时社会所缺失的说有美德:诚实 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他用最简单的是非标准来评判 一切,用他最纯朴的价值观来衡量所有。但是,这些却无法被当时的社 会所认同,具有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这是对当今社会现实的一个赤裸 裸的揭露与讽刺。 有趣的是,阿甘身后总是有一群尾随着,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 目的追随阿甘,可以说,这就是美国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人们对现实 失去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动力与意义,只好无望的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 上,而阿甘却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度现实,勇敢的跑下去。 2018/9/22
2018/9/22
zzplovezzp
• 美国梦、乐观主义电影——美国梦是上个世纪的神话,是许
多欧洲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而来到美国的目标。今天,美国梦依然存在, 大量亚洲人和拉美人把美国看成是实现梦想的摇篮。 • 美国是一个具有“未来取向”的国家,这也决定了美国人的乐观向上、积极 进取等价值观。但在60年代,青年一代为了表达对美国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越 南战争的不满和反叛,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迷惘与困惑.选择的是一种逃避现 实、追求享乐、否定理性、强调本能的幻灭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带来的幻 游和远离现实社会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影 片中珍妮和她的“嬉皮士”同伴的生活方式。但低智商的阿甘与他们完全不 同。也许他的智商使他无法了解珍妮和那个时代的青年所做的事情,但他身 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 美国人总是思考着未来的目标,他们说:“我们要把人类送到月球上去。” 他们做到了。只要你做出决定,拥有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切都 能实现。 阿甘教给人们成功的钥匙就是:你自己去决定你是做聪明人还是傻 子吧。 2018/9/22
zzplovezzp
• 荒诞电影——影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 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 展现。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 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 。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 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 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 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 德的象征。
2018/9/22
zzplovezzp
• 1996年,在艾伦金斯堡的大力举荐下,迪伦被诺贝尔奖提名。自那之 后,迪伦又数次被提名,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他把诗歌 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这一点就足以获得 诺贝尔的关注。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 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2008年,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为其颁发特别荣誉奖,得奖评语为“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 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