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条件对村落形态和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村落形态和布局的影响
房屋的朝向主要与获得适宜的阳光、避开不利风向相关。 寒冷、日照缺乏的地区基本都是朝阳的;炎热、日照强烈的地
輮輧
2010(04)
表 1. 气候各个因素对村落形态的影响
村落
气候
墙体厚度 开窗
温 度 寒冷
厚
仅向阳面
炎热
薄
多
温差悬殊 厚
小而少,高窗
湿 度 湿润
薄
多
干燥
--
少
日 照 缺乏
--
大而多
强烈
--
小而少
1 前言
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作为人类基本群居形式的村落, 其形态、布局脱离不了自然条件的影响。
这里将影响村落的自然条件分为三方面:气候条件、地形 条件和自然资源。从这三方面来理解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村落 的形态和布局的。
2 自然条件对村落的影响 2. 1 气候对村落形态的影响
气候对特定地域的村落的影响是长期的、稳定的、广泛的。 这种影响主要由不同的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降雨等产生,反 映在单体建筑形式、建筑间距、建筑朝向等方面。
现代园林论坛
!
MLA Forum
自然条件对村落形态和布局的影响
How do natural conditions influence villages' form and layout
刘倩颖
Liu Qian- ying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2. 3 自然资源对村落的影响
自然资源包括当地的土质、岩石、矿藏、植被资源等。其对 村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单体建筑材料、构造方式上。如盛产木 材、石材或竹的地区,其建筑形式很有可能分别为木构房、石砌 墙体和竹楼。某一类材料建筑的主导程度取决于该类自然资源 在当地的相对优势,即其是否足够丰富同时其他建筑材料是否 足够贫乏。
降水量 多雨
--
--
干旱
--
--
风 力 静风
薄
多而大
大风
厚
背风面开窗,窗小
屋顶坡度 平缓 大 -大 小 --大 平 大 平缓
出檐 小 深远 -深远 -小 深远 深远 小 ---
房屋朝向 朝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朝阳 不朝阳 ---朝向背风面
建筑空间 封闭厚重 开敞 封闭 开敞 封闭 开敞 封闭
--尽量开敞 封闭厚重
建筑间距的大小,和街道的宽窄一样,能影响房屋的通风、 采光、遮雨效果。建筑间距越小,能获得的阳光越少,通风条件 越差,遮雨效果较好。
综合以上的分析,总结出如下表的一个影响矩阵。反应各 个气候因素对于村落形态的不同方面的影响情况。
每个气候因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一定地区来说, 是同时受多个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在分析时将影响矩阵进行 叠加,同时考虑当地具体的情况,抓住主导因子,得出影响结 果。
在河道交叉或水网交错处的村落,常被交织的河道分割成 若干小块,群体的组合较为复杂。河道的交叉,使得桥梁成为村 落中随处可见的重要要素,桥附近往往形成村落重要的公共空 间。在水网平原区,常常形成以水路为主要交通网络的水乡小 镇,房屋夹河而建,如浙江乌镇、西塘等。
地形条件的影响是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进行作用的。同一地 区或处于相似气候条件的村落,会具有相似的建筑特征,但是 由于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会使得它们具有相异的布局和形态。 可以说,气候的影响是地带性的,显域的,而地形的影响是隐域 的,具体的,不存在地带性。
2. 4 案例分析
以吊脚楼村寨和竹楼村寨为例,说明各自然条件对村落的 影响。吊脚楼和竹楼都是干阑式民居建筑,都是适应亚热带炎
2010(04)
輧輯
1
2
3
4
5
热湿润的气候而发展起来的。 吊脚楼村寨往往在木材丰富、气候湿热的地区,如位于湿
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贵州东南、湘西的苗寨。以歇山顶木 质干阑式屋型为主,建筑通透,二层一般是空透成廊的中堂,底 部架空,以木构架支撑。与前面对于气候条件影响建筑的分析 相吻合。
(表中“- - ”表示该自然条件因子对此种村落或建筑形态产生影响不大。)
建筑间距 街道
大
宽
小
窄
小
窄
--
--
--
--
大
宽
小
窄
--
遮雨设施
--
--
尽量大 宽
--
--
区,房屋则一般不朝正阳面,同时避开西晒;在大风地区,则一 般避开不利风向。
建筑的开敞程度主要由房屋的保温和通风防潮要求决定。 湿热、小风的地区房屋往往较为开敞,以获得更好的通风散热 效果;缺乏日照的地区也较为开敞,以获得更好的采光条件。
垂直与等高线布局的村落,落差较大,立面上竖向跌落层 次分明,呈阶梯式外轮廓,水平方向上较为集中。其主要街道沿 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有较大的高程变化,多设置台阶,街道空 间变化富有节奏感。出于排水的考虑,这样的村落常常位于山 脊处[1]。
对于较为陡峭的山体,不利地形的限制往往使得村落不能 以连续的面貌出现,而常表现为散点式布局,各家争取有利的 小地形,村落整体呈现错落松散的形态。这样的地形也限制了 建筑材料的使用,轻便、灵活的木结构、竹结构等较能满足建造
竹楼村寨以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代表。仍然是开敞 通透的形态特征,因西双版纳更加湿热少风,竹楼屋顶更大,建 筑更加开敞。
两者受地形影响也不同。在陡峭的山地、临水的河岸边,吊 脚楼往往能站住脚跟,仿佛生长在陡岸上一般。建于山地的吊 脚楼,平面为简单的矩形,立面由悬崖面和带形窗组成,村寨沿 等高线排列,层层相连,沿山坡表面形态铺展,如贵州东南的西 江苗寨。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以湘西凤凰为代表,在平面上形成 随河岸布局的带状形式。
屋顶坡度则主要与屋顶排水、遮荫、通风防潮相关。在降雨 量大的地区,往往坡度较大,屋顶陡,便于雨水及时排走;在湿 热地区,屋顶坡度较大,房屋内部空间的高度相应增大,增加内 部通风的面积;在大风地区,屋顶往往较平缓,减轻大风对房屋 的威胁。
出檐大小与遮雨遮阳相关。在炎热、日照强烈的地区,房屋 往往出檐深远,提供更多阴凉空间同时减少墙体的受热;降雨 量大的地区也有较深的出檐,利于排水、遮雨,同时保护墙体不 被雨水侵蚀。
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一般有寨门和寨墙,村落的公共中 心往往在佛寺附近。由于气候更加湿热,所以建筑间距更大,加 之地形较平缓,村落常常采用较自由的散点式布局。
3 结语
自然条件对村落的影响,经过以上分析得到三个结论: (1)气候和自然资源更多地影响单体建筑,地形更直接地 影响布局。 (2)不同的气候区域造成不同的建筑形态区域,同一气候 区域下因自然资源和具体地形等不同又形成村落间的差异。气 候和自然资源是显域的影响,是地带性的,地形的影响则是泛 域的。 (3)综合而主导:各种因素是综合地发挥作用,但是结合具 体情况以主导因素的影响为主。 在村落的形成过程中,除了自然条件,还会受到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村落的形态和布局是以上各种 变量的函数,各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一个变量所起的影响的大 小,随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如在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受 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农业文明发达的长江流域,村落 的选址布局则受风水说、科举制度的影响很大。文章只讨论了 三个自然条件对村落的影响,并不将其视为唯一因素,影响村 落的形态和布局的原因的探讨,仍然是一个开放性、未完成的 课题。
图 1 平行于等高线的村落 图 2 垂直于等高线的村落 图 3 河流影响村落的多种形式 图 4 山地吊脚楼剖面 图 5 西双版纳竹楼 参考文献 [1]彭一刚.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12) [2]徐颂文. 西藏拉萨碉房跟自然环境的相配合[A]/ / 陆元鼎,潘安. 中国传统民居营造与技术[C].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秋香. 丁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26) [4]陈志华. 俞源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6~27) [5]陈志华. 楼下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28) [6]李秋香,陈志华. 十里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6~23) [7]林之光. 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方如康. 中国的地形[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9]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 诸葛村[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1~54) [10] 李秋香,陈志华,楼庆西. 郭峪村[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31~116) [11]李秋香,陈志华. 流坑村[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3~59) [12]陆元鼎. 中国民居建筑[M]. 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2003 [13]田玉玲. 人、神、自然的和谐共聚——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村落空间 格局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学民俗学,2003 [14]肖湘东. 湘西民族建筑布局和空间的研究[D]. 长沙:中南林学院园 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004
摘 要:传统村落的形态和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文章从气候、地形、自然资源三个方面探讨自然条件对村落的 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深入理解自然条件和村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村落;形态和布局;自然条件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form and layout are influenced by natural condition. Th e essay discusses th is effect from climate, landform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 en make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 ith some cases, aim at understanding th e relationsh ip betw een nature and villages. Key words:Village;Form and layout;Natural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