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1T14:18:22.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张然
[导读]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而智慧城市的出现更是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城市形态的根本改变。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而智慧城市的出现更是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城市形态的根本改变。

智慧城市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化数字城市,其本身具有着生态化与低碳化特性,对于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够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多种能源浪费的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进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多年的实际经验,对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智慧城市的实际特性,分析和论述了绿色低碳发展在智慧城市之中的重要体现,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明确智慧城市与绿色低碳发展结合的要点和重点,促进我国城市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作用
一、智慧城市的主要特色
(一)数字化与信息化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被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中,使智慧城市更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各个城市之间的交互与共同发展。

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全面变革。

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城市,而智能化技术在网络城市系统之中也建立了多个全智能化的应用模块,为城市之间的协同运作带了了切实可靠的技术依托。

而在城市运行之中,也会在数据库之中存储海量的信息数据,依托于云计算技术,将海量的信息进行汇总,将其分配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之中。

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中,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而随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全面对接,能够提升人们对于城市的联系性和感知性,使城市生活更具有智能化,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智慧化[1]。

(二)生态化与低碳化特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这也导致了城市的宜居程度变的越来越低。

智慧城市在建设之中,不仅在于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要能够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以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为核心思想。

智慧城市在运作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对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城市产业的低碳化优化,将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转变到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消耗的发展方向上来,提升多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使城市能源和物质资源达成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的效果,使过去传统城市之中依靠高排放的煤炭资源产业转换到依靠无污染无碳的能源消耗产业上来。

同时,智慧城市也更加倡导城市居民的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理念,反对能源浪费的情况,加强对于环境质量的检测,提升环境治理和管理的效果,降低城市之中的环境负担,提升城市的宜居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和谐性,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三)公共性特色
在城市建设之中,城市提供的公共性产品和服务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这也公共产品和服务往往属于公益性质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也就是说,智慧城市提供的产品与相应的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特征。

虽然说在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城市的边界和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拓展,然而从地理特征角度来说,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区域属性,每个城市会因为自身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导致城市历史文化和居民生活习惯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独特简直。

而对于智慧城市来说,其公共性产品不仅要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需求,同时要能够彰显出城市的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从而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彰显地区居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身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建设规模较大,时间消耗较多,风险系数较高,因此必须考虑到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综合城市建设之中的多种问题,从而使智慧城市建设既能够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根本需求,同时也能够继承和弘扬城市长期以来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特色。

二、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
智慧城市的建设为产业的绿色化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城市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调整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

从城市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必须向着第三产业进行转移,而第三产业本身的排放量较低,而经济附加值较高。

在多个产业结构之中,如何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淘汰高污染和高消耗的落后产能并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全面应用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产业转型的重点内容。

而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出发,低端产业向着高端产业已经成为了必然,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作用下,智慧旅游产业和艺术文化创新产业已经成为城市之中较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能够使城市经济在低碳循环的角度下进行建设。

而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以能源低碳循环为核心进行调整的,这种调整措施能够改善传统城市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清洁煤的技术,将过去高碳煤能源转变为低碳煤能源,同时要能够加大新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自然界分布较广,可再生性较强的能源作为城市的基本能源,比如说风能、水能或者太阳能等等,全面降低城市发展对于煤炭能源的依赖程度。

另外,在城市能源开发的过程之中,要能够以物资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为基本原则,全面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

在进行能源保护时,要尽可能减少无度开发和无节制开发能源的情况,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3]。

(二)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智慧城市生产与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使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更具有先进性。

科技的发展使智慧城市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天然优势,提升城市的功能性与服务水平,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医疗服务与教育服务的协调性。

而智慧城市生产与管理模式的改变,也要根据我国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依托,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的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智慧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环节环境压力与生态压力的有效途径,为城市的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可靠途径。

这也就要求了城市的规划人员能够明确低碳化转型理念,提升智慧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效力。

同时,城市政府需要制定多种可行的制度与保障措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效力,使低碳经济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赢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进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个较为
稳定的价值观体系,将环境保护、绿色生活与城市经济建设进行有机融合,使城市居民更加认同低碳经济的多种理念,自觉遵守低碳经济下的多种制度要求和行为规范[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并从智慧城市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低碳化、生态化等多个角度入手,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特色,并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与要点,使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满足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要求,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进程。

参考文献:
[1]彭可. 株洲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2016.
[2]张明柱. 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D]. 太原科技大学,2014.
[3]李洪宇. 基于城市需求分析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匹配研究[D]. 浙江大学,2015.
[4]栾滨. 基于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山东财经大学,20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