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读后感《罪与罚》
XX学院 XX 专业 XX级 XX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迷失在缺失了真情与交流的现实世界里,孤独成为他不可逃避的命运。
他封闭的内心中充满矛盾,对现实的憎恶和英雄主义的冲动使他犯下杀人的罪过。
虽然他成功逃脱了现实法律的制裁,但他却更加自闭和孤独,无法逃脱内心的负罪和自我的惩罚。
最终在面对误解、伤害,迷茫等困境时,他主动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并利用宗教的力量以寻求心灵上的救赎。
关键字:拉斯科尔尼科夫;罪过;救赎
一、内容概述
(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表述
拉斯科尔尼科夫原本是一个聪明、正直、善良而又学识渊博的青年,他热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同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对金钱和权势毫不重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要靠个人的勤奋学习取得社会上的地位。
但同时,拉斯科尔尼科夫又是一个孤僻骄傲、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人,在大学同学们中间他高傲地把别人当作小孩儿,仿佛不论在发展前途上,在知识或者在信仰上,他都比他们强。
可是,现实生活却偏偏堵死了他的一切出路。
穷困的生活使他不仅无法念完大学,就连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都不可能。
由于孤独,由于饥饿和病痛的不断折磨,也由于人格受尽了凌辱.他内心充满了愤怒、憎恨、痛苦和绝望的情
绪。
他想要向社会进行抗议和报复。
母亲的信在他心里掀起了更加狂暴的复仇
与反抗的浪潮,他不能眼看着自己的母亲、妹妹和千百万无辜的穷人被某些势力,某些人毫无阻力地吃掉.不能接受妹妹为了他的前途而去嫁给那个恶棍、大骗子卢仁。
然而他马上又意识到,他根本无力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因为连他
自己还得仰赖母亲与妹妹那一点点可怜的收人维持生话,又怎能帮助他们解脱
命运的摆布呢?
这个情节的震撼力在于,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死自己的敌人的同时,也杀
死了他自己。
此后他所受到的肉体与灵魂的惩罚便是必然的了。
杀了人以后,拉斯科尔尼科夫面临着两种惩罚:一个是来自法律方面的,
肉体上的惩罚;一个是来自他内心的,道德上的惩罚。
来自法律上的惩罚,拉
斯科尔尼科夫本来是可以逃脱掉的。
在做案的时候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且
分裂派教徒米柯尔卡由于宗教原因而甘愿受难,承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
但是,拉斯柯尔尼柯夫在道德方面所受到的惩罚却不断地折磨着他,他忽然感到一种
无边的孤独和空虚,感到有种无形的障碍把他和别人分割开,他再也不能问心
无愧地,平等地与人相处了。
这种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与他的“超人”思想是纠合在一起的。
因而,他既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为,又肯定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无休止的内心矛盾、冲突,
使他的精神处于一种崩溃的、患热病的狂癫状态,他不断地在绝望中挣扎着。
(二)导致孤独犯罪的内外在因素
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的一系列非常人行为的背后,社会环境和他自身的性
格特点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性格在积极阳光、善良正直的另
一面是孤僻骄傲、自命不凡、目空一切,贫穷的一无所有的他渴望在精神上比
其他人更加富有。
他这种多多少少的人格分裂和性格偏执等心理特征使他无论
是在个人生活、人际交往、处理事物等日常行为上,还是在观察世界、评价他人、思考问题等心理活动上,都异于其他作为“大多数”的社会成员。
这种差
异逐渐拉大了他与社会的距离,使得他敏感多疑。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
和生存目的,开始幻想自己能够成为真正的英雄,不被其他人欺凌,让自己和
身边的贫苦大众不再受到饥贫的困扰,包括自己可怜的母亲和妹妹。
所以他内
心的独孤与对社会的不满想通过自己的行为释放出去,他认为自己所要实施的
计划都是高尚的、伟大的、是灵魂的升华,那便是拥有统治这个社会的权利。
于是变态扭曲的心里驱使他拿起了屠刀,走向了黑暗的深渊。
然而任何事物或社会现象,都是内因与外因的集合体。
外部的生存环境状
态对一个人的气质、素质和精神面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观后杂谈
(一)黑暗中点起一盏灯——索尼娅
在无法改变社会面貌和生活困境之时,心灵的平衡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起码不会让我们自己导致毁灭。
拉斯科尔尼科夫自我的迷失让他付出了
沉痛的代价,这是一条用苦难来救赎的道路。
拉斯科尔科夫虽然犯下深重的罪过,但他的内心却身处痛苦和煎熬之中,
他渴望拯救自己,从孤独与罪过中解放出来,而他杀人之后事实也证明,他不
是“拿破仑”,他不属于那些压迫者和统治者,他不是“超人”。
他杀死的不
是那个老太婆,而是他自己,他强烈的想要对抗命运,撕裂独孤。
对美好生活
的憧憬也使他将内心的自私、贪婪丢在一旁。
(二)唯一的救赎——宗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身处的时代是俄国各种思想碰撞的时代。
人类从上帝的束
缚中挣脱出来,获得了绝对的自由,但同时也陷入了迷茫之中。
然而事实上没
有信仰的社会是更加可怕的,人们找不到生存的价值所在。
文中的女主人公索
尼娅是俄国人民传统道德美的化身,她对宗教的虔诚更是俄国人民多年的信仰
支撑。
因此,在《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为男主人公也是为全体受苦受
难的俄国人民所指明的解放之路——皈依俄国人民所固有的永恒的道德理想和
他们千百年来的宗教信仰。
拉斯科尔尼科夫起初是挣扎着躲避法律的惩罚,最后在索尼娅爱的呼唤下决定自首。
他在广场的中央跪下,俯伏在地,带着幸福与狂欢和土地接吻。
拉斯科
尔尼科夫对土地的亲吻,标志着他潜意识中否定了自己的“超人”观。
在现实的碰撞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意识到自己终归是凡人,是成不了拿破仑式的人物,只不
过是个“审美的虱子”罢了。
他思想中的天平倾向了基督之爱,宗教的博爱观
让他有机会重新做人,基督爱世人,爱一切愿意真诚的悔过并投入他怀抱的人。
在实践他人生的信念时,他在宗教的感召下,进入了走向神圣的必经之路——
忏悔。
此时,宗教对于他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三.结语
综观《罪与罚》中人物的救赎之路,基本上是符合基督教的规定,首先意
识到自己的罪,并承受一定的苦难,进而采取行动来获得宽恕以求得最终的救赎。
这也便是小说的主题:人生来不是为了享福的。
只有通过受苦,才能得到
幸福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自己的妙笔造就了拉斯科尔尼科夫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
他用自己对人的内心的思考,揭示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的超人思想和俄罗斯
民间宗教观念之间的一场斗争。
他通过男主人公最后的取舍提供了自己的答案。
他用细致入微的艺术想象力将这场斗争置于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
探讨人物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拉斯科尔尼科夫形象也因此得以永恒。
参考文献
[1]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朱宪生、曾思艺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2]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M]周朴之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3] 陈建华.陀思妥耶夫斯基传[M]重庆出版社,2007.
[4] 潘龙.浅谈俄罗斯东正教的产生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J]武汉大学,2011.
[5] 刘锟.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J]黑龙江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