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传染病——登革热修改ppt课件

最新传染病——登革热修改ppt课件

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二)病毒分离 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 病毒后须经型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 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结合试验最具特异 性。恢复期单份标本补体结合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有 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效价递升4倍以上可确诊。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3~15d,通常为5~8d,按世界卫生组 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 克综合征3型。
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 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一) 典型登革热
1. 发热 起病急,先寒颤,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持续5-7日体
温渐降。 2.毒血症状 如头痛、腰痛、关节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虚脱状态。 3.皮疹 于病程3~6天出现皮疹,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可同时伴有两种以上皮疹,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黏膜皮疹、瘀点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抗登革热抗体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
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壁损伤和通透
性增加有关。
4.焦虑 与病情严重,短期内变化迅速有关。
5.疼痛 与血管壁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6.潜在并发症
急性血管内溶血。
7.知识缺乏
缺乏登革热疾病相关知识。
分布全身,有痒感,持续3~4天后消退。
(一)典型登革热
4.出血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流鼻血、消化道出
血、咯血、血尿、皮下出血等。皮下出血表现为全身、四肢、躯 干和头面部,骚痒感,病退疹随之褪。 5. 其它伴随症状
登革热患者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亦可出现肝脏肿大,个别 病例可出现黄疸等肝功能损害表现。
登革休克综合征
有些患者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但在病程中或 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出血明显,皮肤湿冷, 手足青紫,冰凉,烦燥、昏睡、昏迷等称为登 革休克综合征,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 于4~6小时内死亡。
登革出血热全身皮下出血点
1.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在流行季节有突然起病
(二)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 全身疼痛较轻,皮疹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 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 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 迷、抽搐、大汗出、手脚冰凉、口唇、指甲发紫等表 现。有些病例表现为中枢感染症状(颈项强直等)、 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三)对症护理:
1.高热 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予冷敷头部及大动脉,慎用止痛,退热
剂;若高热不退、毒血症状明显者,遵医嘱可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 素。
2.维持水电平衡 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
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
3.皮肤护理 观察和评估皮疹,斑点的部位、大小及消长情况。加强皮
本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 问题。目前,世界上约有25亿人受到登革热病毒感染 的威胁,每年发生登革热病毒感染患者超过一亿人, 并且有50万人发展成为登革出血热或等个休克综合征, 造成约25000人死亡。在我国本病主要在广东、福建 两省流行,多为小规模的流行或散发。由于登革热传 播迅猛、发病率高,特别是近些年由于人员流动频繁 和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使登革病毒的流行范围及其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也在相应的 扩大。
(四)其他 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 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紊乱, 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 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并数 以上的休克病例有DIC表现。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登革病毒感染导致毒血症有关
护理目标
1.体温降至正常。 2.皮肤无破溃。 3.血压保持稳定,组织灌注量正常。 4.意识清楚,疼痛、出血、呕吐减轻或消失,无
潜在并发症发生。 5.知道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焦虑减轻。
(一)一般护理: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 完全退热为止。
(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登革热 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
2.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 发热、剧烈肌肉、骨关节痛、颜面潮红、相对缓 脉、浅表淋巴结肿大、热后两天出现皮疹。早期面部 及四肢出现明显瘀点或瘀斑,并迅速出现休克,有明 显出血者对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护理体检 (3)心里社会状况
3.辅助检查资料
肤护理,做到①保持床铺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污染 的被服。②保护皮疹瘀点,避免受压摩擦,必要时可垫以气垫和空心 圈,剪短患者指甲,避免抓破皮肤。③如瘀点破溃,先以0.9%氯化 钠溶液洗净局部,继之用红外线灯以适当距离进行烘烤,局部可涂抗 生素软膏,完毕敷消毒纱布。患者所用尿布衣物均应煮沸消毒后使用。
传染病——登革热修改
什么是登革热呢?它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登革热(dengue fever)俗称“天狗热” 或“断骨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 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 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 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பைடு நூலகம் 登革热的致命源:
登革病毒
登革热疫情
4.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有效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如出
血情况严重,血小板减少,疑有DIC者,应备好肝素和鱼精蛋白,及 时按医嘱进行抗凝治疗,静滴肝素使应注意滴速缓慢,并且不能与其 他药物混合。
(一)一般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 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 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登 革出血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后者见于严重 病例及有继发感染者,一般在1万/mm3以上。血小板 减少,最低可达1万/mm3以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