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现状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使得高等教育的经费日益受到重视。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有关措施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
一、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指中央或地方各级财政在本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大学,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科目的经费。
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2、事业收入
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财政部门核准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包括学费、借读费、住宿费等。
3、捐集资
指单位或个人自愿捐资助学,以及海外人士和团体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
4、其他收入
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
表1:全国教育经费情况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http:
///index.jsp)数据整理得出
表中,其他来源包括事业收入、捐集资及其他收入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教育经费总投入逐年递增,并且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国教育总经费的平均比重65.6%,可见,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二、存在的问题
1、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
04年到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依次为:2.79%、2.82%、3.01%、3.32%、3.48%,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规定的到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2、教育经费存在地域性的不均等
以06年各省教育经费为例,教育经费数额位列前五名省份的依次是:广东省865.44亿元、江苏省684.59亿元、浙江省631.51
亿元、山东省547.1亿元。
而与之对应,位列后五名的省份教育投入甚少:西藏自治区27.69亿元、安徽省27.76亿元、青海省37.40亿元、宁夏回族自治区39.87亿元、海南省55.86亿元。
06年总教育经费为9815.31亿元,平均分配应是各省各297.43亿元。
而西藏自治区的27.69亿元与297.43亿元的平均水平比,相去甚远。
3、学费收费与家庭收入不成比例
由于我国的教育财政拨款占gdp的比例偏低,在其他筹资渠道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在扩招后所造成的成本增大不得不通过增加学费这种方式来增加教育经费,这就直接引发了受教育家庭承受能力有限与学费增加之间的矛盾。
截止到2006年,全国平均学费水平已达5000元,这一水平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只增长了2-3倍。
由此看出,高等教育投资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大头支出,特别是农村地区。
即便是城镇居民,学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也不小。
这证明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偏高,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的教育费用比例出于不正常趋势。
4、教育资源存在浪费现象,管理层缺乏科学管理与决策意识
目前,高等学校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现象屡见不鲜;校舍、教学仪器、图书等使用率不高,存在闲置现象;经费预算常常不能显示开支项目与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关系,亦未能显示人力、物力、财力在保证与促进教学成果上的作用;有些高校领导并不了解各种设施利用情况,不清楚学生在不同课程上的费用如何,导致了经费使用和配置决策不科学。
三、对策
(一)加强高等教育投资监督法律制度
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投资监督法律制度来确保政府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并消除教育投资的区域性不均衡问题。
重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投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二是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投资监督自身法律体系。
(二)对高校收费进行合理定价,确保高等教育合理的成本分担
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主要投资家庭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但在我国高校收费政策中,各高校、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并无太大差别。
建议高校可以根据高校知名度、高校类型和层次、专业类别来综合考虑区分不同的收费水平,还可以根据生源(分为城镇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农村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的不同来收取学杂费用。
(三)完善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结构
1、对于高校来说,一是应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自筹教育经费,办好校办产业,加强科技开发是最基本的。
二是高校内部进行改革,提高教育奖金的利用率。
2、鼓励社会捐集资,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比如,私人投资办学、社会团体办学、企事业单位办学或多种社会力量办学。
(四)构建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审计监督体系
1、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可在国家教育部设立审计司,省、地市设立审计局。
在审计范围划分上,审计司审计中央政府、部、委所资助高校的专项经费及从宏观上对全国高等教育经费审查以达到调节高等教育
结构及宏观调控之目的;省、地市的审计机关审计本级所属院校的
财政拨款和专项补贴。
2、高校内部审计
即加强对计划编制和执行的内部控制。
内审机构依据计划目标、控制标准和有关制度规定,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协助校领导制定有效的措施,维护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性。
3、社会审计
利用社会中介组织如审计事务所,对高校会计帐目、会计报表、财务收支活动的审计,并由注册会计师签署审计结果意见书。
参考文献:
[1]郎晓东,关于高等教育经费问题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2006(9),22-24.
[2]杜娟,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现状的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10),87-89.
[3]高翔云,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30-31.
[4]刘建发,强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监督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7(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