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汇总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汇总

河南省郑州市二中2016届高考化学考点各个击破(含答案解析):倒计时第78天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聚氯乙烯 B.电木塑料 C.有机玻璃 D.钢化玻璃【答案】D2、下面是一种线型高分子链的一部分:由此分析,此高聚物的单体最少有()A.1种 B.2种 C.3种 D.4种【答案】C【解析】常见错误主要为错选A或B、D。

错选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单体与高聚物表示式之间的本质关系,因而也就无法分析高分子的单体。

从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可知,单烯烃进行加聚反应时,反应位置是单体分子的不饱和碳原子在高聚物分子表示式中以两个碳原子为一个链节出现。

在这种高聚物分子链节中主链上两个C为一单体组成部分,这是确定单体的关键点、突破口,按此规律采用切割法就可确定单体。

本题从表示式的任一端开始,以主链上两个碳原子为一单元切断相关碳碳单键,在这两个碳原子之间重新改写为碳碳双键,即得到单体的结构简式为:。

3、铁的某种氧化物的组成可表示为Fe m O n,Fe m O n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没有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18,则m、n的值分别为()A. 4、5 B.5、4 C.3、4 D.5、7【答案】A【解析】4、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Χ,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与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

则X的分子式是()A.C6H6B.C7H8C.C8H12D.C9H14【答案】C5、反应3A(g)+B(s) 2C(g)+D(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B .A 、C 、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C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D .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答案】A【解析】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可以依据 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浓度不变,生成速率等于分解速率等。

该题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但质量会变化。

6、将标准状况下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g ·mol ﹣1)溶于a g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bg ·cm ﹣3,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 ·L ﹣1,则该气体溶入水中的体积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解:令气体的体积为VL ,则: 该气体物质的量为=mol ,该气体质量为mol×Mg/mol=g ,故溶液的质量为ag+g=(a+)g , 溶液的体积为=, 所以VL=×cmol/L×22.4L/mol, 解得V=,故选:C . 7、在Cu 2S+2Cu 2O =====△ 6Cu+SO 2↑反应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Cu 2O 在反应中被氧化 B .Cu 2S 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Cu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 .若反应中转移12mol 电子,则生成6molCu【答案】B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纯净的汽油B .甲苯C .聚乙烯D .酚醛树脂【答案】B9、关于液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晶是一种晶体B .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C .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 .液晶的光学性质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解析】液晶的微观结构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虽然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但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选项A 、B 错误。

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

温度、压力、外加电压等因素变化时,都会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10、据报道,德国INTEGRAL 公司研究出无辐射冷却技术(用水和冰组成的两相液体代替传统的氟利昂或氨)而荣获德国环境大奖。

关于“新制冷剂”,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制冷剂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B.该制冷剂的作用原理与氨基本相同C.该制冷剂在水的凝固点附近的温度下发挥作用D.该制冷剂是属于悬浊液的一种分散系【答案】D【解析】用水和冰组成的两相液体制冷剂,不属于悬浊液分散系,因为分散系是混合物,而该制冷剂是纯净物。

11、金刚石硬度大,性质稳定,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相差较大的是()A.硅B.二氧化硅C.碳化硅D.白磷【答案】D【解析】金刚石、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白磷都为正四面体结构,前3种属于原子晶体;而白磷是正四面体的分子,属于分子晶体。

12、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B.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答案】A【解析】A项,聚氯乙烯塑料难降解,污染环境,降解会释放出有毒气体HCl等,危害人体健康;B项,食盐中加适量KIO3是用来补充碘元素;C项,食品添加剂有利于口感、色泽等的改进,应科学使用;D项,低毒农药体现对环境的友好,降低农药对人体造成大的伤害.13、下列关于导电塑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塑料薄片制成“导电纸”,可以用来做计算机的屏幕,可以像普通纸一样卷起来带走B.只要掺入一定的“杂质”,所有的塑料都有可能导电C.聚乙烯、聚苯乙烯都不导电D.利用导电塑料可以制造分子计算机,使计算机的体积像手表一样大小【答案】B【解析】塑料转化为导电塑料其实对掺入的杂质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B错。

14、聚乳酸(PLA)是以有机酸——乳酸为原料生产的新型聚酯材料,性能胜于现有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是新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包装材料,是环保包装材料中的一颗明星。

日本钟纺公司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生产聚乳酸,利用聚乳酸制成生物降解性发泡材料。

该材料的强度、缓冲性、耐药性等与聚苯乙烯塑料相同,经焚烧后不污染环境,还可肥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聚乳酸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B.聚乳酸适用于吹塑、热塑等各种加工方法,加工方便,应用十分广泛C.聚乳酸(PLA)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对环境友好的聚酯材料D.聚乳酸是以淀粉发酵(或化学合成)得到的,以乳酸为基本原料制备的一种聚酯材料【答案】C15、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 NH4Cl、16mol KCl和24mol K2SO4的营养液。

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A、2、64、24 B、64、2、24C、32、50、12D、16、50、24【答案】B【解析】先求出需配制营养液中所需NH4+、K+、Cl-、SO42-物质的量,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选项中所提供的物质中所含NH4+、K+、Cl-、SO42物质的量。

若与题干中的数值一致,即为选项。

如题干中NH4+:50mol;K+:16+24×2=64(mol);Cl-:50+16=66(mol);SO42-:24mol。

选项B, NH4+:2+24×2=50(mol);K+:64mol;Cl-:64+2=66(mol);SO42-:24mol,与题干相符,选项B正确.16、要分离下列四组混合物:①食盐与沙子②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获得KNO3③水和汽油的混合物④CCl4液体与甲苯液体的混合物(已知CCl4与甲苯互溶,沸点分别为76.75℃和110.6℃)(1)分离①、②的操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分离③时所使用的仪器中有一种在其他组分分离时无需使用,这种仪器是________。

(3)上述四组混合物分离时需使用酒精灯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过滤结晶(2)分液漏斗(3)②④【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离的方法,过滤、结晶、分液等等。

17、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请填空:(1)图中,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反应。

(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反应。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调节水面高度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2+2H2OCa(OH)2+C2H2↑(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氧化(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4)检验乙炔的纯度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解析】实验室通过电石与水的反应制取乙炔:CaC2+2H2OCa(OH)2+C2H2↑。

图示装置可通过调节A管的高度,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A管提高,右管中水面上升,与电石接触发生反应;将A管降低,右管中水面下降,水与电石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乙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乙炔等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因乙炔中含碳的质量分数较大,在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18、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

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 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22①配制250ml 约0.1mol?L-1Ba(OH)2·8H2O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将溶液转入,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 a(O 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