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自己)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自己)

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1.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地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例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一句遗言变成千古名篇。

2.文学典型的“特征性”,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
(1)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例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2)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

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1.这种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灵是晶莹的、高洁的、可爱的,她多彩的性格侧面主要有“三心”,即少女之心、诗人之心、士子之心。

2.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它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2)二是要看灵魂所呈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3)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文学意境的特征:
一、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二、文学意境有以下三个特征: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是情景并茂式。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它在意境中处于核心统帅的地位。

3.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意境的分类:
中国古典文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分类方法。

第一种是“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第二种是“有我之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无我之境”,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5.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文学生产规定者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
第二,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第三,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文学消费也同样反作用于文学生产,对文学生产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

这同样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首先表现在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

第二,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文学生产如何进行?生产多少?都要受到文学消费的制约。

第三,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1.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
2.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
3.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
4.文学接受作为审美交流活动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1.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

运用这一标准来评价文学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基本点:
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的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

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2.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

在运用艺术标准时,首先是文体的评价,即对文体的外在形态、内部结构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做出分析判断。

其次,是艺术形象的评价。

最后,艺术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即意蕴的深刻与丰富。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①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
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②在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

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这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创造中,客体也使主体“客体化”了。

③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客体的"主体化",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