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腊八粥》教学设计

《腊八粥》教学设计

这几篇课文,在风格上也是各异其趣的,体会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
充分勾连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切身的体验进行教学,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哪些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教学方法简述
结合PPT讲述为主
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北京的春节》2课时
《腊八粥》2课时
《藏戏》1课时
《古代诗歌三首》2课时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研读教材内容
单元由三篇民俗散文和三首古诗组成,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人什么是民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体会民族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从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事物中探寻文化意味,感受独特魅力;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平凡事物,写得如此富有情味的。
2、品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描写,体会文章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
3、揣摩作者如何抓住重点,写出传统节日美食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实践中借鉴。
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时间(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老舍先生有关腊八粥的描述导入“这不是粥,这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唤起学生对本单元其他课文中对腊八粥的相关描述。
调动兴趣,进而更好的进入教和学。
初读课文
找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感受腊八粥的甜蜜
读课文
文章呈现的出的非常生动的生活场景。
学生概括,表达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吃粥
理清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
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学生基础状况
六年级学生,对于文中所涉及到的中国的各种民俗有兴趣了解,但在文章中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种民俗之美的,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
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在阅读中,学会分清内容的主次,看看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对于文章详写的部分,要仔细揣摩,看看作者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通过详细的描写加以突出的,并在写作中借鉴这种详写的方法。
【课型】基础型
【教材】部编版
【学段】
【年级】
【学校】
【教师】语文
单元分析
解读课程标准
学科基本要求
本单元由《北京的春节》、《藏戏》、《腊八粥》、《古代诗歌三首》四篇课文组成,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反复阅读,分清内容的主次,把握叙述的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揣摩文中细腻、生动的描写,品味文章富有个性的语言。
1、拓展阅读
2、由读学写,以读促写
对八儿心理变化细节的捕捉非常细腻、传神,很值得玩味。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来分分析八儿的心理,来体现孩子的情趣。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品味分析。
理解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的。
总结全文
理清人和粥的关系,人与粥,互相映衬。
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2、感受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进而仿照第1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