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神话传说它包括神话与传说两个部分。
一个偏重于指关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一个偏重于口头流传的关于世界来源及英雄故事的说法。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传说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2、《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3、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乐府始于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4、《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5、唐传奇小说体裁之一。
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6、散曲散曲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在体裁上分为小令和套数两大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等。
7、公安派明代后期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诗文创作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他们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主张“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
8、谴责小说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指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
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二、简答1、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1、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2、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1、创作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他山水田园诗艺术结晶2、诗中表现丰富色彩,常蕴涵佛理禅趣。
晚年思想接近南宗禅,以禅入定,由定生慧.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3、白居易《长恨歌》的双重主题(爱情、祸乱)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4、白居易《琵琶行》的叙事结构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2、以情动人:3、画面精采: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绝妙的“有声画”,画面非常精采。
4、叙事抒情水乳交融:5、形象类比,抒情言志:6、结构谨严: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
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5、李煜词的艺术成就1、前期,李煜词用浅显的语言、完整连贯的结构来抒情,意向较少,而且选择的是日常习见植物,在比喻、象征的关系上,表现出新奇而又巧妙的想象力。
2、后期,多为由个人特殊的经历中体验到的更具普遍意义的“人生仇恨”,具有一种为人类的生存感到悲哀的内涵。
3、李煜词抒情的热烈感人,多是直率地倾吐情怀,将人生的悲哀、痛悔充分的展示于文字中。
其语言清新自然,没有过分的雕琢、过分的罗列。
选择恰当的一项使抽象的情绪化为可见可感的形象,造就透明的、和谐完整的意境。
6、元杂剧的体制构设四折一楔子1、“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
2、元杂剧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歌剧,它的核心部分是歌词。
通常限制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主唱。
3、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将剧中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7、南戏的体制构设1、南戏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杂剧。
2、南戏运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
南曲柔媚婉转的特点使南戏更适于演唱情意缠绵、脂粉气较重的故事。
3、南戏的脚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各种上场的角色都可以唱,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
这种演唱方式比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8、《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塑造1、猪八戒的形象代表着人性贪恋实实在在的世俗享乐的一面。
对他来说,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受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
他的人生哲学与取经这一趋向理想主义和精神至上原则的行动有天然的冲突。
2、猪八戒即便有很多毛病,仍属于“好人”的队伍,对他的嘲谑也是善意的。
因为他的毛病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弱点的放大。
作者通过瑰奇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绝妙的讽刺和细腻的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了猪八戒贪恋的形象。
9、《三言》所表达的思想观念1、书名公开标榜了其宗旨在于提供人生经验与道德教训,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常常站在社会与传统道德的立场对读者发出劝诫与警告;2、作者又常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说话,要求尊重人的感情,肯定人们按照自身抑郁追求生活幸福的权利。
10、《桃花扇》戏曲结构与人物塑造1、戏曲结构:剧情“起伏转折”,“独辟蹊径”,出人意料而不落陈套,“脉络连贯”,紧凑却不“东拽西牵”。
剧情复杂,高潮迭起,始终保持紧张的气氛。
剧中以桃花扇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串联纷繁错综的情节,结构多有巧妙之处。
《桃花扇》打破了习见的大团圆结局,成为古代戏曲史上唯一一部完整的悲剧。
2、人物塑造:女主角李香君:作者将她放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来刻画,并借以表达某种道德理想,有些情节不免夸张。
其美丽、聪慧和勇毅的个性显得颇有光彩。
《守楼》一出,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写她在强暴的外力压迫下宁死不屈,不仅是普通意义上所谓忠贞的表现,更闪烁着人格尊严高于生命的人性光辉。
阮大铖:剧中既写了他的阴险奸猾,也注意写他富于才情的一面杨文骢:边缘性的人物,能诗善画,风流自赏,八面玲珑,政治上没有原则,却颇有人情味。
三、论述题1、《诗经》“国风”中的情感表达1、由时光流逝而唤起的生命意识。
《蟋蟀》及时取乐。
《山有枢》在死亡的阴影下,人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2、青春年华里男男女女的相悦相恋《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3、咏唱迷惘感伤、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不完美的婚姻,夫妻间感情生活。
(弃妇)《卫风氓》《邶风谷风》反应弃妇的痛苦,指斥男子的无情。
5、反映战争和劳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是主调。
《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6、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
反映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
《魏风伐檀》2、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1、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即:生机勃发、情感丰沛和艺术表现的精致华美。
2、曹植的诗把文人文学的传统与汉乐府的特点结合了起来,既吸取了民间歌谣的长处,又改变了它单纯朴素的面貌。
其诗歌总体上均有注重精致华美的特点,对结构、意象、修辞都很讲究。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旷激越的意象暗示了作者激荡不平的心境和险象环生的处境,给全诗笼罩了一片特定的情感氛围。
3、其诗歌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色泽,而且已经注意到工整和精炼。
一些对仗句讲究炼字。
《赠丁仪》“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依”“飘”相对,前静后动。
4、较多的自然景物描写。
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诗歌极富于想象力。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