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鉴赏.ppt
陶瓷以优异的物理、 化学、 力学和工艺 性能在很多的行业得到应用。 陶瓷材料在 设计中的应用分为传统陶瓷和特种陶瓷 :
在传统陶瓷材料中, 日用陶瓷占据着 主导地位。在相当一 段时间内, 由于塑料 的发明以及金属的普及, 许多日用器皿等 取代了传统的陶瓷用品。随着生活的发展 , 日用陶瓷以高品质的特征, 又开始逐渐 回归。 在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 加入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设计理念, 使其在 保持传统魅力的同时更容易批量生产, 并 蕴含了新的文化内涵 , 逐渐 占据着中高档 器皿的市场, 包括日用餐具、 茶具、 装饰 物等。
“瓷都”景德镇:先后创制了青花瓷(釉下彩技术,风格典雅,色泽
鲜艳,文人嗜好)、釉里红瓷(还原焰气氛要求严格)、卵白釉瓷(胎质 硬白厚重,釉色泛青,蛋清色泽,为御烧瓷器),使中国绘画、书法艺术 与制瓷工制的结合更趋成熟,也让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 初在此设立的浮梁瓷局,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建立的对瓷器生产进行 专门管理的机构,也是明清御窑厂的制度渊源。
中国瓷器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契机:在商代精致陶器的烧
制过程中,使用高岭土作为 陶泥,使瓷器的出现具备了 基本条件。原始瓷器与陶器 的最大区别是,原始瓷器的 表面过了釉,制胎时加入了 少量瓷土。在烧制过程中, 瓷化程度稳定性还是比较差。 原始瓷器:指商周到东汉后 期以前的一批以瓷土做胎, 器表施釉,但烧 成温度没 有达到1250OC的器物。
元代制瓷业特点:
1.装饰大量采用花卉蔬果、神话故事、山水动物、书法图案,造型别致,色 彩富丽。 2.装饰手法运用透雕、釉色变化等。
黑釉执壶
绿釉皮囊壶
卵白釉瓷
松竹梅玉壶春瓶
龙泉窑莲瓣盘
青花瓷
极致的精美
——明清的臻品
明清时期,产品种类纷繁,釉色瑰丽丰富,画工考究 精妙,纹饰华美多姿,引入西方画珐琅工艺,制瓷工艺达 到新的水平。
窑厂形制:南方龙窑;北方馒头窑
瓷器形制
瓶类:梅瓶为最,深腹稳重,容量颇大,多为盛酒器。其它瓶类有长颈瓶、
玉壶
春瓶、仿古瓶。
壶类:青釉壶,为盛酒器。
盒类:包括粉盒(贵妇粉饰容器)、镜盒、多子盒,多为生活用品。
罐类:夹耳罐,青瓷系产品,为民间水器。
碗盘类:碗为口大足小腹浅,雅致大方;碟为平底斜收;盘为敞口浅低,
杰出代表之一,官窑产地之一。 其特点是造型简练古朴,制作精巧, 胎质暗黑,釉色较浅,釉面裂纹 (又叫开片或百圾片)交错。
定 窑 孩 儿 枕
龙泉窑开片虎头纹
影青釉瓷
耀州
吉州窑玳瑁釉
建窑瓷盞
磁州窑
元代制瓷业
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元代制瓷业涌现出大量新品类,生产格局 经历大转型,全国范围内出现分工的趋势。景德镇作为瓷都多生产 精细瓷器,北方地区多生产粗大笨重的器物。
原始青瓷
主要颜色:黄绿釉、青 灰釉
器具形式:尊、碗、盆、 瓶、瓮、罐、豆等
主要产地:浙江中部地 区。如德清、湖州等
原始青瓷高足豆
伟大的诞生
——真正的瓷器产生
在东汉晚期,南方烧制的青釉瓷在胎体的烧 结度,烧成温度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现代的瓷器 标准,标志的真正的瓷器诞生。瓷器迅速崛起, 有后来居上之势。
钧窑(河南) 属青瓷体系,官
窑产地之一。其产品胎质厚重,
钧
色彩斑斓,效果奇异。制瓷技术
窑
利用有多次上釉、涂彩、还原铜
青
等
瓷
哥窑
定窑(河北曲阳) 形成
时间较早,影响较大,属 白瓷体系,官窑产地之一。 其产品胎质白腻,胎薄质 细,釉色略黄,采用不同 的刻花、划花、印花的装 饰手法。采取覆烧法。
哥窑(浙江龙泉) 南方青瓷的
瓷器品种
白瓷:胎白釉润,纯净透 亮,细腻质感。
青釉:融合波斯颜料,颜 色绚丽,极致精美。
釉里红:斗彩同时采 用釉上彩和釉下彩技 术,颜色多变,五彩 缤纷。
粉彩:清代康 熙年间的瓷器 新品种,颜色 富丽柔和,纹 样精巧秀丽,红瓷瓶
彩
松
竹
珐琅彩:也称“瓷胎画珐琅”。
梅 纹
瓶
永恒的经典
——现代的制瓷业发展
现代中国的制瓷业有一个很艰难的发展历程。经过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战火摧残,几乎陷入绝境。到二十世 纪下半叶逐步恢复传统技术,主要烧制生活用瓷和艺术 瓷器。
中国陶瓷的应用
• 1.陶瓷材料在设计 中的应用
• 2.陶瓷艺术元素在 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陶瓷材料于设计中的应用
出现的原因:南方盛产的瓷石
南方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积 累
代表窑址: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址、大园坪窑址
东汉青瓷坛
天球瓶
灿烂的辉煌
——五大名窑涌现
宋代制瓷业发达的表现:
1.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民间窑场普遍增加。 2.各地纷纷发明和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形成了各处独有的特点。 3.形成不同体制的窑,有民窑、贡窑、御窑。 4.政府大力推动海上贸易,瓷器外销又一个高峰时期 。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 220年)。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 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 处于领先地位。
北魏到隋,白瓷和彩瓷开始形成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以及三彩瓷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 了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 建窑等名窑,以及"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 称于世的现象。
滚边镶沿。
青瓷罐
青瓷莲花尊
五大名窑
整体特点 单色釉,装饰较少,但造型端庄,体现了典雅
的艺术风格。
官窑 存在周期短,产品质
量水平高而数量有限。其产品 应主要为宫廷所用和国家重大 典礼上使用。产品以青瓷为主, 釉面冰裂纹为天然装饰。
汝窑(河南) 为青瓷体系,
官窑产地之一。汝瓷胎质细密, 呈香灰色,釉色较厚,釉质光 洁温润,釉面有冰裂纹,素面 少带装饰。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 前启后的转折时期,青花瓷尤为突出,白地蓝 花的釉下彩瓷。
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加釉方法多样化。如: 成化年间在釉下青花轮廓内添加釉上彩的“斗 彩”;嘉靖、万历年间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 “五彩”。
清代,制瓷技术达到辉煌的境界,康熙的素三 彩、五彩及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闻名中 外。
组员:王善强 陈杰 陈雪梅 黄霞 雷倩 蒋静波
一、中国陶瓷的历史 二、中国陶瓷的代表 三、中国陶瓷的应用 四、中国陶瓷的制作过程 五、中国陶瓷的发展前景
瓷器的发展历史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 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 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 中,距今约4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