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子技术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全称(英文)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课程代码:B1309064 3、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4、教学对象:应用物理 5、教学时数:总时数 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实训 16 学时。 6、课程学分:3 7、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光电系统的常用光源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发光二级管的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1、掌握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二节 热辐射光源 1、掌握热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黑体辐射器、白炽灯和卤钨灯的原理。 第三节 气体放电光源 1、掌握气体放电光源; 2、了解气体放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放电光源。 第四节 激光器 1、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了解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第五节 发光二极管 1、掌握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 2、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特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光度学的基础知识、常用光源 2、教学难点:激光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二章 光辐射的调制 (一)教学目标 了解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光调制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机械调制 1、了解光辐射调制的分类; 2、了解机械调制的优缺点。 第二节 电光调制 1、掌握电光调制的基本过程; 2、了解电光调制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 声光调制 1、 掌握声光调制的基本过程。 2、 了解什么是声光效应以及其分类。 第四节 磁光调制 1、掌握磁光调制的基本过程; 2、了解什么是磁光效应、法拉第效应和克尔效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电光调制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声光调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三章 光辐射探测器 (一)教学目标 掌握半导体型光电探测器件的基本原理(光电池、半导体光电二极管、红外探测器);了解光电倍增管的结构与原理。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光辐射探测器的理论基础 1、掌握光热效应、光电导效应、光伏效应、光电发射效应; 2、了解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的扩散与飘移; 3、了解光探测器的噪声。 第二节 光热探测器 1、掌握热释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 2、了解热敏电阻。 第三节 光电探测器 1、掌握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特性,会利用光敏电阻设计光控开关,会分析计算光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倍增管在电路中的各项参数; 2、了解集成光电器件、光电倍增管的原理和结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光热探测器、光电探测器 2、教学难点:光电探测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数 12 学时
第四章 光电成像器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摄像器件性能参数,了解CMOS图像传感器的最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摄像管 1、掌握摄像管的基本功能和工作过程; 2、了解摄像管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节 摄像器件的性能参数 1、了解摄像器件的性能参数。 第三节 电荷耦合器件 1、掌握CC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CCD的发展过程和应用。 第四节 CMOS图像传感器 1、 了解CMOS图像传感器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趋势; 2、 了解CMOS图像传感器的结构。 第五节 图像增强器 了解图像增强器的作用,结构和发展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电荷耦合器件、CMOS图像传感器 2、教学难点:电荷耦合器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数 10学时 第五章 光存储器 (一)教学目标 了解光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存储器概述 1、了解存储器的发展; 2、了解光盘的发展和性能参数。 第二节 光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1、掌握光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CD、VCD、DVD、可擦写光盘 1、了解CD、VCD、DVD、可擦写光盘的发展和大致的工作制作过程。 第四节 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 1、了解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CD、VCD、DVD、可擦写光盘、光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光盘存储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第六章 平板显示器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光电子技术领域中LED、液晶等显示技术。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按节次逐一列出要点,每一节用“了解”、“理解”、“知道”、“懂得”、“学会”、“掌握”、“训练”、“培养”、“形成”等作为教学要求。) 第一节 液晶显示器 1、掌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过程; 2、了解液晶显示器的分类和发展。 第二节 LED显示器 1、了解LED显示器的发光过程及其特点。 第三节 等离子体显示器 1、了解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DLP投影显示 1了解DLP投影显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液晶显示器(LCD)、LED显示器 2、教学难点:液晶显示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实验一 光功率计设计实验 1、目的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光硅光电探测器在光功率计上的应用原理 (2)了解和掌握光功率计结构原理 (3)了解和掌握光功率计电路设计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光功率计测量光照度实验 (2)光功率计设计实性验 (三) 所需实验设施设备 (1)光电创新实验仪主机箱 (2)光照度计&光功率计设计模块 (3)功率计探头 (4)连接线 (5)万用表 (四) 教学形式及过程 (1)教学形式:讲授 (2)教学过程 1、功率计探头红黑插座对应接到实验模块上输入端“+” “-”。 2、万用表红黑表笔对应接到实验模块上输出端“+” “-”。 3、放大倍数切换开关拨至X1挡,向上拨。 4、打开电源开关,观察万用表指示数值。 5、改变不同光照度和放大倍数,观察万用表指示数值变化。 6、关闭电源。
实验二 热释电报警器设计实验 1、目的要求 (1)了解热释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2)了解并掌握热释电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并掌握超低频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热释电传感器系统安装调试实验 (2)热释电传感器信号处理实验 (3)设计性实验 (三) 所需实验设施设备 (1)光电创新实验仪主机箱 (2)热释电报警器模块 (3)连接线 (4)万用表 (四) 教学形式及过程 (1)教学形式:讲授 (2)教学过程 1、将实验模块上的金色插孔“D” “S”和 “G”对应用导线连接(热释电传感器接入电路,D为热释电传感器供电端,S为热释电传感器输出端,G为热释电传感器地), “O1”为热释电传感器输出信号测试点,“O2”为超低频放大电路输出端,“VH”“VL”分别为窗口比较电路上下限电压测试点,“O3”为窗口比较电路输出信号测试点,“O4”为延时电路输出信号测试点。 2、数字万用表黑色表笔接地(GND),红色表笔接热释电红外探头“O1”端,选择直流电压2V档。打开实验箱电源,观察万用表数值变化,约2分钟左右,直至数值趋于稳定,实验仪开始正常工作。 3、用手在红外热释电探头端面晃动时,探头有微弱的电压变化信号输出(可用万用表测量)。 经超低频放大电路放大后,万用表选择直流电压20V档,通过万用表可检测到“O2”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变化较大。再经电压比较器构成的开关电路和延时电路(延时时间可以通过电位器调节),使指示灯点亮。观察这个现象过程。通过调节“灵敏度调节”电位器,可以调整热释电红外探头的感应距离。
实验三 颜色识别系统设计实验 1、目的要求 (1)了解颜色传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颜色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3)掌握颜色传感器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颜色传感器短路电流测试实验 (2)颜色传感器开路电压测试实验 (3)颜色传感器颜色识别实验 (4)设计实验:颜色传感器颜色识别设计实验 (三) 所需实验设施设备 (1)光电创新实验仪主机箱 (2)颜色识别系统设计模块 (3)万用表 (4)连接线 (四) 教学形式及过程 (1)教学形式:讲授 (2)教学过程 1、颜色传感器短路电流特性测试 颜色传感器后端盖如图13.6所示:
绿蓝黑红
图13.6 颜色传感器光源及探测器的后端盖示意图 (1)组装好光通路组件,将光源部分与颜色识别系统设计模块连接起来,即黑色插座与J1相连,红绿蓝与J2、J3、J4任意连接; (2)将光源与探测器都置于导轨上,发光方向要正对探测器方向; (3)打开电源,观察光源是否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