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解析
知人论世
第一句
7.解读文本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上阕
文
(1) 问:此句构词上有什么特点?
答:用了叠词。
《
本
声
解 读
(2) 问:词人为何以七个叠词开篇呢?
声 慢
》
《
寻寻=觅觅:寻找的意思
声
声
冷冷清清:冷清的意思。
慢
》
李 清 照
凄凄惨惨戚戚:凄惨。
——
——
(3) 问:词人为何寻觅,她究竟要寻觅什么呢?
下一页 梧桐
梧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返回意象主页 返回内容导航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下一页 细雨
细雨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 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 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 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 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返回内容导航
8.鉴赏文本
(1)意象 (2)艺术手法 (3)特殊字词句赏析
返回鉴赏文本主页
返回意象主页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 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 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
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 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 晴未。”——《念奴娇》
下一页
酒与李清照
淡酒
(2)翻译: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
声 慢
》
《
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
声 声 慢 》
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
李 清
照
识了,更感到伤心。
(3)对此句的理解?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五句
第六句 返回内容导航
第七句
第八句
返回意象页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六句 返回内容导航
第七句
第八句
返回意象页
第六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下阕
文
(1)翻译: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
《
本
声
解
(2)守”写出了词人心中的寂寞和无奈。
声
读
慢
》
《
声 声 慢 》
李 清 照
——
——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返回内容导航
返回意象主页
下一页
酒与李清照
淡酒
返回意象主页
不论是用来助游兴,用来浇离愁,还是用来 抒胸臆,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醉”紧密 结合在一起。从“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 酣畅淋漓,到“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的暖意微醺,到“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 往事愁肠”的怅然初醒,再到“醉里插花话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的无奈深醉,再到“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欲醉不能,非醉不能无 忌,非醉无以达意。作者饮酒求醉,将一腔真情在 酒到醉时全盘托出,使读者顿觉情浓意切,仿佛身 临其境。虽为女性,但作者醉酒之姿使其尤显“倜 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中苏、辛,非秦、柳也”
返回内容导航
6.文本的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 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 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 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 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 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解酒助兴
酒与李清照
淡酒
南渡前
独居、无奈分别
酒浇离愁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 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
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南渡后
国破家亡
酒抒胸臆
《菩萨蛮》即为明证:“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 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声声慢》中所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并非酒变了,而是愁深了,“双溪 蚱蜢舟”也“载不动”的愁绪,怎可用三两杯酒就 可冲淡。一个“淡酒”的“淡”字,反衬出了愁之 浓,恨之稠,更写出了作者晚年的悲惨境遇,让人 举书概叹,临诗落泪。
返回意象主页 结论:“细雨”是哀愁的象征。
返回内容导航
下一页 艺术手法
返回鉴赏文本主页
(2)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句不仅显示了
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还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词人的无比愁苦之情。
徐虹婷说:“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关键词:音韵美、内心苦。 “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七句
第八句
第七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下阕
文
(1)翻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
《
本
声
解 读
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 慢
》
《
声 声 慢 》
李 清 照
——
——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返回内容导航
第六句
第八句
返回意象页
第八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比较一下?
返回内容导航
3.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配乐
返回内容导航
第五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下阕
文
(1) “损”表示程度极高。
《
本
声
解 读
(2) “堪摘”:可摘。
声 慢
》
《
(3)问:此句中出现的意象? 答:“黄花”。
声 声 慢 》
李
(4)翻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
清
照
与我共摘啊!
——
——
(5)“黄花”就是菊花,黄花堆积好似自己多舛的命运。
下一页:晚风
晚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返回意象主页 返回内容导航
结论:秋风渲染了悲愁的氛围。 下一页 雁
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 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 、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 忧患余生的悲哀。
文
《声声慢》诗词讲解
学
鉴
主讲人 黄文成
赏
2014年4月15日
内容导航
1.走进作者 2.内《容声导声航慢》的版本 3.朗诵文本 4.回归宋词 5.《声声慢》的词牌 6.文本的创作背景 7.解读文本 8.鉴赏文本 9.致谢
返回内容导航
1
走
进
作
者
返回内容导航
版本一
声声慢
2.《声声慢》的版本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 清
照
(3)问: 为何不用浓酒呢? 答:此处不是酒淡而是愁浓!
(4)翻译: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第一句 第二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返回内容导航
第七句
第八句
返回意象页
第四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上阕
——
——
文
(1) 问:此句的意象是什么?
答:“雁”。
《
本
声
解 读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版本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