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儿推拿的学习问题作者: 刘祚儿===================================================================== ====小儿推拿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
唐代就有记载到清代已是顶胜时期。
其中有不少代表作品。
近代幼科推拿较著名的有山东两大派。
一派以张汉臣《实用小儿推拿》为代表的,另一派三字经派始创人徐谦光《幼科推拿三字经》,继承和发展的有李德修《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赵鉴秋《幼科推拿》等。
下面写点我的学习体会。
第一: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没有基础理论学习推拿只能会个皮毛。
这是个诊病的关键问题。
第二:熟记各穴位的位置以及各穴的功用和主治第三:手法的问题。
什么穴位属于点型的。
什么穴位属于面型的。
是清还是补?这个要分清第四:多实践。
多动脑。
第五:就是要找好书去读。
我很多朋友问起书的问题。
由于现在出版的书太多。
很多人都被书上内容迷惑,分不清具体的手法。
好书使人受益,不好的书会害人。
古书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是正版的)我将近代出的比较优秀的小儿书列出。
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张汉臣《实用小儿推拿》和《小儿推拿学概要》赵鉴秋《幼科推拿》李德修《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和《小儿推拿讲义》金义成《小儿推拿》范仰五《小儿按摩新法》江静波《小儿推拿疗法新编》张席珍《小儿推拿疗法》孙重三《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夏宇祥《增图考释推拿法》--------------------------------------------------------------------------------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10/12 12:16赵鉴秋所著的《幼科推拿》中后付《推拿三字经》也很好。
我在以前的贴子中贴过。
大家可以找一下好好学会有很多收获的。
另外各派的推拿特点不同,每本书都各有所长。
我觉得如果想学好就应该博览各家之所长,取其精华,以长补短。
以上是我的一点各人体会。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好的方法,也请写出来,一块学习。
--------------------------------------------------------------------------------作者: zhhzhh时间: 2007/10/16 13:11这些书籍,学习可作参考?颐身集元·丘处机内功图说清·潘蔚修昆仑证要清·天休子推拿妙诀明·周于藩推拿秘书清·骆潜庵小儿推拿秘旨清·龚云林小儿推拿广意清· 熊应雄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鋆白话按摩秘诀清·张振鋆冯瑞生注释--------------------------------------------------------------------------------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10/17 12:35最近一直在看这些书。
真是好书。
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这些书也很好,可以学习。
只是学这些书最好有古汉语基础(基础好的才行)。
古汉语很多意思用几个简单的字就能表达。
如果没有古汉语基础就不能真正理解古人的意思,也得不到幼科推拿的精华。
如果真正想学好幼科推拿就要博览群书才能有自己的真正的东西。
--------------------------------------------------------------------------------作者: Sunj时间: 2007/10/17 23:08张汉臣的《实用小儿推拿》,我家有一本74年出版的,写得很细,按摩手法学起来很容易上手,但辨证不太好学,要多多请教刘老师了。
--------------------------------------------------------------------------------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10/18 13:36说的很对。
书的内容是很好的。
作者也很负责认真。
那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关于辨症的问题,想要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看《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印会河著的。
写得比较详细。
价格在40-50之间。
大家有条件的可以上网上找一下。
上淘宝网价格能优惠一下。
(淘宝网没有收费价格就相对低些)其实中医基础理论也是在历代的医学著作中总结的。
(古代医书是好,但没有古汉语知识,学起来太吃力了)--------------------------------------------------------------------------------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10/18 13:38个人空间地址:0本文内容由知恩提供标题: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8/17 13:27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 ==========感冒:感冒是小儿常见病。
四季均有发生。
临床上分风寒、风热两种。
风寒型:主证:发冷发烧、头痛体痛、无汗。
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口不渴或纳呆呕吐、舌淡红、脉浮。
处方:一窝风、清肺平肝、天河水。
加减法:头痛鼻塞加阳池、呕吐加清胃风热感冒主证: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浊涕、头痛咽痛、口渴微汗、面赤唇红、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处方:清肺平肝、六腑加减法:咳嗽重加八卦、头痛加阳池、呕吐加清胃、惊厥加小天心发热的治法发热是指小儿体温异常升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
一般分为外感发热、食积发热、阴虚发热、惊恐发热4种外感发热:主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喉痒、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泛数、处方:发热轻(37.5-38度)清肺平肝、天河水。
发热重(38.5-40度)清肺平肝、六腑、提捏大椎、加减法:无汗拿列缺、头痛鼻塞加阳池、呕吐纳呆加清胃、咳嗽加八卦、烦闹发惊加小天心食积发热:主证:高热、呕吐酸腐、口渴引饮、腹胀、腹痛便秘等。
处方:八卦、清脾胃、六腑、清大肠。
方义:八卦消宿食开饱胀、清脾胃消食积热清胃热、六腑退热、清大肠通便阴虚发热主证: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易怒、盗汗、食少消瘦、处方:清补脾、二马、天河水、推涌泉。
加减法:久热不退加分阴阳、大便稀溏加揉外劳宫。
惊恐发热主证:因受跌拨扑惊恐后引起发热。
伴有面色发青、枕后热、耳廓冷、惊悸哭闹不安、睡眠易惊醒、或睡中手足掣动处方:推上三关、天河水加减法:惊悸甚者加小天心、大便稀绿者加外劳宫--------------------------------------------------------------------------------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8/24 19:43标题: 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咳嗽、鼻流清涕、面赤红唇、鼻塞、声重、胸闷等处方:小天心、一窝风、补肾、清板门、清天河水内伤咳嗽病症:久咳、身微热、或干咳、身体嬴瘦等处方:补脾、一窝风、逆运内八卦、四横纹--------------------------------------------------------------------------------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8/18 10:23标题: 盗汗因心热盗汗的:睡则汗出、身热多烦、舌红溲赤、便秘等主穴:补肾水5分钟、清天河水0.5-1分钟、清板门5分钟配穴:清肺5分钟、退六腑5分钟、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马5分钟因心虚盗汗的: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兼见多惊悸、睡觉不宁等主穴:补肾水7分钟、补脾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配穴:揉外劳宫4分钟、揉小天心3分钟、揉二马3分钟、揉肾顶5分钟--------------------------------------------------------------------------------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9/1 13:29标题: 小儿日常保健推拿法健脾保健法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足三里100次、捏脊3-5遍保健作用:健脾和胃、增进食欲、增强体质益智保健处方:二马30分钟至1小时保健作用:健脑益智眼保健处方:攒竹、闭目揉睛明、四白、太阳、刮眼眶、风池各36次近视眼处方:天应穴、攒竹、睛明、鱼腰、丝竹空、四白、太阳。
共10分钟鼻保健处方:迎香、揉鼻梁、风池各36次保健作用:疗鼻疾、防感冒注意事项:每天一次。
睡前或早起。
--------------------------------------------------------------------------------作者: 桃桃妈妈时间: 2007/8/17 15:20风寒型:主证:发冷发烧、头痛体痛、无汗。
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口不渴或纳呆呕吐、舌淡红、脉浮。
处方:天河水?没误吧?--------------------------------------------------------------------------------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8/18 10:09标题: 回复桃桃妈你是指的风寒型的感冒吧。
是对的。
天河水。
清天河水(从手腕部到肘腕部。
注意不能推错。
)清天河水主要是清热解表--------------------------------------------------------------------------------作者: 蓝天空时间: 2007/8/23 14:50标题: 回复 #5 桃桃妈妈的帖子清天河水在许多风寒外感的方子出现,想必是正确的。
清天河水是凉性的,在风寒外感早期还未化热时,只要解表发汗就行,并不一定要清热。
这只是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指正--------------------------------------------------------------------------------作者: xyq206时间: 2007/8/21 16:40请问,小儿三关和六腑到底是哪个位置,我现在看到有的人说三关六腑都在前臂内侧,而有些古书说三关在前臂的外侧,六腑在内侧,不知哪个为准?谢谢指教--------------------------------------------------------------------------------作者: 刘祚儿时间: 2007/8/22 10:58标题: 三关、六腑三关:部位:前臂桡侧、腕关节起直上至曲池成一直线。
六腑部位:前臂尺侧、肘关节横纹头至腕关节横纹头成一直线。
--------------------------------------------------------------------------------作者: 蓝天空时间: 2007/8/21 21:07楼主的帖子在下已一一抄下,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