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用声乐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能运用音乐要素分析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注意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和歌曲中特殊的节奏类型,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的演绎歌曲。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但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

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较为专业的训练下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学习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歌曲《大海啊故乡》曲调平稳,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歌词易于上口,感情真挚,把大海比作母亲,抒发了主人公对哺育他成长的母亲、故乡和大海的真挚感情,同时也给予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出处:《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

创作于1983年,词曲:王立平。

王立平(1941——),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

代表作品:李连杰主演电影《少林寺》插曲《牧羊曲》、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里的《枉凝眉》、《红豆曲》等。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发声练习:
1.气息练习:强调坐姿(上身自燃挺立,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自然挺胸。

两腿弯曲分开,坐在椅上,臀部向后,稍离椅背,两脚一前一后落地。

身体重心于两腿之中。

双手自然平放于腿上,面部表情自然。

)利用“嘶”si音做长音和短音的气息联系。

2.口形练习:要求(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专业美声发生的一个共鸣点。

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为发声,男生喉结压下,女生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3.连音练习:2/4拍 1 3 5 3 | 1 —|
咪咿吗啊|咪—| 也可做非连音或跳音联系
4.哼唱练习:歌曲的前奏作为哼唱练习的旋律,发“姆”mu音,也可以用“啊”音来演唱此旋律。

注意:在歌曲歌词演唱中,遇见汉字咬字为闭口音的字开口唱(闭口音开口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做这个舞蹈动作,你会联想到什么?(师做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双臂波浪动作,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会联想到海浪、海鸥、会联想到那波澜壮阔的大海。

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名叫,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的遐想,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想海鸥一样在大海中翱翔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师播放课件)
二.教授新课
1.聆听感悟:
师: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歌词质朴深情,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生:歌中的大海总体上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这是由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优美欺负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所决定的。

2.学唱歌曲: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随琴声哼唱并划拍子,体验三拍子节奏的特点,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以听唱或哼唱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道)。

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或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奏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

3.深入分析:通过深入的乐理知识的分析和学习更深层次理解歌曲情绪,从而从容演唱。

)节奏分析:指出并练习切分符点节奏型等特殊节奏类型(XX X
A+B+B1。

A段情绪平缓深情(深情的演唱)
B段高昂舒展(稍有激情的演唱)
B1段重复B段(更加激情的演唱,表现大海后浪推前浪的音乐形象。


4.艺术处理: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三.拓展训练
1.合唱排练:分声部合唱。

2.配乐朗诵:穿插深情的配乐朗诵,内容不限。

3.肢体动作:演唱中加入个人肢体语言,也可以配舞蹈伴唱。

小结:本课教学运用处理教材注重从音乐语汇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