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3)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博、进取的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区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注重丰富素质教育实践,全力保障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实现大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上升。

但是,学校体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课程开设不足、教师短缺、质量不高、投入不足、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等现象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全民健康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把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突出重点,明确学校体育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㈠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见中“强化
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条件保障,强化检查监督,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工作网络,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㈡目标任务
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继续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全区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以上。

三、强化措施,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㈠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
各中小学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严禁占用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要认真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一体化的体育运动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认真研究落实新课程实施方案,保证必学内容学时。

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㈡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把体育教师培训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培训学习和测试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通过培训学习培养兼职的体育教师,解决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要将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工作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㈢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坚持以课程为中心、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将其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集体个体相结合、兴趣技能相结合、规范特色相结合,通过举办校级运动会并组建校级代表队,有计划地开展运动训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全体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拓展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途径。

举办跑操、远足、长跑、军训、夏(冬)令营等各种群体性活动,指导学生做好“三操”,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走向操场、亲近自然、沐浴阳光,努力巩固、发挥学校体育传统项目资源优势,积极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努力营造人人有专长、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氛围。

㈣切实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各学校要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列入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制度,及时向国家教育部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信息中心上报测试数据,把测试报告结果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定的主要内容,列入学生成长档案,并及时向家长、学生和班主任反馈。

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规定,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各级三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

教育局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平台,通过有效的监督、考核,强化过程性管理和分析使用,科学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㈤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工作
各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和安全指导,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严格执行国家体育器材质量标准,增强对学校体育器材安全性监测意识,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强化学生体育活动安全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和流程,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

在组织学生大型体育活动时,要强化活动安全管理,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

四、加强领导,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㈠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各学校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和机构,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问题。

要加大投入,根据教育现代化标准配齐体育器材,建设、维护并使用好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益,合理保证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

校长是所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㈡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查考核
教育局将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安全保障、教师待遇的检查和指导,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报告制度,定期
公布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学校工作和校长考核以及各类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优”;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高的,给予表彰奖励。

今后,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