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纪录(八)时间:2011年6月3日18:30——20:00对象:男孩,小学二年级学生存在问题:家长、老师反映孩子好动、厌学。
自述:1、不喜欢语文,语文老师很讨厌,特啰嗦。
我不理她。
2、作业胡乱写,还能写对,语文38道题,能做对36道,数学卷子胡乱写,能得98分。
3、不喜欢上学,喜欢画画,琼姐姐画得很好,教我画,学过跆拳道、武术,两个小时,头上一滴汗都没有。
俊哥哥常带我玩。
印象:和我交谈过程中,不停乱动,在椅子上扭来扭去,站起来在房间里走动,甚至跑出去三四次,一次在房间转悠,到门跟前一拉门就跑了出去,速度极快,我甚至没有反应过来,第二次借故上厕,第三次借故喝水,第四次又借故喝水,不好意思,回来给我说他发高烧,我一摸,是有点烧,他说感冒二十天了,我问他有没有打针吃药,他说医生说明天就好了。
主动要求给我画两幅画,画画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想象力特别丰富,挺追求完美,也认真专注,但表现得很急躁,坚持时间不长;我用舒尔特表给他做了注意力测试,成绩大概1分20秒,显著低于同龄水平,应该是轻度儿童多动症。
这个孩子需要多次咨询,长期跟踪。
母亲自述:1、孩子很聪明,懂得挺多,有时候说出的话成熟的让人吃惊。
2、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上次数学考试不及格。
3、辞职在家专门管孩子,以前对孩子太粗暴,孩子有点小问题就火冒三丈,骂甚至打,发现效果很差,孩子变得逆反,厌学,现在自己在慢慢改变,自己降低姿态以后,发现孩子能接受自己的引导了。
4、孩子性格急躁和我有关系,我经常催促孩子,孩子话没说完就打断他。
对家长建议:这个孩子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多动、注意力缺陷症状,问题比较严重,但家长没有意识到,她以为是自己急躁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引起的。
考虑家长的接受能力,慢慢告诉她。
1、表扬家长正在向正确、智慧的方面的转变。
2、指出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要予以重视并付出时间和精力长期耐心地进行训练。
教给注意力训练的方法,如:舒尔特方格、听音训练等,坚持每天训练,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推荐阅读《父母效能培训手册》,提高家庭教育的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把自己零碎的教育经验系统化;建议去参加轻院每周三的家庭教育大讲堂。
任凤霞儿童多动综合症儿童多动综合症(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
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
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
男孩远较女孩多。
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病因: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
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
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3、遗传因素。
一部分观点认为,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4、其他因素。
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
另外,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
对于儿童多动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普遍的一种儿科疾病,很多家长由于不是很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以至于引起严重的后果,有关专家指出家长一定要弄清儿童多动症的症状,才能更好的预防,那么儿童多动症有哪些临床症状呢?1、活动过度,行为异常,活动过度的症状最引人注意,也是父母、老师最初怀疑小孩多动症的原因,最早发现幼儿多动倾向通常是幼儿园,在幼儿园不能安静听课,小动作不停,如咬铅笔、咬指甲等。
2、注意力集中困难,特别是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3是任性冲动,情绪不稳,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冲动,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4、感知觉及认识障碍,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较长,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的慢忘的快。
除了上述的症状之外,多动症儿童还会有以下表现,学习困难,智力正常;行为问题和适应困难,行为问题不少,如说谎、逃学、好挑起殴斗、惹是生非、偷窃等;轻微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部分多动小孩可能出现轻度共济运动失调,腱反射不对称以及肌张力轻度增高。
多动症儿童的自卫表现(1)退缩、回避: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及同学们的讥笑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常常出现不及格。
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使他们害怕再次遭到挫折,从而采取退缩、回避的方法作为自我防卫的措施,以试图改变处处受责难的局面。
从而表现为拒绝学习,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
儿童的这种逃避行为常会被父母及老师认为有意对抗,从而加重处罚,增加了额外作业负担,更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退缩回避行为。
(2)幻想和孤独:由于多动症儿童在学校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乐趣,他们便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世界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进而出现幻想及孤独症状,整日少言寡语、忧郁、自卑、失望,不与同学交往,甚至对母亲等也不予以交往、交谈。
(3)过度补偿行为:多动症儿童为了克服自卑情绪,以补偿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就会依仗自己的组织能力、体力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小团体,强制其他同学入伙,在课堂上起哄,欺负其他同学,对老师恶作剧,甚至斗殴。
这种带有攻击性的举动,是用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否认自己的不足,补偿自身的缺陷。
(4)掩饰和否认:多动症儿童为了逃避责难,当老师和家长批评时就开玩笑,以阻止别人的注意力。
有的多动症儿童完全否认自己的不良表现,把自己的成败归罪于家长的打骂。
这种掩饰和否认行为都会无形中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多动症状。
最近有关研究表明:人大量进食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发生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
相反,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制进食这种食物,可明显减轻症状,多动症患儿的饮食跟病情程度有直接联系。
因此,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小儿多动症患者的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卵磷脂食物为主。
根据学龄儿童上午课程多,需消耗较多脑力和体力的特点,早餐提供的热量应占三餐中的30%,若少吃、不吃或仅吃米面等淀粉类食物,势必引起体内血糖过低,使大脑热量来源不足,造成孩子头晕疲乏、精神不振、上课思想不集中。
所以应多吃些牛奶、鸡蛋、豆制品等食物。
此外,还应多食含锌、含铁丰富的食物。
多食果仁食物,对促进脑发育有较好作用。
特别是葵花籽,它含有一种能调节脑细胞代谢、改善抑制功能的物质,每天吃点葵花籽大有益处。
1、应少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柑榄等食物。
2、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
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
锌缺乏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
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
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3、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
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肉等。
4、应少食含铅食物。
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5、应少食含铝食物。
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
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
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6、限用某些调味品。
科学家研究发现,限制患儿食用胡椒油等调油等调味品和酒石黄等食用色素后,大多数患儿的多动症状消失。
恢复吃含这些色素食品和调味品后,患儿的多动症状又重新出现。
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要在患儿的饮食中加胡椒油等调味品和用酒石黄着色的食物等。
心理治疗方法1.自我控制训练这一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
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解答,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
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患儿的一些冲动性行为。
例如带孩子过马路时,要求在过马路之前完成停、看、听等一系列动作。
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患儿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患儿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
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2.放松训练用这一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
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
放松训练可采用一般的放松法,或使用在有关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
训练时间要集中,可以一连几天,从早上一直训练到晚上,其间除了患儿吃饭、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按计划进行训练。
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物质奖励。
其余45分钟可安排患儿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3.支持疗法这一疗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用来帮助患儿解脱受挫折以后的情绪抑郁和由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尊心不足。
在实施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对患儿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给予奖励。
对待多动症患儿,除了实施药物治疗和专门脑心理训练外,家长和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疾病性质。
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要求适当。
一开始对患儿的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