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之地理分类汇编:G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之地理分类汇编:H单元人口的变化.DOC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之地理分类汇编:I单元城市与城市化.DOC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之地理分类汇编:J单元产业活动.DOC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之地理分类汇编:F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F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4·福建卷] 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3~4题。
图2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3.A[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南部、东南部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东部、偏北部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偏南部流域冰川融化,造成冰川面积缩小,故A项正确。
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作用导致,故B、C、D项错误。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4.C[解析]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冰川面积减小,河流的流量将减少,地方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故C 项正确。
冰川面积减小,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缩小,故A、B、D 项错误。
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
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回答13~14题。
图713.某年7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B.澳大利亚西海岸C.非洲东海岸D.越南东海岸13.A[解析] 7月份,北印度洋洋流在西南风的作用下,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其影响下,油污会漂向印度附近海域。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14.D[解析] 该岛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的特点,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更多水分。
由此可知该岛有高温干旱的特点。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表1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A[解析] 表中信息显示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除灌木地下生物量略有减少外,其他均有明显的增加,故生物量提高,故①正确;表中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增加,密度增大,而灌木数量没有变化,故③正确。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8.D[解析] 对比表格中的数据,表中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下降,草本植物则大幅上升,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9.D[解析] 根系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自2011年开始明显低于2009年,说明根系出现萎缩,草本植物相反,故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8~9题。
图3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8.B[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受大陆影响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存一些特殊的物种。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9.C[解析] 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因而气温日较差较小,A项错误;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B项错误;科隆群岛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降温作用明显,适合耐寒的企鹅生长,C项正确;由图中注记或图例可知,科隆群岛的山峰高1097米、1689米,山顶到山麓的气温相差10℃左右,气候垂直差异不显著,D项错误。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7~9题。
表1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A[解析] 表中信息显示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除灌木地下生物量略有减少外,其他均有明显的增加,故生物量提高,故①正确;表中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增加,密度增大,而灌木数量没有变化,故③正确。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8.D[解析] 对比表格中的数据,表中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下降,草本植物则大幅上升,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9.D[解析] 根系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自2011年开始明显低于2009年,说明根系出现萎缩,草本植物相反,故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2014·济南部分中学上学期期中]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
读图X15-2,回答4~5题。
图X15-24.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5.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C 5.B [解析] 第4题,据图可知,修建水库导致该区域岩石、生物、水等自然地理环境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反映了一个因素变化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5题,修建水库后,库区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修建水库使地方降水增多,温度变化和缓,改善了局部气候;由于大坝拦截泥沙,河流下游泥沙沉积量减少;水库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洪水灾害减轻。
[2014·南京、盐城一模] 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图X15-4),回答8~9题。
图X15-48.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比较,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9.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8.C 9.A [解析] 第8题,通过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知,我国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说明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上移,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但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不会消失。
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气候变暖导致我国自然带发生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16.[2014·扬州上学期期中] 图X15-8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X15-8(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X15-8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图________,图乙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16.(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热带荒漠带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地形洋流(3)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4)乙从赤道到两极[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知A自然带位于南美洲30°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发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