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篮球联赛及其机构设置

中国篮球联赛及其机构设置

在我国,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的中国篮球管理中心是
CBA的最高权力部门,其下属分三个部(竞赛部、运动队管
理部、经营开发部),负责对CBA联赛的全面运营管理。


权力分配的角度来看,CBA各俱乐部的绝大多数只能行使
篮管中心所认可的有限权力,且俱乐部的双方所有者体委
(部队)和出资企业还要对这些有限的权力进行二级分配。

另外,极个别的独资俱乐部的权力范围相对较大些,但仍没
有实现双权的统一。

1.3职责划分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NBA的职责划分也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

NBA董事会的职责是保证NBA大联盟的
整体利益,协调各俱乐部之间的利益冲突。

NBA总裁的职
责是对29支俱乐部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下属公司在其职责
内开展工作。

资产公司、娱乐公司等几大职能公司的职责更
加详尽,分工更加明确。

它们以NBA联赛为轴心,分别围绕
着市场开发、球员培训和广告宣传等诸多层面开展服务工
作。

从内部结构来看,由董事会到职能部门都有详尽的工作
范围和职责,且层层负责,如果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可以追
溯到具体部门乃至个人。

再者,从球队老板到普通员工,他
们的利益都与NBA发展休戚相关,所以由1300多人组成的
庞大联盟尤如一部列车一样有序地运转着。

CBA联赛的职责划分相对NBA来说要复杂得多,篮管
中心一次买断CBA联赛把经营大权交给了买家。

从买家的
立足点来说,它的职责理所当然的是为自己赚钱,根本就不
会考虑俱乐部的生存大计,而且尽量限制俱乐部的经营空
间。

竞赛和运动队管理虽然是篮管中心的职责,但是,它和
俱乐部之间并没有一脉相承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篮管中
心的自身利益只与买家的出价有关而与俱乐部的经营状况
无关。

在负债经营的窘境下,俱乐部老板的职责便是不断的
投钱。

2经营方式的比较
2.1经营手段
(1)NBA 29支俱乐部的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有:
广告赞助、电视转播权转让、球员转会、门票、标志产品的销
售等等。

电视转播权和广告权是NBA董事会最主要的经济
来源,被视为NBA的命根子。

1973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
公司以2700万美元买下了NBA比赛的三年播映权,使NBA
走进了美国的千家万户,走向了世界。

到1998年NBA总决
赛已在195个国家、用41种语言直播,电视转播合同高达50
亿美元。

(1)为了保证NBA不断健康发展,NBA大联盟制定了
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制度,主要包括:选秀制度;转会制度;工
资封顶制度;“拉里伯德”条款及“交纳奢侈税”条款等。

这些
法规制度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协调联盟与俱乐部之间,俱乐
部与俱乐部之间及球员与球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利益分配
的均衡性。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篮球在内外环境的
冲击和影响下,逐步走上职业化的道路。

八年来,以赛制改
革为先导的篮球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篮协和
篮管中心先后制定了《篮球俱乐部的章程》、《中国篮球协会
运动员转会转队暂行条例》及《篮球俱乐部的章程》等法规。

客观地说,这些法规的出台保证了CBA联赛的正常运行,但
随着联赛的发展,怎样制定出适合实情的法规仍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重要课题。

(2)CBA联赛随着姚明、王治郅、巴特儿等几位世界水
平的中锋的涌现,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仍然存在
运动竞技水平不高,观赏性不强等弱点。

门票销售是目前
CBA俱乐部收入的主要渠道。

虽然出售广告权也是俱乐部
的主要经营手段,但广告收入却微乎其微,约占总收入的
5%,目前只有两支俱乐部卖出了电视转播权。

据资料显示, CBA俱乐部的年投入平均资金是387万元,而平均收入仅有237万元,俱乐部的经营收入不足支出,仍处在亏损的困境
之中。

3CBA联赛面临的主要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我国的篮球还处于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在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一系列
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的管理模式是职业联赛的
组织由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负责,地方体育部门承办,各篮球
俱乐部出资经营的管理模式。

由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与各
俱乐部之间没有直接的纵向领导关系,其管理手段主要通过
章程和制度进行管理,而目前职业篮球的各项法规制度很不
健全,各篮球俱乐部产权归属和管理方式差异较大,投资合
作的形式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和困难。

(2)俱乐部本身的机构设置不够健全。

俱乐部是一个独
立经营的实体,其内部的机构设置应与市场接轨。

目前,我
国篮球俱乐部的机构一般只有3-4个部门,有30%左右的
俱乐部几乎没有专门机构。

而NBA总部下设的4个大公司
包含了20个一级部门和20个二级部门,覆盖了管理、财务、训练、法律、信息、出版、娱乐、销售等一套的职能,运行效率非常高。

(3)缺乏懂篮球、懂经营、懂管理的专门人才。

据资料显
示,有65%的俱乐部经理人是体育人才,缺乏管理经验,在
俱乐部商业运作过程中关系不顺,责权不清,随意性较大。

3.3篮球市场发展缓慢,发展不平衡
(1)基本观众没有形成。

虽然,我国的篮球市场已初步
形成,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篮球水平发展的不平
衡,球市不够稳定。

门票收入是反映篮球市场繁荣程度的重要方面。

(2)新闻媒体方面经营不力。

目前,CBA各俱乐部也比
较重视电视转播权和广告权的出售,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经
济收入不高。

而电视转播权和广告权是NBA董事会的最主要来源,被视为NBA的命根子。

而恰恰是在电视转播和广
告权的经营方面,我们与NBA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中国篮球市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3)运动竞技水平不高,观赏性不强。

从近几年CBA联
赛的情况来看,篮球比赛的激烈场面不够,观赏性不强。


一方面,赛季过短,场次过少也是影响球市的重要因素。

3.2缺乏合理的竞争机制
(1)选秀制度和转会制度不健全。

职业篮球的竞争必须
是有序竞争,竞争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能充分调
动俱乐部的积极性和有效促进篮球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目前,我国职业篮球联赛缺乏有效的选秀制度和转会制度,队
员的合理流动以及新人的选拔缺乏竞争激励机制,造成强队与弱队之间的悬殊较大,一边倒的比赛过多,这是球市不稳
的一个重要因素。

(2)缺乏有效的奖惩和工薪法规体系。

由于各个俱乐部
之间、俱乐部内部各层次人员之间在奖惩和工薪分配方面的矛盾较为突出,法规体系不健全。

4.1建立适应市场的职业篮球管理体系
职业篮球是由各种不同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其运行行
为必然受一定法规制度的约束。

建立规范的篮球市场法规体系和有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是我国职业篮球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和理顺职业篮球联赛及各俱乐部管理体系的客观需要。

因此,建议主管部门尽早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篮球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职业篮球的竞赛制度、运动员转会制度、新人选拔制度等等。

另外,各CBA 俱乐部的经营空间狭小,应综合开发篮球市场,加快电视转播、标志产品、广告、赞助等商业操作的步伐。

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是职业篮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保证。

NBA之所以长盛不衰,其重要的一点是每年有大量
的大学优秀篮球运动员加入(美国有1400多支大学篮球队),他们又是从全美100多万支中学篮球队中选拔的结果。

美国大中小篮球联赛网络为NBA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目前,我国各俱乐部的二线队伍数量少,大学生篮球联赛水平
与俱乐部又有较大的差距,每年能充实到俱乐部一线队伍的年轻队员十分有限。

为此,建议各级各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重视和加强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从小学到中学建立篮球
运动重点学校或传统学校,每年组织青少年篮球活动,制定
并实施青少年篮球发展计划,组织好中学生、大学生的联赛, 在升学、入队等方面制定带有竞争机制的政策,保证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能顺利进入大学或俱乐部。

完善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
4.2加速培养职业篮球管理的专门人才
职业篮球的改革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俱乐部
专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高低与观念更新。

培养一批有专业体育知识、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人才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我国篮球市场的关键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