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也称皮瓣转移。
皮瓣是由皮肤的全厚层及皮下组织所构成。
与皮片移植不同的是,皮瓣必须有由与机体皮肤相连的蒂,或行血管吻合,血循环重建后以供给皮瓣的血供和营养,才能保证移植皮瓣的成活。
前者称为带蒂皮瓣移植;后者则称为游离皮瓣移植
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或称游离皮瓣移植)游离皮瓣移植是将一块离体的皮瓣,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将皮瓣的血管与缺损部位的血管吻合,立即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从而在移植部位永久存活。
适应证:具有一般皮瓣移植的适应证。
1.不适宜用邻近皮瓣或轴型皮瓣修复者; 2.受区附近有供吻合的正常动、静脉。
供瓣区的选择:
1.皮肤外观正常,质地柔软而无瘢痕;
2.至少有一对适当长度(2~3cm)和适当外径(1mm左右)的正常动、静脉分布于其内,以便能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
3.血管的解剖位置应较明确,变异较小;
4.可供足够大小的皮瓣,皮瓣的厚薄、肤色要能满足受区的需要;
5.皮瓣最好有一根可供缝接的感觉神经;
6.皮瓣转移后供皮瓣部位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不大。
常供选择的皮瓣有:侧胸皮瓣、肩胛区皮瓣、股内侧、前内侧、外侧皮瓣、足背皮瓣、胸肩峰皮瓣、前臂皮瓣、下腹皮瓣、髂腰部皮瓣等。
受区要求
1.受区内或附近有可供吻合的血管。
最好动、静脉平行或相距较近;
2.血管要有适当的长度和口径,最好皮瓣血管与受区血管的口径相一致口径不宜太小,应能在显微镜下吻合。
3.受区的血管被切断与瓣血管吻合,不致引起该血管原来供应范围的组织缺血或坏死。
根据血供解剖上的不同,目前可将游离皮瓣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接皮肤血管皮瓣:其主要特点是:营养皮肤的动脉在穿出深筋膜后与皮肤表面平行,走行于皮下组织内,并沿途发出小支以供养皮下组织及皮肤。
这种皮瓣即典型的轴形皮瓣。
腹股沟皮瓣、胸三角皮瓣均属之。
(2)肌皮血管皮瓣:也称肌皮瓣。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肌组织发出营养支,垂直穿透深筋至皮下组织及皮肤。
这种皮瓣在移植时决不能将皮瓣与其深面肌分离,否则不能成活。
因此,这种皮瓣实际上是一种复合组织瓣。
胸大肌皮瓣、背阔肌皮瓣等均为此种类型。
(3)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其主要特点是由动脉干上直接发出许多微细的血管支,组成丰富的网状结构,直接营养其所属的皮肤。
这种皮瓣的动脉多为体表浅的动脉主干,口径较粗,易于吻合成功;而且主干的两端均较粗,皆可供吻合,在此基础上,可成为桥梁皮瓣与其他皮瓣连接成的二级串连皮瓣。
我国创用的前臂皮瓣属此种类型。
(4)肌间隔血管皮瓣:其特点是动脉行走于肌间隔内,然后发出分支至皮肤,并与其他皮肤动脉吻合。
这类皮瓣常可分离出较长一段血管蒂,且多有两条静脉伴行。
上臂内、外侧皮瓣及小腿外侧皮瓣均属这种类型。
皮瓣与皮片的区别:皮片是指一块单纯皮肤,不含皮下脂肪组织的皮肤。
由身体某一部位取皮片移植于另一部位,称为皮片移植术。
临床常用的皮片分为表层皮片、中厚皮片和全厚皮片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