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报告书
1.问题的提出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大问题,有小问题,有抽象的,有具体的。提出的问题过大或过于抽象,超出了学生们的认知范围,他们就会感到无从下手,问题探究就会受挫,浅么哪些问题是适合于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呢?一类是开放性问题,另一类是实用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探究,提出多个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开放性问题一般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便于学生们将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扩展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如“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李明同学在同学间为什么那么受欢迎?”这些问题就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探究。学生的生活不仅局限于自己所接触的自然和社 会 ,还涉及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要顾及到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只有当探究的问题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时,学生们才会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去帮助探究新问题,从而使问题更深入,探究空间更广阔。
实用性问题指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一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然而有些问题虽源自生活,但是中学生毕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难免看问题不全面,探究问题有困难。我们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时,一方面问题要有实际意义,问题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确实存在的,不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如中学生上网成瘾问题;另一方面问题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影响,如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许多问题的影响力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段才能够显现出来,将这些问题提出来,提前加以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习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民主、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绪才高涨,思维才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在课堂上发现问题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课堂中的纠错会引起一系列问题的生成。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解决了先前的一个问题,可能又产生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新问题。课堂是问题生成的地方,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个人成果名称论文《中学生探究学习研究》
研究成果:(不得少于2000字)
英语教学中《中学生探究学习研究》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背景,以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参照对象,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发现、质疑、讨论、释疑、检验、评价等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形式。
一、遇到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现代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杜威)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之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要大胆质疑,不迷信于书本和老师,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直接进入生活场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能够将动听的音乐,多彩的画面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问题的时空距离感,利用多媒体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表演体会情境。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是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用道具演示如何制作汉堡,如何做炒米饭,那么就一定能够激起学生深远的联想。问题情境的创设还有其它别的方法,如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利用图画再现情境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讲述。
xx市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成果报告书
姓 名
课题名称《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承担任务英语教学中《中学生探究学习研究》
成果名称论文《中学生探究学习研究》
鉴定时间
一、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
《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研究》
课题负责人
课题立项时间
课题立项审批单位
课题完成时间
本人承担的研究任务英语教学中《中学生探究学习研究》
2.问题的呈现情境化
“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可见情境对于学生发现问题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直观、真实地感受生活和体验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将陌生的内容熟悉化。
(一)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是问题的源泉。我们经常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大千世界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能够细心观察自然和社会,善于思考,就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如人类发展起了的建设科学,就源于大自然的巢穴,人类根据鲨鱼做出了飞机,根据蝙蝠做出了雷达,人类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根据蝙蝠的嘴和耳朵发明雷达,根据鲸鱼的外形发明了轮船,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有的是生活给我们的启示,阿基米德在洗澡中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谢皮罗教授也是在洗澡中发现了“科魏里奥利效应”,鲁班发明的锯就是源于割伤他手指的茅草,瓦特发明蒸汽机就源于他烧开水时的疑问:“为什么水蒸气能推动壶盖?”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源于苹果落地的现象。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太多了,如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就业问题,等等。探究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来,让知识再回到生活中去,让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