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隧道施工作业标准4.1 隧道开挖施工作业标准4.1.1 作业制度1.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隧道钻爆法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民用爆破管理条例等。
3.作业队制定的《**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4.1.2 适用范围1.全断面开挖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隧道的Ⅰ~Ⅱ级围岩地段,Ⅲ级围岩单线隧道、Ⅲ级围岩双线隧道采取了有效的预加固措施后,亦可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在Ⅲ~Ⅳ级围岩铁路客运单线、双线隧道施工时采用台阶法,Ⅴ级围岩隧道在采用了有效的措施(如超前预注浆加固围岩)后亦可采用台阶法开挖。
3.中隔壁法(CD法)开挖适用于单、双线隧道Ⅳ级或Ⅴ级围岩和不良地质及洞口工程的施工。
4.交叉中隔壁法(CRD)开挖适用于双线、三线隧道Ⅴ、Ⅵ级围岩、浅埋隧道。
5.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在Ⅴ级围岩深埋段、Ⅵ级围岩浅埋段和不良地质洞口工程的双线隧道可采用。
6.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适用于单线Ⅴ、Ⅵ级围岩和双线Ⅳ、Ⅴ、Ⅵ级围岩。
4.1.3 工艺流程全断面法开挖施工流程见图4.1.3-1台阶法开挖施工流程见图4.1.3-2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工艺流程见图4.1.3-3中隔壁法(CD法)工艺流程见图4.1.3-4洞口段施工流程见图4.1.3-5套拱施工流程见图4.1.3-6(b)洞门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3-7洞及缓冲结构工艺流程见图4.1.3-8隧道洞身开挖作业施工流程见图4.1.3-94.1.4施工要求1.开挖总体要求(1)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应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同时应根据隧道通过地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变更的适应性,避免因施工方法或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施工延误。
(2)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开挖宽度的不同,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可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等方法,各施工方法的适应条件参见表4.1.4.(3)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选择隧道施工方法时,应以安全及工程质量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尺寸、隧道埋深、施工机械设备、工期要求、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而确定。
(4)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变更设计,调整施工方法,做好工序衔接,并采用相应的辅助施工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5)仰拱和填充应超前拱墙衬砌施工,并适度紧跟开挖工作面。
2.全断面法(1)全断面开挖法是按设计断面将隧道一次开挖成型,再施做衬砌,一般适用Ⅰ~Ⅲ级围岩。
(2)隧道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施工时应配备钻孔台车或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以尽量缩短循环时间,各道工序应尽可能平行交叉作业,提高施工进度。
②使用钻孔台车宜采用深孔钻爆,以提高开挖进尺。
③初期支护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时操作。
④为控制超欠挖,提高爆破效果,有条件时可采用导洞超前的方法进行全断面开挖。
3.台阶法开挖(1)台阶开挖法是将隧道设计断面分两次或三次开挖,其中上台阶超前一定距离后,上下台阶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
台阶法横断面示意图 台阶法纵横断面示意图图4.1.3-2 台阶法开挖施工流程图4.1.3-2 台阶法开挖施工流程(2)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一般应不超过1倍洞径,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②台阶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确定。
③上台阶施作钢架时,应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④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
当岩体不稳定时,应采用缩短进尺,必要时上下台阶可分左、右两部错开开挖,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仰拱。
⑤施工中应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4.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1)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在上部断面以弧形导坑领先,其次开挖下半部两侧,再开挖中部核心土的方法。
可适用于Ⅴ~Ⅵ级围岩的双线隧道。
图4.1.3-3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工艺流程(2)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环形开挖每循环长度宜为0.5~1m 。
②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或格栅支撑,每两榀钢架之间应采用钢筋连接,并应加锁脚锚杆,全断面初期支护完成距拱部开挖面不宜超过30m③预留核心土面积的大小应满足开挖面稳定的要求。
④当围岩地质条件差,自稳时间较短时,开挖前应在拱部设计开挖轮廓线以外,进行超前支护。
⑤上部弧形,左、右侧墙部,中部核心土开挖各错开3~5m进行平行作业。
5.中隔壁法(CD法)(1)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台阶或三台阶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待该侧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再分层开挖隧道的另一侧,其分部次数及支护形式与开挖的一侧相同。
图4.1.3-4 中隔壁法(CD法)工艺流程(2)采用中隔壁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减小应力集中。
②各部的底部高程应与钢架接头处一致。
③每一部的开挖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及隧道断面大小而定。
④后一侧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⑤左、右两侧洞体施工时,纵向间距应拉开不大于15m的距离。
⑥中隔壁宜设置为弧形。
⑦在灌注二次衬砌前,应逐段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拆除时应加强量测,一次拆除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5m。
6.洞口段开挖施工(1)一般规定①隧道洞口地段一般地质条件差,且地表水汇集,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时要结合洞外场地和相邻工程的情况、全面考虑、妥善安排及早施工,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
②隧道洞口应按照“早进晚出”的原则优化方案。
③洞门在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并结合地形条件作好截、排水沟和施工场地、便道的规划,应尽量减少对原坡面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挖后的坡面应达到稳定、平整、美观的要求。
④洞口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设计,对施工的各工序进行必要的力学分析,以确定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防排水工程,隧道门及洞口段衬砌、背后回填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
⑤隧道洞口和洞口段施工时要制定完善的进洞方案,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⑥边、仰坡地质条件不良时,开挖前根据设计需要采取预加固措施,如采用抗滑桩、钢管桩、地表注浆等方法对洞口地表进行加固处理。
⑦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施工,根据设计还可采用地面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辅助措施。
⑧洞口工程施工前,专业工程师应向施工员、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料具、作业环境满足本工序正常作业的要求,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试验,选定混凝土、砂浆配合比。
⑨洞口施工宜避开降雨期和融雪期。
在严寒地区施工,应按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办理。
(2)工序流程隧道洞口段工程一般包括隧道洞口边、仰坡的土石方开挖、防护、端墙、翼墙等洞门圬工;洞口排水系统;洞口检查设备安装、洞口加强段及洞门工程。
(3)洞口开挖①洞口段开挖方法的确定取决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条件、隧道自身构造特点、施工机具设备情况、洞外相邻建筑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施工中应根据实际,综合选定洞口段开挖进洞方案。
a.洞口段地层条件良好,洞口段围岩为Ⅲ~Ⅳ级以上,宜采用正台阶法进洞(台阶长度以1.5倍洞径为宜),其爆破进尺控制在1.5~2.5m,并严格按照设计及时做好支护。
b.洞口段围岩为Ⅴ级及以下时,可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等分部开挖法进洞,开挖前应按设计对围岩进行预加固。
c.对于浅埋和偏压隧道,应采用地表预加固和围岩超前支护方法,做到“现护后挖”。
②当地层条件差,可采用套拱法施工进洞时,套拱施工示意见图4.1.3-5。
③套拱施工各项作业应参照以下要求进行:a.开挖根据测量组放线,对拱架安设要求部位进行掏槽开挖,土槽宽(纵向方向)与初期支护厚度相同。
土槽开挖采用人工开挖风镐辅助的方式进行。
土槽挖好后,要求内表面成型好,无超挖和欠挖,以保证初期支护的厚度。
清除套拱段上断面土方,在套拱结束段留中部长1.0m×宽5.0m的核心土体以抵抗掌子面前的土体压力。
在掏槽过程中注意不可损坏注浆管,以便立拱架时将拱架与注浆管相焊接。
b.拱架的加工、架设套拱段拱架宜采用Ⅰ16工字钢,为确保套拱段的初期支护净空尺寸、防止因拱顶下沉及侧墙收敛而侵入净空,拱架尺寸在原设计拱架的基础上外放20cm。
其具体加工要求及安设工艺详见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在加工及架设拱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拱架假设前,将拱架脚部铺垫5cm厚的砂浆找平层,并在砂浆上铺设5cm厚方木板,以防拱架下沉。
在铺设木板时要注意对拱架标高的控制。
②第一榀拱架要镶嵌于事先挖好的土槽中,并与注浆小导管焊接。
在安设时不能随意切割拱架及钢管,并将各连接螺栓上齐、拧紧,不得用小型号的螺栓替代。
③套拱段拱架安设时要保证中线、法线的准确,其安设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保证其不偏、不斜、不前仰、不后仰,并对上断面脚部按设计抬高5cm。
④上断面拱架架设完成以后,在拱架中焊接ø22钢筋作为纵向连接筋。
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0m,要在第一榀预留30cm在未开挖土体中,以于下一榀拱架纵向连接筋相连接。
在焊接纵向连接筋的同时挂双层钢筋网,钢筋网采用ø8钢筋,网格间距200×200mm,挂设时两片钢筋网搭接不得小于200mm。
⑤套拱拱架假设完成以后,在拱脚部位焊接6根纵向连接筋,并在每两榀拱架之间焊接抗剪钢筋以形成一水平防尘梁。
图4.1.3-6(b)套拱施工流程图c.立模、喷射上半断面混凝土立模,套拱内模板可采用1cm的木板吊在套拱内侧。
喷射混凝土按设计要求宜采用湿喷,喷射时要从下向上分层进行,每层喷射厚度为3~5cm。
注意在喷射时两侧对称同步进行,防止因高差过大造成拱架位移。
d.套拱护顶开挖在套拱上断面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进行洞内上断面开挖支护。
上断面开挖支护按照设计围岩支护进行,在上断面开挖3~5m后开始进行下台阶的开挖支护。
e.套拱段下台阶开挖支护套拱段下台阶开挖支护宜采用偏槽法进行,先沿隧道线路中线开挖左下侧土方仰拱土体,开挖循环为0.8m,土体预留边坡坡度宜为1:0.5,以保证土体稳定。
在左下侧边墙土方开挖和仰拱完成后,边墙素喷4cm混凝土,立边墙拱架并打设锚杆、锁脚锚杆挂网分层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仰拱直接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